当刘禅红肿着眼睛站在诸葛亮的棺椁前时,再也难以抑制悲伤,任流泪默默流淌。
“今天,是朕最后一次见到相父了。”刘禅默默地在心里说道,“明天开始,就将开始蜀汉帝国的新纪元,相父,您,会一直在天上关注着我么?”
刘禅抚摸着棺椁,因为里面放置了很多冰块,有一丝丝冷气从棺椁里渗透出来。
直到此一刻,刘禅才真的感觉到,从今以后,再也没法获得相父的庇护了。
多少次,半夜醒来,漫步宫中,看着漫天繁星,偶尔也有流星划过,刘禅都会默默地许一个愿,希望自己能早日获得属于自己的权利,拥有属于自己的时代。
心底里,他甚至希望相父出一点什么意外也好,那样,蜀汉,就真的是自己的了。
而现在,相父,真的走了,他将会被埋葬在定军山上,替蜀汉帝国一直眺望着北方。
留给蜀汉的,只有相父那孱弱的背影……
北方,那里,有先帝他们这一代人的梦想。
可是,他们都回不去了。
再也回不去了。
“相父,祝福我吧,祝福你的禅儿吧!”刘禅抚摸着棺椁,许久,许久,不愿意离去。
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带着三个姑娘,一个儿子,跪在一边。众人的眼里早已经没有眼泪,只剩下无限的疲惫,苍凉。
黄月英本是一个拥有超高政治智商的女人,她自然知道自己丈夫这一生,说得好听些,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得不好听,“严刑峻法强权一世”。
而现在,丈夫终于还是离去了,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蜀汉帝国,风雨飘摇,苟延残喘。
接下来,会是什么样呢?
黄月英不敢想。
不敢想,并不代表她不会想。
有时候,繁乱复杂的思绪会自然而然里钻进到你的脑海中,涌进你的脑海中,占据你所有的思维空间。
丈夫在遗书中,已经告诉黄月英,丧事完毕后,立即开始另外一种生活,自力更生,完全脱离蜀汉政坛。
这,该是丈夫诸葛亮留给蜀中诸葛家族自保的唯一手段了吧。
一个英明睿智如斯的诸葛亮,一样对蜀汉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样对自己的家族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皇帝陛下已经是第三次来吊唁了,这给了黄月英一丝安慰,诸葛一门需要这个安慰。
成都,暗流涌动。
丈夫去世这半个月来,早已经快遏制不住了。
而皇帝陛下对于这个强权一世的相父,是什么态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诸葛家的人们未来还能走多远。
刘禅挨个问候了黄月英夫人、诸葛亮的三个女儿诸葛牡丹,诸葛芙蓉,诸葛玄月,和儿子诸葛瞻。
小诸葛瞻才八岁,但已经是一个非常知书达理的小男孩儿了。
刘禅一直很喜欢这个孩子。
诸葛瞻是现在诸葛亮家唯一的男丁了。
他的膝盖早已经跪肿了,额头青筋突兀,冷汗直流,却依然咬牙坚持,无论谁来劝说,都不为所动。
刘禅将诸葛瞻抱起来,心疼地说:“明天,朕接你到宫里去过一段时间,好不好?”
诸葛瞻趴在刘禅的肩膀上,期期艾艾地说:“陛下哥哥,我要陪着母亲大人。”
刘禅的眼泪顿时就又抑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诸葛瞻的姐姐们和妈妈,也都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外面,蒋琬和费祎杨仪一起走进灵堂。
蒋琬道:“陛下,请回吧,还有很多大臣们想来表达对丞相的悼念之情。”
诸葛亮吊唁活动全程由蒋琬主持的,杨仪和费祎也一直在忙前忙后的,帮着操持。
诸葛亮的弟弟诸葛钧,操持着兄长家的一切。
孙吴那边的大哥诸葛瑾也派来了吊唁人。
蒋琬费祎杨仪三人中间,数杨仪最为活跃,蒋琬最为沉稳,费祎却将很大一部分心思花在对外关系上,尤其是发往孙吴的丧书等,都是由他亲自操持并书写的。
但蒋琬沉稳淡定的态度,却在蜀汉政坛引起完全两极的评价。
蒋琬没有显出多少悲伤,白天在丞相府邸灵堂这里操持治丧事宜,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晚上回到办公室处理政务,一点也不耽误。
赞扬他的人说他稳重持重国事可依,批评他的人却说他忘恩负义鲜廉寡耻。
但蒋琬却依然故我,毫不在意别人的或好或坏的评论。
刘禅出了灵堂,来到大院中,院子里站满了密密麻麻的臣子,大家早已经跪在地上,向皇帝陛下行礼。
礼毕,都站起身来,和朝堂上一样,分两边站立,工工整整的。
这些,自然有礼部官员的功劳,有专人在这里维持秩序。
明天,丞相灵柩就将远赴汉中,今天是最后一个吊唁日,就连皇帝陛下都亲自来吊唁,其他人,怎么可能不来?
刘禅看了看大臣,想开口说点什么,又一时语塞,感觉说什么都不对。
于是,他顿了一下,就准备离去。旁边的太监刚要开口喊“起驾——”
就在这时,旁边闪出一人,高声叫道:“陛下,臣丞相府参军、安汉将军李邈有本上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