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陈郡谢家的登台准备

一个家族在崛起时期,必然要求子孙一代超过一代。谢鲲死时,儿子谢尚才10岁出头。谢尚从小就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趋势,成名比父亲早。谢尚刚会走路,父亲谢鲲曾带他一起迎来送往。一次有客人夸奖谢尚是“当代颜回”。颜回是孙门最出色的学生,声望巨高无比。谢尚马上应声答了句:“这里没有孔子,哪里来的颜回!”一句话既表达了谦逊之情,又轻松幽默,让宾客感叹不已。在技艺方面,谢尚精通音律,擅长舞蹈和书法,史称“博综众艺”。谢尚最擅长的是“鸲鹆舞”,跳得很好,好到丞相王导曾当众要求谢尚起舞,让在座的大小臣工为他击掌为节。谢尚在桓温手下当官时,桓温知道他善于弹筝,结果谢尚理弦抚筝,因歌秋风,意气甚遒,让同样多才多艺的大名士桓温为之赞叹。

谢尚为家族博取功名利禄的利器并不是唱歌跳舞或者弹琴,而是清谈玄学。他继承了父亲的清玄风范,并且理论化,写了一篇《谈赋》,专门侃清谈,认为清谈内容“若有若无”,追求“辞简心虚”的效果。这里的“心虚”不是做了坏事害怕的意思,而是内心豁达、超然物外的意思。成年的谢尚“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一副典型玄家名士派头。他一表人才,服饰华丽,满是精美的装饰。王敦的小妾宋玮在王敦败亡后辗转归了谢尚。谢尚曾问宋玮自己与王大将军比,如何?宋玮回答,王敦和谢尚相比就如同乡下人与贵人一样。宋玮的意见代表了大众的看法,社会普遍认为谢尚“妖冶”——这词现在用在男人身上是个灾难,在东晋时则是莫大的荣耀。

当权宰相王导特别看重谢尚,将他比作王家长辈、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

有了如此之高的声望和如此地位的粉丝,谢尚的仕途一帆风顺。两晋南北朝时期,入仕靠上级征辟,年轻人都抓紧机会“养望”(培养声望,让大家知道自己)。谢尚的声望这么高,年纪轻轻就被大将军桓温征辟为官。更大的机遇还在后面,谢尚的外甥女褚蒜子成为东晋的皇后,继而是皇太后。谢尚外面有声望,朝中有后台,政治地位开始直线上升,刚过而立之年就被任命为建武将军、历阳太守,后转督江夏义阳随三郡军事、江夏相,开始威震一方。

东晋玄学名士大多是绣花枕头大草包,谢尚一介清谈客,能做好守土有责的大将吗?当时镇守武昌的安西将军庾翼就看不起谢尚,认为谢尚这样的清谈书生适合在安逸和平的环境中耍嘴皮子,身逢乱世只能添乱。谢尚知道地位提高身份转变对自己是个挑战,数次虚心地向庾翼咨谋军事。一次,谢尚和庾翼一起射箭。庾翼不屑地对谢尚说:“你如果能射中靶心,我就送你一支军乐队。”谢尚拉弓出箭,正中靶心。庾翼很佩服,真的把自己的军乐队送给了谢尚。在驻扎地,谢尚为政清简,不惊扰军民。刚上任时,郡府拍马屁,用四十匹布给谢尚造了一顶乌布帐。谢尚下令拆除布帐,给军士们制作衣物被褥,一下子就在军队中赢得了声誉。

大司马桓温专政,发动北伐。谢尚作为安西将军,率军从淮南进攻河南,作为一支偏师。进军之初很顺利,前秦的张遇率军投降。可能是谢尚的名士派头和张遇的军旅作风格格不入,使得两人关系破裂。张遇降而复叛,还占据许昌与谢尚军队为敌。谢尚大军进攻,竟然被张遇杀得大败,损兵折将逃回东晋。按律,谢尚罪行很大,够不上砍头标准也得罢官为民。结果在他的外甥女皇后的干预下,谢尚仅仅是降为建威将军而已,依然在前线领兵。他的运气也实在好,北方战乱不止,政权更替频繁,象征至高无上皇权的传国玉玺竟然流落到了谢尚的手中。谢尚极为重视,派铁骑三百夜以继日将玉玺送到建康。东晋王朝在建康延续晋朝国号,依然以中华正朔自居。但是东晋皇帝并没有发号施令的玉玺,被天下讽刺为“白板天子”。谢尚及时送来传国玉玺,解决了王朝的法统难题,功劳远远超过败军南逃的罪过,地位再次提升。东晋王朝实授谢尚豫州刺史,把淮南地区的防务委托给了他。

淮南地处东晋王朝的核心东南地区和战乱中的中原大地之间,连接洛阳旧都和新都建康,是南北拉锯的东部主战场。战争最容易让前线将领掌握实权,将领的地位往往随着战事水涨船高。谢尚占据并经营淮南,有了固定的地盘,承担了王朝安全重任,在东晋朝廷的地位也就不可代替了。大司马桓温有步王敦后尘,篡位夺权的野心。桓家控制了长江中流,子弟掌握了荆州、江州、扬州等要地,控制了大部分国土。谢家控制的豫州在军事要地之外,又多了一层抗衡政治野心家的重要意义。谢尚成了东晋政治角力的关键人物。

残酷的权力现实和沉重的政治责任并没有影响谢尚洒脱的生活态度。淮南首府寿阳城内大路旁,人们经常看到有一个中年人坐在酒楼门口的胡床上,穿着紫罗襦,抱着琵琶弹奏《大道曲》。歌声高亢,歌手陶醉,往来路人不是以为他是酒楼揽客的艺人,就是视之为行为艺术家。没有人知道他是盘踞淮南的镇西将军谢尚。谢尚和桓温的关系也很奇妙。按说他们是相互制衡的政治对手,却惺惺相惜,不像敌人,倒像是知心朋友。谢尚在桓温手下当官的时候,桓温就很欣赏他。桓温北伐成功,收复洛阳后,还上疏请求让谢尚都督新收复领土,出镇洛阳。谢尚对桓温也没有恶语相向。

也许是生活过于洒脱,缺乏规律,谢尚不到50岁,身体情况每况愈下。镇守洛阳的事情,谢尚就以疾病在身推辞了。这不是他不愿意离开老巢,而是真的病得不行了。朝廷得知谢尚病重,提升他为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召他回建康养病。谢尚没能回去,死在了历阳,时年5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