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斗富大赛

晋武帝司马炎本人就生活奢华,带了一个坏头。据说司马炎后宫佳丽数万人,他难以选择宠幸哪位佳丽,经常乘着羊车到处转悠,拉车的羊停到哪里司马炎晚上就临幸哪位佳丽。

司马炎分别和太原王家和琅琊王家联姻,把公主嫁给了太原王家的王济和琅琊王家的王敦。王济也是巨富。当时洛阳地价极高,王济却有能力在洛阳买地做大型马场。别人的马场用黄沙铺地,王济则用金银铜钱铺地,王家马场因此被称作“金沟”。有一次,司马炎临幸女婿家。王济家百余名婢女穿着绫罗绸缎伺候司马炎,所有的供馔都盛在琉璃器里——当时琉璃还只能通过西域从西方进口,普通人家能有一两件小琉璃玩意就了不得了。司马炎对这样的排场都自叹不如,心里很不是滋味。吃饭的时候,司马炎觉得王家的猪肉蒸得非常鲜美,就问女婿是怎么做的。王济轻描淡写地说:“猪崽是用人乳喂的。”司马炎闻言,大惊失色,放下碗筷拂袖而去。

琅琊王家的发达晚于太原王家,同是驸马的王敦当时还比较贫寒。一天,王敦进宫,找厕所方便。他发现厕所里有一个装饰漂亮的漆箱,好奇地打开一看,发现里面装着大红枣,闻闻还有淡淡的香味。王敦大为感慨,到底是帝王之家啊,连厕所里都摆放果品。于是,他一边方便,一边把箱子里的红枣都消灭了。这事很快传为洛阳城里的笑谈。原来,那红枣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塞鼻防止异味的。王敦不知道许多富贵人家都在厕所里放红枣,专用名是“厕枣”。

西晋社会的豪奢,到达了这样的程度。

西晋王朝的短命,和“食利者阶层”的不珍惜和任意挥霍行为大有关系。

话说曹魏王朝对皇室成员限制非常严格。曹操、曹丕父子都有多疑的毛病,对同族兄弟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曹丕对弟弟曹植的防范,尽人皆知了。其实不但是曹植,曹魏王朝对所有诸侯王和皇室成员都严密控制,不允许他们带兵、干政。诸侯王围猎甚至扩充数量极其有限的卫队都需要报告朝廷。西晋王朝对此大不以为意,认为曹魏王朝的覆灭和对皇室成员的严格限制大有关系,因此厚待司马皇族,广植诸侯王。西晋的皇室诸王有封地有军队,发号施令,权力大得很。司马氏诸王也是典型的“食利者”。他们脑子里除了享受荣华富贵,就是追求更大的荣华富贵,最后同室操戈,爆发了“八王之乱”。

而石崇最后也死于他高调的富豪生活。

石崇原本依附贾氏。“八王之乱”初期,贾皇后被诛,石崇因为是贾氏一党而被罢官。石崇一点都不担心,罢官后依然在他的安乐窝里过着高调的奢华生活。赵王司马伦、孙秀等人一度专权。孙秀听说石崇的宠妓绿珠美艳,派人来求。石崇勃然大怒:“绿珠是我的,不能给别人。”孙秀派了几次使者,石崇都不给。孙秀大怒,刚好石崇的外甥欧阳建和司马伦有隙,孙秀就劝司马伦诛杀石崇、欧阳建。石崇则与潘岳、欧阳建暗中联络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冏对付司马伦、孙秀,事败被杀。

武士来抓石崇的时候,石崇还在高楼上歌舞欢宴。武士冲到了门口,石崇还满不在乎地说:“我不过是流徙交州、广州而已。”长期的“食利者”心理让他连最基本的危险意识都丧失了。结果,石崇全家,包括老母、兄弟、妻子、儿女15人,无论长幼辈都被杀。石崇时年52岁。他的巨额珍宝货贿、田宅奴仆都被罚没。

临刑前,石崇叹道:“这是小人贪图我的家财。”行刑者反问他:“你既然知道多财害命,怎么不早散之?”石崇哑口无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