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父亲的偏爱

十几年前的那场政变,李承乾会自然地把自己带入隐太子李建成的角色当中。他不想重蹈覆辙,既然魏王李泰步步紧逼,那李承乾就要先发制人。而要克制李泰,不能靠于志宁、张玄素这些坐而论道的君子来成事,而是要靠军人和谋士们。此时承乾首先想到的,便是当年在洛阳城搞谍报网络出身的张亮,此时的他是太子詹事,如果能让这位情报大师真正为承乾所用,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承乾借着职务之便趁机笼络,但张亮似乎对承乾的计划并不感兴趣,不久之后,张亮借着天子东巡,出外担任洛州刺史,远离了东宫这个是非之地。

但机会往往就在不经意间从天而降。

承乾的老师魏徵此时已经病重,于是承乾便遵守师生之礼,常常前去看他。魏徵是个直臣,天子命令他教导好太子,魏徵便一丝不苟地尊奉旨意,哪怕他已经病重。病榻之上,魏徵将自己胸中的韬略,包括如何御臣下、安百官的权谋之术,全都倾囊相授给了承乾。魏徵教给他的那些学问,与孔颖达这些一代名儒口中的圣贤之道全然不同,而是魏徵步入政坛后,历经李密、窦建德、李建成、李世民等主君后,二十多年来积累下的治国理政、把控朝局的心法。

这些对于二十六岁的李承乾,无疑是打开了一片新的世界。

同时,魏徵还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将他当初在隐太子李建成手下当官时就已经结好的李安俨推荐给了承乾。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当年是隐太子部下,亲身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经验丰富。玄武门之变后,天子赏识李安俨的作为,于是任命他为左屯卫中郎将,掌管宫城宿卫。而承乾要的就是这样身居重要位置的将领,万一真的遇上玄武门之变这样的危急时刻,承乾也算是有了这一手准备。

侯君集更是意外之喜。此时李靖虽然在世,但早已经退休。侯君集在李靖的栽培之下,已经是与李世勣并列的名将,在军事谋略上堪称全才,是唐廷目前唯一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的在职将领(连李世勣都没有真正指挥过)。当年玄武门之变,侯君集在谋划方面出力最多,对派系斗争自然也是熟门熟路。几年前在征讨高昌国的战争中,侯君集作为主帅,指挥大军一战灭国,平定高昌,大败西突厥,立下赫赫战功,却因为私自将高昌国宝据为己有而被下狱收监。虽然后来天子赦免了侯君集的罪,但有功而下狱,让侯君集一直心怀不满。魏徵与侯君集交好,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也在东宫任职,因此侯君集便与李承乾搭上了线。

李承乾与侯君集,两人都是政局当中的失意人,因此便惺惺相惜起来。

此前,李承乾的小团体中主要是他平素所亲昵的皇亲国戚,如杜如晦之子杜荷,娶了承乾嫡亲的妹妹城阳公主;开化公赵节,是承乾的姑姑长广公主之子。他们由于格局有限,只是帮着东宫豢养了一百多个杀手,领头的是武功高手张师政、纥干承基,计划暗杀魏王李泰。没想到李泰看着虽然胖乎乎的,内里却是个精细人,刺杀活动从未找到过机会实施。

侯君集这些实权派的加入,让李承乾的班底有了质的飞跃。侯君集看出承乾虽然努力,但其实在政治斗争方面资质平平。所以,要真正帮助承乾稳步踏上权力巅峰,就必须要建立起包含各方面力量的利益共同体——就像当年的秦王府一样。

李承乾不能等了,他的足疾越发严重,家族遗传的高血压带来了一系列的并发症,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甚至天子都知道了承乾的健康问题,对臣下说,万一太子身体无法支持,那其他皇子就可能接替成为皇储,让大家要对其他皇子好一点。

这一年的五月,象征着杀伐与征战的太白星再次有了异动,进犯到了毕宿(二十八宿之一)这片星野的左股,十几天后,“太白经天”的星象再次显现,这个十六年前伴随着玄武门之变同时到来的可怕星象,似乎又在隐隐昭显着新的一场大变的到来。

就在此时,出外担任梁州都督的汉王李元昌回到了长安,与太子承乾见面。李元昌是高祖的第七个儿子,辈分上是承乾的叔叔,但其实两人就差了一岁,是一起玩到大的同龄人。在权力斗争上,李元昌自然站在承乾这一队。当然李元昌还有一个条件:他拜见天子时见到天子身旁的一位弹琵琶的宫女十分美艳,只求事成之后请太子将这位宫女赐予他。这个要求,承乾自是欣然应允。

于是,夜晚东宫狭窄的密室里,李承乾、李元昌会同侯君集、李安俨、杜荷、赵节等人,聚在一起共同相谋。他们每人用匕首划破自己的手臂,用同一块丝巾揩下流出的血液,在火里将浸透着每个人血液的丝巾烧成了灰。然后,他们将灰烬洒在酒里共同饮下,从此他们便血液相连。他们对着灯火盟誓,共同蛰伏朝中等待时机,借着星象指引的这场即将到来的大变局,帮助太子承乾继承大业。

但就在此时,齐王李祐居然抢先在山东造反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