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此情景,燕王有些不悦,咳嗽了几声,嗔怪道:“哭什么哭,丹儿回来,死里逃生,大家应该高兴才对。”
一听这话,大家都止住了眼泪,挂上了笑脸,说了些开心的话,逗得老燕王笑得咳嗽起来。
过了半晌,王后陪着燕王回寝宫了,只剩下姐弟俩,坐到一边,继续攀谈。
姬月道:”丹儿,和姐姐说说你是怎么逃出来的?”
太子丹笑道:“其实还要感谢姐姐平时替丹儿打点关系,必要时才有机可乘。那天嬴政去骊山查看皇陵,带走了一批亲信宦官,左庶长帮助我买通身边的内侍宫女,还有守城的士兵,因此,我才能全身而退。”
“嗯,左庶长是我们燕国的国恩,他冒了灭族的风险才救你出来,大恩大德永生难忘!”
“我明白,也铭记于心。”太子丹道。
“丹儿,去了那么多年,怎么这时候才想到逃回来和一家人团聚?你看母后这几年每天惦记你,都苍老了许多。”
太子丹回想两鬓斑白的母亲,叹了口气,道:“丹儿不孝,让母后担心了。”他停顿了一下,低头道,“其实丹儿在秦国做人质,日子也难熬,真是度日如年,无时无刻不企盼着回来和家人们团聚,可是,冒然逃回来,父王会怪罪我,认为我不忠不孝,不顾国家安危,贪生怕死,即使逃回来,碍于面子,父王也会将我遣送回去。但这次不同,韩赵魏三国已被秦国灭亡,我燕国也是岌岌可危,所以,我必须回来,保家卫国。”
“小弟,您长大了?”姬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姐姐真为你高兴。哦,对了,你在秦国有没有听到消息,嬴政下一个要攻击的国家会是谁?”
“楚国。”太子丹不假思索道,“我想楚国若然被灭,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咱们燕国了。”说罢,他恨恨的咬着牙根。
“小弟,保家卫国,你可有什么打算?”姬月饶有兴致地问道。
太子丹换了个坐姿,清了清嗓子,目光深邃的说道:“姐,我有个想法,不过我还未曾告诉过父王。”
“什么想法?”她问。
“你觉得我们燕国是秦国的对手吗?”
“当然不是。”
“东方六国论一比一的较量,没有一个国家是秦国的对手,所以,我思前想后,还有一股力量可以和秦军抗衡。”
“哦,你指的是谁?”
“匈奴人。”太子丹指指北边。
姬月略有些失望,说道:“当年居庸关一战,匈奴人死伤惨重,对我们燕国早已恨之入骨,又岂肯帮助我们去攻打秦国呢?”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太子丹自信满满道,“匈奴人垂涎中原国家的丝绸、珍宝、茶叶、盐……只要投其所好,为我所用也不是不可能。”
“可以呀,这办法不错不错,小弟这次回国,真正让姐姐刮目相看,咱燕国后继有人了,姐可以稍微轻松一下了。”姬月流露出自在的神情,一开始她担心太子丹可能会重用荆轲,将他置于危险的境地,这是她不愿看到的。在国家和个人幸福面前,她有点摇摆不定,这三角关系不知如何去平衡,但现在听了他的一番高谈阔论后,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于是也就释然了。
太子丹一回国,长公主仿佛如释重负,“无官一身轻”。一个公主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压力,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她终于想到了自己的个人问题上,她很想结婚了。虽然这一天来的有点晚,错过了大把大把的好时光,但是,只要遇到对的人,晚一点又有何妨,她想。幸福的生活是每个人追求和向往的;当然也包括她。
荆轲被姬月安排住在城中一处豪华的大宅院里,有三进院落,雇了几个仆人丫鬟伺候。
前厅的院落很宽阔,这日,他闲来无事,便在院中舞剑。
一把剑使得树叶飒飒作响,这时,姬月笑吟吟地拍着手掌,步态轻盈的走了进来,口中念道:“不错不错,剑气如虹,快如闪电。”
荆轲闻声已知其人,忙收回宝剑,作了个揖,道:“拜见长公主。”
姬月笑了笑,说道:“这里没外人,不用行礼。”
荆轲也笑,彼此心有灵犀。
“我有话对你说。”姬月严肃起来。
两人进入书房。
荆轲忙问:“什么事情那么神秘,要来书房说话?”
姬月含羞的低着头,顿了顿,说:“阿非,咱俩之间,总不能一直这样维持下去吧,你想过未来没?”
“未来?”荆轲不自觉的重复着,他无数次想过这个问题,和公主结婚,可是,他拿什么娶她。曾经出现过一次好机会,那是他大败匈奴,名声大噪时,燕王非常赏识他,加上公主的授意,燕王赐婚给他,但他却果断的拒绝了这份好意。因为他有心爱的人。如今,时过境迁,当他需要这段婚姻的时候,渴望拥有这样一次机会,可是,机会往往是稍纵即逝,等到苦苦寻求时,它仿佛在故意躲着你,再也遇不到它,因此他感到很无奈……
荆轲皱了皱眉,擦着她的肩膀踱了几步,凝视着投射在地上的阳光,冬日暖阳,可是,他的内心却是有些冷飕飕的。
姬月看出他忧郁的表情,急忙绕到他面前,扯着他的臂膀,睁大诧异的双眼,说道:“怎么了?你……你难道不想娶我?”
“当然不是。”荆轲脱口而出。
“可我分明看到你举棋不定的表情。”姬月道,“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我?告诉我,我们一起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