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燕王起用五十万主力军,兵分三路进攻赵国,以为志在必得的战役,却被廉颇十万老弱病残的军队给打垮。
兵不在多,而在将帅的指挥。
一直打到燕国国都,最后以燕王的割地赔款道歉而结束战争。
东边是齐国。
公元前314年,燕国国君听信谗言居然稀里糊涂的将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宰相,宰相上位后不思报恩,而是反咬一口,立刻对王室宗亲展开屠杀,以绝后患。当然贵族子弟也不是吃素的,于是双方展开一系列的厮杀,弄得国内鸡犬不宁。
恰在这时,齐国君臣看出了名堂,认为燕国发生内讧是消灭燕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当即聚集十万精锐仅仅五十天时间就攻破了燕都,燕国灭亡。然后齐国的将领放纵军士,在燕国境内大肆掳掠,破坏宗庙,最后连秦赵魏等国都看不下去了,于是,联军逼迫齐军退出燕国境内,否则将荡平齐国。
在秦等五国的压力之下,齐国好不容易占领的燕囯只能黯然退去。
从此燕国对齐国结下了深仇大恨。
公元前284年,发愤图强的燕昭王不忘当年齐国灭燕之辱,联合五国兵力攻破了齐国都城临淄,报了仇雪了恨。
两国就这样结下了梁子,成了世仇。
姬月虽是一介女流,但她能审时度势,目光长远,以国家的命运安危为前提,不计较一时得失。假如秦国攻破韩国,赵国,那么燕国也就岌岌可危了,所谓唇亡齿寒的道理。
燕国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到秦国的威胁,缘于中间有赵国替它挡在前面。
然而燕王却充耳不闻,不以为然,似乎以为秦国攻打赵国齐国那是在替自己雪耻报仇,内心还有点沾沾自喜,又岂肯合纵抗秦。
况且自己还要对付凶悍的草原民族。
当年周天子时期定下的规矩,诸侯国必须遵守“尊王攘夷”的国策,此时六国国君早已忘到南天门外了,谁还会记得当年的约定帮助燕国抗击匈奴。所以,他燕王也绝不支持什么合纵抗秦。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姬月如实告诉了荆轲合纵失败的真正原因,说完后,她的眼眶已经泛红。
荆轲长叹了一声,无奈道:“长公主,也不必过于难过,您已经尽力,但事与愿违,也无可奈何。不如走一步看一步吧。”
姬月擦拭着眼角的泪痕,紧了紧衣领,瞥了他一眼,道:“我之所以告诉你真相,其实是本宫隐藏的一点私心。”说着,她的脸上微微泛起了一层红晕,不经意的侧过脸去。
荆轲一听,似乎瞧出了一点端倪,想必她有挽留自己的意思,难怪她处处关照自己,遂故作不解道:“长公主,所谓私心指的是……”
姬月往回廊南边走了几步,然后顿住脚,扭头望向跟在身后的荆轲,脉脉含情的说:“听田将军说您不日将要南下回中原了。”
“是的。”
“我大燕国不缺勇猛的将领,缺的是像白起、廉颇、李牧这样的智勇双全的名将,而阿非你恰恰是那样的人。所以,我希望你能留下来助我燕国一臂之力。”她顿了顿,又说,“你想要什么我都能答应你,只要我做的到,包括我自己。”她目光坚定的凝视着荆轲,真诚而又善良!
只要他轻轻一点头,那么,他即刻成为大燕国的金刀驸马。
名望,金钱,美人,人世间顶配的生活不再是奢望,这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国!
然而这个幸福的光环偏偏是套在了这人的身上。他心头微微一怔,躬身一揖,道:“多谢长公主厚爱,在下只是徒有其表,并非有您说得那么好。对不起,长公主,恐怕要让您失望了,先父是魏国的大臣,世受国恩,他老人家含恨离世,不能报效国家,临终有遗言,让我替他完成遗愿。在下一直铭记在心,所以,不得不回去继续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