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李斯献策

荆轲传奇 肖天 3327 字 2024-10-01

但让嬴政哭笑不得的是,大名鼎鼎的才子韩非居然是个大舌头。

嬴政敬佩他的才学,身体的缺陷倒也不计较,忙问:“韩公子求见寡人,可有事否?”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公子,一表人才,可惜说话却不怎么连贯,听起来有些吃力:“外臣听说秦王采纳了丞相‘远交近攻’的策略,派魏缭前往齐楚燕赵魏结交五囯国君,魏缭私底下却收受各国臣民的贿赂,实在有辱秦王的使命,如此小人日后必是祸国殃民的罪人,望秦王明察!”

嬴政听后问魏缭:“公子所言,可否属实。”

魏缭是个能言善辩之人,心想事情已经败露,如果刻意隐瞒,恐怕夜长梦多,秦王又是个多疑的人,日后难免会查出来,不如主动承认,或可免遭杀身之祸,于是低头说道:“确有此事!”

嬴政听后勃然大怒,训斥道:“大胆魏缭,寡人如此信任你,你难道不知道贪赃枉法可是重罪?”

魏缭闻言面色大变,背上惊出一声冷汗,他深呼吸一口,强自镇定,大脑快速运转,计上心头,道:“王上,微臣此举,实出无奈,并非故意为之。我们使团几十号人,四处奔波打点关系,可是,慢慢的发现,十车金帛依然不够使用,所以,只好如此,以充活动经费。”

嬴政听后,愤怒的火焰渐渐减弱,遂平和的说道:“既然如此,何不报知寡人,寡人焉有不从之理!”

魏缭道:“军情紧急,一来一回怕耽误大事,所以,臣自做主张,望王上明察!”

嬴政略思索了一下,道:“念你有功于社稷,将功赎罪,不再赏赐,退下。”

魏缭谢恩而去。

韩非亲眼目睹了秦王嬴政的为君之道,明辨是非,赏罚分明,遇事果断,的确有真龙天子的风范,不禁暗暗敬佩!又想到自己的国家,君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纳忠言,听信小人,实乃亡国之君。自己做为韩国的王公贵族,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得不到重用,等于是一张白纸。韩国的国君命他出使秦国,打破远交近攻的策略,纵然说服秦王,也只是苟延残喘有限的生命罢了,想到这里,他不禁喟然长叹!顿了顿,他继续说道:“秦王,韩非以为,‘远交近攻’并非良策。”

嬴政浅浅一笑,好奇道:“哦,公子此话怎讲?”

韩非侃侃而谈道:“我韩国只是一个小国,面积和咸阳城几乎差不多,且处于四战之地,南有楚国,北有魏国,西有秦国。秦王乃前无古人的明君,雄才大略胜过三皇五帝,却不顾世人的非议去攻打一个小国,实属不义!一旦两国开战,韩国虽是小国,必然会誓死捍卫自己的国土,直到战死最后一人。人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因此秦军虽然战胜了我国,也会自折羽翼,大伤元气,可谓不仁!以不仁不义之名去消灭一个国家,实在是得不偿失。所以,韩非认为,韩国不用打,秦王完全可以保存自己的实力,转而去攻打别的国家,只要平定了天下,那么,韩国将不战而降!”

韩非用事实的依据和客观的理论分析其中的利弊,不愧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说得嬴政心旌荡漾,好像突然拣了个大便宜,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随后,秦王便有采纳韩非不战而降的意见,大笑道:“先生所言极是,寡人当慎重对待。”

在场的文武百官议论纷纷,有支持韩非观点的,有保持中立的,也有反对的,丞相李斯便是其中之一,他当即反驳道:“王上,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他考虑的是自己国家的利益,对我大秦帝国总的战略方针乃背道而驰。韩国非打不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是我大秦帝国东出函谷关通往六国的必经之路,唯有打下韩国,我军才能进出自如,而且不会有后顾之忧。历史教训深刻告诉我们,六国的合纵另一个原因就是有韩国的存在,帮助其它五国联合伐秦。”

两个法家思想在大殿上唇枪舌剑,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走向,可谓精彩绝伦。虽然没有一兵一卒,但场面却是血雨腥风,异常惨烈。

李斯客观的分析,也是一针见血,让嬴政觉得也很有道理,因此,两者之间孰优孰劣,权衡利弊,一时之间,让他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沉默了半晌,他开口道:“此事关系重大,容寡人思考一下再做决定。韩公子暂且回驿馆休息,退朝。”

韩非在内侍的带领下离开大殿,两个同窗好友,如今是形同陌路,水火不容,李斯望着他的背影,内心起伏不定,百感交集,一场阴谋在他的脑海中一点一点的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