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张氏兄弟

“只是建议,四郎你作的一手锦绣文章,精通经史,风仪过人,投卷未尝不可一试啊”,张文德捻须笑道。

在这个时代,文人士子若是无法凭借家世门荫入仕,也等不及参加科举的说,便可以将自己的优秀作品献给达官贵人,以获得贵人的赏识,从而一举踏入仕途。

然而张四郎闻言只是摇摇头,“投卷虽可,但终究有投机献媚之嫌,我张文瓘苦读经书十余载,若是不去科举场上走一遭,验证自身,那将遗憾终身”。

张文德闻言只是苦笑着点点头。

张文德虽然忠厚耿直,但并不是迂腐。

科举虽然能够证明本事,但是太过于漫长,而且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家族仅剩一个门荫名额,也约好留给五郎。

自负才学过人的张四郎一定是不会去走门荫入仕,所以投卷便是一个好机会。

尤其是这一次巡察使,拥有承制拜授的大权,若是能入巡察使的眼,当可省却许多功夫。

而且刚刚张文德也是明知故问,故意谈起李承乾,询问张四郎对李承乾的看法。

毕竟李承乾将来大概率是皇位继承人,现在早日追随,将来便是出身潜邸的从龙重臣。

张四郎当然也明白二哥的意思,只是现在年仅二十岁的张文瓘一身才学,出身不凡,自是有一股傲气。

或许也是清河张氏世修法学的原因,张氏子弟多是一身傲骨。

张文德如此,张文瓘也是如此,原本轨迹上的张文瓘已经拜相多年,功成名就,但听到高宗皇帝准备两线作战,东征新罗,西伐吐蕃,张文瓘考虑到民生多艰,不惜以老迈病躯,抱病进谏。

幸好高宗皇帝还算理智,暂熄雷霆之怒,理性分析后,决定听取张文瓘的建议,大唐从而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