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的人打仗,还很讲规矩,没有偷袭那一套。说阵前答话,便是阵前答话,不说开战,谁都不会先射一支箭矢。
不多时敌阵分开左右,一位勇士身材魁梧,头戴骨饰,跨着一头长鼻大耳朵白象,赤膊而来。
薛国这边亦分开中军,三个身姿昂藏的奴隶,推着青罗伞车缓缓近前。
双方互相打量,都暗暗喝了声彩。
敌方将领身高近丈,古铜肤色,肌肉虬结,阔面方口,双眉如刀,目中神光湛湛,虽阵前熊貔成群,见之亦有伏道之意。
再看仲虺这边,身姿挺拔,形容俊雅,眉分八彩,目似寒星。其威仪之穆穆,虽神明降世亦有不及也。
敌方将领见了仲虺风采,先收起来三分轻视之心,下了白象施礼。
仲虺亦下车还礼,扬声问道:“敢问将军大名?”
“不敢劳薛君动问,贱名有辱尊听,末将蜀山氏沂源。”
“原来是高阳帝之母族,失敬,失敬。”
沂源虽出身蜀山氏,
却早已是旁支中的旁支了。如若不然来哭沂源,几人心中怨气顿消。
其中一位含泪劝道:“薛君不必如此,将军是为大义而死,死得其所。有薛君之仁,方引出将军之义,说来薛君才是将军的知音。人生在世,有知音一人,将军虽死无憾!”
他不但是这样说的,心里也是这样想的。
甚至于,双方阵营里的多数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
仲虺抚尸慨叹道:“生,吾之所欲也;义,亦吾之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将军大义,必将流芳千古。”
说完,便解下腰间玉圭,放入沂源怀中,泣道:“将军视仲虺为知音,仲虺亦视将军为知己。知己故去,寡人恨不得随之而去。
然国不可一日无君,仲虺左右无兄弟扶持,膝下弱子年幼不可托之社稷。此玉圭乃先共主发亲赐,自寡人记事从未离身。
今以此圭以遗将军,权当寡人伴将军九泉,愿将军黄泉路不孤也。”
言讫,抚尸痛哭。
两国将领轮番劝慰,他才勉强止住了泪水,对几位敌国将领道:“今贵国将军殉节,寡人若伐之,是为无道。诸位可上表贵国君,以正言感之。若能就此罢兵,两家和睦如初,也可慰沂源将军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