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佳怡进去前后差不多有一个小时,此时正是冬天,即使一个个裹着棉衣棉裤,可也挡不住外面凌冽的寒风,此时一个个被冻的僵硬,搓手跺脚,看着叫人又感动又好笑。
“冻坏了吧,我们去国营饭店边吃边说吧。”投桃报李,这群人愿意为了她忍受寒冬,可她也不能真让人白忙活,将人请到国营饭店,暖和是其一,吃一顿好的是其二。
知道她不差钱,几个知青也没客气,到隔壁的国营饭店前后也不过几分钟的路。
冉佳怡不差钱的原因可不是因为李家,而是因为原主娘家穆家,事实上,李家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填饱肚子已是艰难,更说来国营饭店奢侈了。
-----
进了国营饭店,紧闭的大门隔绝了外面的呼啸寒风,被温热的空气包裹着,众人才感觉自己活了过来。
冉佳怡一行人早上6点多出门,如今一上午过去,天寒地冻的,早就已经饿得受不了,冉佳怡丝毫没吝啬点了一桌菜上来,几人边吃边聊。
“你这成绩查到了吗,应该考上了吧。”有人问道。
冉佳怡点头:“嗯,考上了,而且他们说通知书都寄了,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收到。”
这话一出,知青们顿时阴谋论起来,冉佳怡没收到录取通知书是事实,这问题要么出在教育局身上,要么出在送通知书的邮递员手上,不管怎么样,至少有个方向,不至于像之前没头苍蝇似的瞎猜。
“那接下来就是等消息了?”有人问道,“报名的时间可不近了,你可得抓紧点,不然到时候即使找到了也于事无补。”
冉佳怡点头:“嗯,我过几天再来一趟。”见冉佳怡这么说,其他人才放心下来,转而讨论去新学校报到的事情。
他们敢这么讨论也是因为确定了冉佳怡已经考上、只不过暂时没拿到录取通知书罢了。
阔别学校多年,大学更是断层了十年,大家对回城、对大学都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就像幻想了多年的美梦终于成真,一个个兴致勃勃谈论起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憧憬来。
冉佳怡也陪着他们一起高兴,她比在场所有人都知道,这场高考的大学生作为十年后的第一批正经大学生,会收到怎样专业的教育、有着怎样前途光明的未来。
他们将在的若干年后分散到各行各业,撑起华国的一片天,而现在,他们不过一群无拘无束的青年男女。
酒足饭饱,顾不得在县城里多逛,几人就赶着公交回去、又到镇上转牛车,才终于在半下午回到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