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个世界

常言道,丑媳妇总得见公婆,这虽然不是媳妇,但是让儿子挂念了这么多年,赵母觉得自己还是有资格去看一看的。

要是家世差点,人品相貌还过得去,那让儿子娶了也没有什么,他们这样的人家,只要娶的儿媳不拖累家里,其实就可以了,儿子小儿子将来不用承继赵家的祖产,就是不进行联姻影响也不大。

但如果是真的身份有问题,身家不清白的、或是居心不良的女子,赵母就是宁愿儿子继续单着,也是不愿意这样的儿媳进门的。

赵母跟儿子说的什么提亲之类的话都是唬他的,其实还得先看看人才能决定。

-----

赵家小儿子名叫赵光远,取自前途光明远大之意,可见即使是小儿子,赵父也是对这个儿子寄寓颇多的。

这个儿子以前也没有让父母失望过,自己从学堂里出来,就自个儿往大城市跑,具体做些什么赵母不太清楚,但在那之后就没问家里要过钱,相反还经常给他们买东西。

赵母平时心疼儿子会塞点钱给他,但儿子很大可能压根没有动用,只是收了起来。

赵父原本还以为赵母瞎猜,但是等到被告知儿子真的有心上人,那简直不敢相信。

他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往日里看着温柔和煦,但这未尝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温柔呢,就像冬日里的暖阳,看起来再温暖也是伴着凌冽寒风的。

而且儿子打小就性格独立,基本上自己的事情就没要他们做父母的操过心。

所以这样的儿子有了心上人却没有行动,赵父几乎是一听说这件事情,就断定了儿子看中的那个女人绝对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等到赵母几次套话终于得知儿子的心上人是谁后,赵父赵母两人都是万分诧异的。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儿子动心的对象,会是那个章家的姑娘,许家的前儿媳,章君雅。

丰安市就这么大,章家姑娘家世、品行是都没有问题的,唯一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她离过婚。

许家儿子离婚的事情,当年闹的挺大,也就现在过去了好几年,没有人提起了,但是当年的事情他们都还记得的。

老一辈定下的婚事,都已经结婚了,还说离婚就离婚,一点也不顾虑的两家的交情和女子存世的艰难,许家做事确实不妥。

可以说,要不是章家地位不够,早就跟许家针尖对麦芒闹起来了,而做生意的人家最忌讳的就是跟人翻脸。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指不定风水轮流转到人家头上,就会给你来上一下子。

当然,赵母身为女子,内心对于这个姑娘的心情自然是同情居多,同为女子,她是最知道女子不容易的,尤其这世间女子规矩尤其多,稍有不慎就被被人抓住把柄。

可作为一个母亲,要让儿子娶这么一个离过婚的女子,赵母心中也是万分不甘愿的。

且不说这女子和许家离婚的事情,其中有没有内情,单就女子离过婚的身份、以及其离婚后与娘家再不往来的事情,赵母就不乐意这门婚事。

要知道这年头对女子尤其严苛,夫妻离婚即使男方有错,世人怪罪的那也是女子。

而且赵家也就是屈居于许家之后,在丰安市大小算号人物,并不是什么上不得台面的人家。

和许家的前儿媳结清,不说会不会得罪许家的问题,就是别人以后再说起来,但凡说起赵家是捡许家不要的女人,那赵家也面子无光。

明晰事理的自然清楚不是这个道理,但有些糊涂的难免就会乱嚼舌根。

谣言最是伤人,兼之赵家又不是娶不起媳妇的,没必要招惹这么一个麻烦。

原本赵母还跟儿子说可以考虑考虑,但这会儿得知了对方是谁,赵母就完全不想考虑了。

这一来到赵光远可就不干了。

-----

他早就以为两人没了希望,也没想过强求,只等着时间的流逝可以让自己忘掉那个人,也许到时候他会放下那个人,选择另一个人作为妻子。

可谁知好不容易赵母松口,说只要人品可以都能考虑,赵光远可以用自己项上人头担保,章家姑娘的人品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这就跟给人希望之后、再亲手打碎一般,赵光远死灰复燃、如何能轻易死心,在家里就闹起来了。

他也不发脾气,就是整日不说话,像是跟谁怄气似的,吃喝睡倒是照旧。

可正常人哪有不说话的,时间长了不得憋坏了自己。

这下子,赵母再去劝,赵光远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与赵母妥协的了。

为人父母的与子女怄气想来只有父母妥协的份,赵家亦是如此。

赵光远足足坚持了半个月,期间愣是一句话都没有讲。

赵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赵父就是不说,心里也是着急的,气儿子为了一个女人就折腾自己,也怕儿子把自己憋出毛病来了。

可他们无论跟赵光远说起家中的什么,往常他喜欢听的侄子侄女的趣事、家里生意的经营之道,反正说什么话题都是不吭声的。

如此,不过两周下来,赵家父母就知道肯定是要妥协的。

这世界上哪里有扭得过孩子的父母呢?

赵母即使妥协也不那么甘愿:“要不先去看看章家那姑娘吧?“

章家姑娘自从离婚后就深居简出,与自家儿子肯定没有来往,顶多也就是见了几面,也可能是以前有过印象,但是人都是会变化的,要是儿子去看了人,能够死心,那就最好了。”

会这么说是因为赵母想来想去,都觉得离婚的女人怎么看跟以前都是不一样的,不说自怨自艾,起码的忧愁总是有的,而烦恼催人老,指不定儿子见了就不喜欢了。

虽然不知道儿子是什么时候对人家动心的。但想来应该是在他与许家成婚之前。

一个女子结婚又遇上了离婚,这样的事情对人的打击肯定是很大的,赵母也只能寄希望在这了。

赵母想的很是没好,却不知道自家儿子在对方离婚之后也是见过对方的。

如果冉佳怡记忆足够好的话,见到人想来会想起来,在她的蛋糕店第一天开张的时候,有一位年轻等工带着妹妹过来,那还是店里的第一位客人。

就是那时候她刚离婚的风口,赵光远也只敢去看看她,多的是不敢提的,怕坏了她的名声,招惹来什么麻烦。

只是现在的冉佳怡什么也不知道,等到赵家的人找上门来,也只以为是陌生人罢了。

这家不是第一家来提亲的、想来也不会是最后一家人家。

好在来提亲的都是和和气气的,就算知道人家是为了自己的钱,可冉佳怡也只能用和气的语气严词拒绝。

最主要的是为了钱这回事大家心知肚明,可人家除了托人来问亲也不做别的,冉佳怡尽管十分厌烦,但也无奈。

这还得多亏了章家和许家作为她的后盾。

对于章家说,不管冉佳怡怎么做,她都是张家的女儿,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她被欺负,而对于徐家来说,前儿媳若是被人欺负也是丢脸。事实上他们连看着前儿媳另嫁他人都不愿意。

倒是来打听亲事的人家,香凝一一去问了一下他们的情况,既然这样的人不可避免,那么多了解一些总没有坏处,而且无聊时候听听东家长、西家短的,也蛮有意思的。

-----

值得一提的是,时间过去了几年,香凝依旧默默地跟在她的身边。

当初给她除去身契的时候,冉佳怡就提过,如果以后她有心仪的人、或者是想要嫁人了,跟她说她都可以安排,会给她送上一份厚厚的嫁妆。

冉佳怡自己没有嫁人的意思,却也不想因此耽误了香凝,正是女子的大好年华,完全可以考虑一下。但是香凝一直都没有提过。

两个人相处的时间久了,冉佳怡也不把香凝当外人,而是形如姐妹、两个人在日常中互相照应着。

冉佳怡自己那是情况不一样,真心求娶的人几乎没有,大多都是些心怀歹意,只图钱财的人。

时日久了,冉佳怡看出香凝的心思,要是她没有好的归宿,怕是香凝就不会考虑自己,为了当年的恩情做到这个地步,香凝绝对是有良心了。

没有合适的人家,索性两个人就一起过活,算不上多幸福美满,但也不差。

等到赵家上门的时候,冉佳怡第一反应是拒绝,但是香凝却还是劝她考虑,因为赵家这样的人家不大可能是为了冉佳怡手头的那些钱财。

而冉佳怡觉得自己不是原主,代替不了原主一辈子,自然不愿意做主,就是有意向,那也得等原主回归。

只是,冉佳怡以为跟以前一样拒绝了就是,但赵家的态度却格外坚决。

开始先是托了相熟的人家来问,冉佳怡回绝了之后,赵母又亲自上门来问,她再次拒绝之后,才算消停了一阵子。

等到过了几天,赵母竟然直接就带着儿子上门来了,赵母是被儿子逼得没有办法了。

父母终于松口问询自己的心上人,赵光远自然是欣喜若狂的,但奈何即使心仪的姑娘离婚了,也还是拒绝了自己,这让赵光远有点沮丧,但他不愿意轻易放弃,想着自己一定要亲自来一趟。

这年头,不管外面的格局再怎么变化,自由恋爱的名头再怎么响亮,但是在这传统的丰安市大家依旧是按照往常一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断没有两个年轻人看对眼就自己在一起的。

赵光远也是被逼急了,硬缠着母亲就又带着自己上门。

说实话,真的年轻男子上门冉佳怡还是有些差异的。

这几年,不论是出于名声的考虑,还是出于保护自己,两人几乎从来不和陌生男子来往,而原主记忆力,也没有没有眼前男子的记忆。

只是听见来人的话,冉佳怡选择了继续听下去,只因,那人听起来像是旧相识,尽管原主对他并没有多少印象。

“章姑娘,我、我心悦你。”

眼前年轻帅气的男子对自己表明心意,冉佳怡不动心也是有几分触动的。

青年男女的爱恋最是藏不住的,这一看就不是为了钱,而是所谓情谊。

这也是冉佳怡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第一次感受到这种真挚的喜欢,那一刻,不只是冉佳怡自己,就连原主的情绪,冉佳怡都隐约感觉到了那种心灵被触动的感觉。

-----

原主上一辈子选择留在许家,并不是贪图许家的钱财,事实上她也贪图不到,而是她真心就羞愧于自己离婚的身份,所以哪怕不再是许家正经的儿媳了,她也宁愿在许家待着,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地方可去。

许家、章家都不是她的归宿,她又能去哪儿呢?所谓的感情,都敌不过利益,她自己永远是被舍弃的那个。

眼前男子的表白这么淳朴简单而炽热。是原主从来没有感受过的真心,冉佳怡刚才的情绪激动,很大程度就是受了原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