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杂院的人生 2

生命的继续 沙柳273 1764 字 2024-05-20

“你这儿媳妇长得模样可是真俊”擀了一上午面条的王氏纳着鞋底道。

“要不是把我儿子迷晕了哪能轮到她进门!”张氏撇着嘴道。

“进门就是一家人,我看你家媳妇挺老实的,你说啥都不吭声!”宋婆子道。

“咬人的狗从不叫!你家兆庆挑媳妇了可得长好眼仔细打听打听,娶媳妇就是娶丈母娘,丈母娘好闺女肯定差不了。”张氏开始传授经验。

门外一辆排子车停下,是王氏男人和儿子回来了。黄家做白案,平时擀面条卖,也给谁家蒸满月手工。北京这边生孩子过满月姥姥家要给外甥外甥女蒸斗,也就是蒸馒头,一般都是一百个,个头不大,上面点上一个红点。

有的人家怕蒸不好或嫌你麻烦就请做手工的蒸,黄家所说的蒸手工就是这个。白案师傅是旧社会对面点师傅的称呼,他们常与专门做红白喜事的口子师傅搭档。有的人家结婚办丧事要吃面条,黄师傅就跟着过去,直到宴席结束。

“奶奶,婶子,嫂子!”黄兆庆嘴巴甜,进来先喊人。

“这是做完了?”女人们让开一条路让他们进来。

“做完了,今儿天热,东家要吃凉面,整忙了小半天!”黄炳义道。

王氏放下手里的活计过去给爷俩打水洗涮,八月的天依旧很炎热,汗珠顺着俩人胳膊脸上流淌。汗褡早被就汗水湿透。

黄家人口简单,一儿一女,女儿开春出的嫁,家里只剩下三口。王氏唯一操心的就是儿子能娶个好媳妇。王氏帮着儿子擦着后背,问着今儿的东家都是什么卤子,什么菜,多找桌?

“这人说没一个就没一个,那个董家老太太以前可能作了!儿子以前的御厨,是得过太后奖赏的!可惜大清朝说没就没了!”宋婆子道。

“没了大清不是又来了一个大总统吗?换汤不换药,谁来都一样!”周氏道。

“那哪一样?以前可以考秀才考举人,如今不都取消了?实行什么留洋?学洋鬼子一套?这世道有好吗?”张氏瞟了眼正房,李家大儿媳正好带着小女儿出来。

李家男孩子都去了学堂读书,剩下两个女孩一个被拘着学针线,小的看着外面热闹也往外跑,吴氏只好跟出来。

吴氏拿了一块裁剪好的棉布,那是给儿子做的衣服。看闺女直奔那群小姑娘自己找了板凳坐下继续着女人的话题。

“你家弟媳怎么没出来?”宋婆子问。

“给我婆婆衣服上绣花呢!文秀也跟学学,我那弟媳那手绣活真是没的说!”吴氏夸赞道。

“你婆婆真是福气,穿出哪件衣服都是羡煞人!”张氏是真心称赞,“你们小叔也快回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