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评

陈静萱懒得的揶揄的看着李祁笑着,又打趣道,“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表弟不觉得李小公子适合‘公子’这称呼吗?”

李祁万万没想到这位陈姐姐给出的理由尽是这样的,秦禄明还跟着恍然大悟似的点头,让李祁十分无奈。

细细回想起来,自他十岁之后,身量涨了起来,外人见他确实都是叫‘公子’,‘公子’在大殷算是一美称,用的途径也多,但也不至于每个少年都会被人称‘公子’,以往李祁不曾注意到的一点,今日倒是被秦禄明点出。

秦禄明也跟着陈静萱打趣着李祁,“我所见过之人众多,确实没人能比贤弟更适合‘公子’二字。”俊美的青年收起折扇,抵住下巴,明明自己也是一派少年风流样,偏偏笑话起他人来。

李祁不愿再跟这两人扯,左右二对一,吃亏的是他,“我去给我的读者们回信了。”

有段时间没看来信的李祁,等再关注时,这些来信都堆成的一个小山堆,放在面积不大的杂物间里,更是瞩目,其中的一些还带来了小礼物。

李祁的读者总体是偏向年轻化的,这些小礼物里也没什么特别贵重的,自然也当点心意收下了。

这些书信粗略一看就有数百封,还在不断的持续增加,全部写回信是不可能的,只能努力全部看完,挑几位写回信了。

李祁首先拿起的就是一封叫邓文通的人的来信,这简直都不能称为信!厚鼓鼓一小包,全是邓文通写的。

起初李祁以为是因为里面夹杂了小礼物才会这么厚,打开一看,并没有,真的全是书写的信封。

这个读者……对《梁丘传》和他这个作者这么喜爱的吗?

这纸张的厚度都能赶上一本话本厚了,就算手写的字比印刷来的大,间隔更宽,这么多,怎么也将近万字了吧,及时在现代都能称为超长评。

怀着满心的好奇,李祁自然首先看起了手中这封邓文通的来信。

本以为是个狂热的粉丝,结果出乎意料,这邓文通居然开头就谈了白话文普及的趋势,然后大书特书白话文的优势,谈《梁丘传》用白话文所著,是合乎大势的,夸知言先生有大才。

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呢。

继续往下看。

话题从白话文转到了《梁丘传》本身,说《梁丘传》凭一己之力,将大殷的话本提高到了新的层次,将话本的格局、布景,从一家、一院,扩大到了国家、天下的格局,这是从来没有的事,前人不曾想过、不曾写过、不曾有过的、新的话本形式。

将浓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气魄,凝聚在了小小的一册话本之中,知言先生当得起未来的话本大家,未来的话本业也必将因为知言先生而改变。

向来脸厚的李祁,脸颊也有点微红了。

接下来,这邓文通又从《梁丘传》的主角梁丘出发,大肆评价和赞赏,说梁丘塑造了话本主角另一种形象,一种铁血军人、保家卫国的战士的形象。

他们大殷以武立国,可偏偏以往话本男主角却往往以书生的形象出现,最应该赞赏的边军,却成了从未在话本中出现的隐身者,偶然出现的维护秩序的军人,也往往是作为主角的对立面出现。

而梁丘的出场,打破了以往的传统书生话本,‘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燕山五十州’,梁丘在国家破碎、山河飘零之际,担起驱逐外敌,回复中原的重担,这才是他们大殷话本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