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二老爷和温二太太不得不赶紧的管管。
不过这时候也晚了,官府找到了证据、证人,这一天带了人,来府里锁拿温三老爷和温三太太。
因为证据确凿,加上府里这段时间死的下人很多,其中就有确凿证据证明是这两人杀人灭口的,因此不是传唤,是直接拿着锁链来锁拿的。
因为这个案子把汤大人也窝囊的够呛,惹了一肚子的气,因此就有点报复的意思,没有给温家留一点面子,从府里锁拿了之后,一路走着押到衙门的。
那温三老爷和温三太太都是有头有脸的人,温家在咸阳城还是很说得上话的人家,结果被这样锁拿到官府,脸面丢尽,温家以后怎么抬头做人?
这一下温二老爷终于着急了,跟着来到了衙门。只是现在着急也晚了,证据已经确凿,人都抓去了。
另外还有徐家那边一开始对汤大人的责难,不放在眼里,让汤大人非常生气,所以最后审结的这一堂,是公开的,衙门中门大开,允许百姓过来听审。之前就已经因为徐家和齐五爷、齐五奶奶在衙门口的一场冲突而使这个案子被百姓知道了,然后是温家的种种行为,隐隐的在街面上传,这种后宅深深,人命官司最容易引起百姓们好奇的心理。再加
上最后衙门大张旗鼓的将温三老爷和温三太太锁拿归案。等于是将所有人的好奇心都提到了定点。
所以这天来看最后一审的百姓真是人山人海。
最后一审,自然是将前因后果,所有的经过详细质问犯人,所以,咸阳城的百姓现在都知道了,徐家的女儿嫁到了温家,被公公强奸,被婆婆掐着脖子灌了落胎药致死的经过。
徐家族人那边才是起到了反作用。
不过,徐家族人拥有一切读书人的特质,就是执拗、倔强,绝对不会承认是自己错了,一切都怪别人。
案子被曝光,徐氏一门脸面扫地,秀才举人们气的发疯,联名写了一封信,上告朝廷,告汤大人以权谋私,侵害有功名的读书人。
汤大人当然知道。现在已经成了他和徐氏族人的斗争了。他同样写奏折,将案情详细禀报刑部和大理寺、都察院,请准判处温三老爷和温三太太秋后问斩。这是他应该做的,每个关系人命的案子都是这个程序,报告上级,请准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