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第 134 章

“颠倒是非黑白……”

“罚……”宣和帝似乎在思考是罚俸还是贬官。

这韩博毫虽然办事不利,但当了怀阳府尹多年,没出过什么大错,可若只简单的“罚俸”的话,宣和帝又担心堵不住宗室的嘴。到时候宗室那边再闹起来,大家都不好看。

其实这个事可大可小,但宗室那边的人一看,相老侯爷这才刚刚入土,家里送葬的子孙还没回城就让人给逮了,哪还有人坐得住啊?整个宗室都怕他们还活着的时候祖荫连绵,死了之后想要入土为安却还要被人刨出来曝尸荒野。

宣和帝烦躁地走来走去。他先是想到怀阳府尹这个官位不能空缺,邬兆凡的事应该由怀阳府尹去处理……随后又觉得以韩博毫这个脑子,当怀阳府尹这么多年不出错还真是运气好。他四下看了一圈儿,准备拎个大臣出来问应该罚什么。

“刑部尚书,你给朕说说。韩博毫这种情况该怎么罚?”

遇上这种事,自然是叫主管刑罚的刑部尚书出面。

但是刑部尚书此时还不清楚宣和帝真正的意图:宣和帝是真的想罚呢,还只是装装样子,给宗室一个交代就行。

不过此时宣和帝既然已经点了他的名,那刑部尚书自然不能装聋作哑。

“启禀圣上,臣认为,此次韩大人当街将林皇商逮捕,无论是对宗室、对林家皇商,还是对百姓都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刑部尚书一边说一边尽量去打量宣和帝的脸色,看他是否同意自己这么说。

宣和帝听到刑部尚书避重就轻地将“韩博毫在相老侯爷葬礼上将人带走”的事说出来,略微点了点头。他这次之所以会这么关注这件事,主要就是因为宗室朝他施压,否则就为了这点儿事,他还不至于这么大动肝火。

而罚韩博毫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逮人的时间不对,这点明眼人都能瞧得出来,但却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毕竟宣和帝也要面子,不能是因为宗室施压所以他让步,所以才拿韩博毫开刀……

这件事只能是韩博毫做错了,没有别的原因。

“韩大人办事不利,原先应当是物品丢失的案子,韩大人非说是皇商以权谋私……”

宣和帝刚才已经起了换掉怀阳府尹的心思,便暗自敛了眼神,紧盯着刑部尚书。此时听到刑部尚书顺着自己的意图说话,便又郑重地点了点头。

“臣认为,韩大人无法很好地保障怀阳百姓的人生和财物安全……”刑部尚书边说边在心里不住地喊:实在抱歉了,韩大人。

宣和帝“嗯”了一声,算是应了刑部尚书的话。

刑部尚书离宣和帝站得并不算近,对宣和帝的表情瞧得并不真切,但却一直注意着宣和帝的动静,见他此时并未出言反驳自己的话,便暗自松了口气。他算是明确知道了宣和帝就是想把怀阳府尹换掉,这才继续说:“作为怀阳府尹,韩大人十分不称职。臣以为,怀阳城乃国都,而怀阳府尹则关系到整个怀阳城的安危,理应由能者居之……”

韩博毫期间一直低着头。他其实前日已经意识到自己办错了案,但事已至此,除了硬着头皮继续往下办之外他还能做什么?

宣和帝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就韩博毫办事不利,不堪大用,就贬作知州吧。”具体是哪里的知州还需要吏部的人去查对之后报给他,才能下旨了。

刑部尚书冲宣和帝行了个躬身礼便退回到队列之中候着了。

“怀阳府尹这个位置,诸位爱卿可有推荐的人选啊?”怀阳府尹的位置极其重要,自是不能再拖,还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办呢。

宣和帝觉得自己解决了一桩难事,头也没那么疼了,便又坐回到龙椅上。

“吏部尚书。”宣和帝点名道:“可有推荐的人选?”

被点到名的吏部尚书这便走了出来,“臣以为现任大理寺少卿……”

……

在这个早朝上,韩博毫被贬,而原大理寺少卿蔡炎恩接任怀阳府尹一职。邬兆凡奏折一事便交由蔡炎恩彻查,而被韩博毫关押起来的林风琅即刻放归家中。

越国公戊时下衙回府的时候,赵泽林的脸上已经没有了愁云惨淡。越国公见了,自然是放了心。

墨珣倒是喜怒不显,只是想听越国公说说朝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越国公听得墨珣一问,将朝堂上发生的事说了。

“林府丢失的那一箱子东西还没找到吗?”墨珣听了越国公的话,这就眯起眼来。如果找到了的话,韩博毫不可能会不说。因为有了那一箱子东西,他应该也不会被罚得这么重。

地方官和京官差太多了。

就算不看地域差异,一个是三品的怀阳府尹,一个是五品的知州,想也知道哪个好了。

墨珣没有他们那么乐观,“现在不就是三月了?下旬应该送进宫里的东西丢了,林家有对应措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