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琴心94

师鸿雪眼角眉梢都是笑:“有些难,就忍不住更喜爱你一点。你也不想想,苍梧去后,他在这世间多少年都心硬似铁,怎么遇着你,忽然就变了想法?”

“透过他的记忆看你,就觉得你讨喜,真见到你了,更觉得他哪哪都做得不好。”

“你比我所想的一切都要可爱。”

千叶觉得他在回报她刚才那句“我越来越喜欢你了”,但他的语气又这般诚恳,叫她找不出任何调侃的意味。

……有些促狭,但找不到证据。

千叶生硬地把话题转回到原地:“所以神器,到底是不是叫‘鸿雪’?”

师鸿雪一副“你果然还是想知道这个”的表情:“不是哦。”

“那面旗子,最初的时候,旗杆上有刻名,叫做‘不归客’,所以它该叫‘不归客’,”他说道,“可器生灵,他睁开眼看到的世间,正下着一场大雪。”

“他就为自己取了名字,叫做‘鸿雪’。”

然后是昏天黑地、无休无止的战斗。

黄泉并没有变得多姿多彩一些,生活也没有变得轻松自在一些,层出不穷的怨魂潮依然会叫人手忙脚乱,身上的伤创也依然处于愈合与撕裂的状态,只不过,大概是彼此都有了盼望的东西,所以比以前更能够忍耐这种苍凉与疲倦了。

可惜的是,安全区事业的进度好像得不到提升了,用了各种方法却始终在建造与坍塌之间循环,卡在初级步骤中止步不前也真是说不好,只能证明黄泉中确实难以搞成建筑。

最后千叶都放弃躺平了,也就师鸿雪偶尔还会作点额外的尝试。

千叶的实力却在稳步增长。

尤其是战斗技巧,熟练度涨得飞快,虽然还不至于独当一面,实现让师鸿雪休息的愿望,到底与未入黄泉前已经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对黄泉的适应程度提高了,她自然就有空闲研究自己的问题了。

她回顾了一遍自己进入这个世界来的所有经历,努力站在第三人的角度思考发生在她身上的一切,将所有可疑之处圈点出来。

思想是最复杂的事物之一,人每时每刻都有各种各样的念头,光明之人也会有阴暗的念头,卑鄙之人也会有正义的念头,它的发生基于各种意识活动,而更多的念头转瞬即逝,甚至不为意识的主人所接收——即使是没有受到外界干预的人,面临一种选择时,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想法,如果这个人还时时刻刻受到外界各种信息的影响,那么潜移默化中,他会做出的选择就更难以预料。

“本性”这个概念是基于多种选择结果所归纳出的共性,却非必然。

而这世上,也不是那么多人都能顽固地坚守本性的,因为要认清自我已经是一件很难的事了。

千叶恰恰是那种不停洗练“本我”,将“本我”看得很重要的人,她不但时常深刻地剖析自我鞭挞自我,而且创造了很多个锚点将“本我”固定得死死的,唯恐出现意外。

所以当她下定决心做一件事之后,很难被动摇,她也会深深地厌恶着那些操纵她想法、违背她意志的行为。

要对付她这种自我意识炽盛的人,对其思想动手脚确实很难,但是一旦采用某种方式做到了,那又会产生绝佳的效果。

因为她这种人通常很自信,很少怀疑自我,一旦作出决定就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她不会回过头去动摇最初的想法,也就会无意识地走入误区,乃至于越陷越深——就算有人警告她,哪里有问题,她也会因为过分的自信而怀疑这种论断。

若无意外,幕后黑手对她隐秘的思想改造是肯定会成功的。

她多自负啊,多骄傲啊,多顽固啊,她怎么会相信有人能对自己的脑子动手脚。

哪怕是师鸿雪说的她也不会信——除非他把钉子指出来、□□给她看了。

但是,事到如今,她已经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了,再告诉她有钉子,她几乎是立刻就信了。

问题是,钉子在哪?

又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

总得真切地找到它,然后才能下论断。

千叶沉入阴神,以阴神的视野进入识海,一点一点筛查。

也许是不习惯她长久的沉默,师鸿雪主动开口说话:“有什么发现?”

千叶不答,他也不再问。

他比谁都要清楚,山长犯她的那些忌讳都犯在了哪里。

她对自我意识有一种极端顽固的坚守欲,动一动,她就能跟人玩命。

她难道不知道他比她自己知道得还要多吗?她难道不知道如果询问他的话,更容易得到答案吗?

她不是不相信他,换做修行方面的困惑,她必跟他掰扯个清楚,只是在精神意识层面的问题,她拒绝求助而已——由此可知,她有多么不想他人干涉她的脑域。

师鸿雪当然尊重她的选择。

接下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黄泉的动荡过去几轮都数不清了,千叶都是一副行尸走肉的状态。

动荡一起,她捏着扇子冲出来;动荡一平,她揪着空档又坐成雕塑……与其说她帮了多大的忙,不如说她就是表达出一种自己在与他一同战斗的模样。

也真是对师鸿雪有足够的自信,所以放任自己沉入识海,只凭借着本能行动。

这个状态被她自己打破的时候,师鸿雪正在尝试炼一张桌几。

他这纯粹就是无聊了,黄泉没有食物,他们也不需要进食,桌几的用场纯粹就是摆设,但房屋一直搞不出来,小东西倒是不太难。

正在尝试雕镂花纹,千叶郁郁的声音传来:“少雕一些,费神。”

“你醒了?”他转头看了眼,“有什么收获吗?”

千叶心情不太好:“不止一个钉子。”

师鸿雪用“这难道不是好消息”的口吻反问了一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