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长公主(十六)

于才人怀不上,皇帝又接连换了几个女子宠幸,无一例外,都没怀上。

这下不仅杨玉贞心急,连皇帝也急了。因他一向傲气自负,不愿从自身找原因,只能在后宫更加努力。

后宫一直没有好消息,皇帝子嗣又稀薄,大皇子身价水涨船高,虽现今只有十岁,但朝臣也开始纷纷上表请奏皇帝立大皇子为太子。

大皇子乃皇帝嫡长子且还是独子,被立为太子天经地义。

但是皇帝在后宫不如意,连带着就恨上了这个独子。就是这个嫡长子一出生,把他后面的弟弟都克没了,否则为什么后宫嫔妃至现在一个都没怀上?!

皇帝不想立大皇子为太子,但长公主想,群臣想。这个时候皇帝的意愿就不那么重要了,皇帝被硬逼着写下了立大皇子的诏书,其憋屈不为外人知。

杨玉贞见太子也立下了,这长公主一党的地位越发稳固,这心也越加慌乱起来。

她与长公主结怨已深,当年若不是皇帝力保下她,初次见面时长公主都可能直接杀了她。情形若继续这样下去,待太子继位,以现在太子对长公主的孺慕之情,长公主的地位只涨不降。

到那时,便是她杨玉贞的死期。

不行!

她不想死,不能死!

事情还没到完全绝路,太子还没长成未来的楚惠帝,她还没输。

皇帝一直没能生出孩子,借腹生子这一招就不顶用了,太子地位稳固,她一个无子只有盛宠的妃子根本斗不过。

看来,只有另辟蹊径了。

-

九月盛夏。

砖红色的宫墙在迷蒙蒙的光雾下越发神秘,两名身高差明显的年轻太监背着包袱在夜色的深宫中奔逃。

两人轻巧地躲过几轮巡逻的禁卫军,把身子藏进两扇宫墙的连接处。

那个较矮的小太监眼睛匆匆瞟了一眼那高个儿的,低声说:“皇上,只有奋力一搏才能寻到出路了。”

是杨玉贞的声音。

那高个儿做寻常太监打扮的正是皇帝,皇帝点点头,把帽檐按低了几分,哑声道:“你可确定出了宫门有人接应。”

杨玉贞点头,又想起在这昏暗的地方皇帝看不见,说道:“是,北狄那边传来消息,他们没有法子进宫,便在宫墙之外三百米处等着,只要我们顺利出宫便能接应。”

皇帝沉声应了一声,他眼睛不由眷恋地看了一眼这从小到大居住的皇宫。没想到,他堂堂大楚国君,竟沦落到要出逃,何其可悲、可笑!

杨玉贞怕皇帝好不容易下定的决心动摇,劝道:“陛下莫感怀,只要我们和北狄顺利回合,北狄必定遵守承诺发兵大楚,那时陛下可再找机会东山再起。”

皇帝的感伤只有一会儿,他立马整理好情绪,狠狠点头。

他眼睛紧紧地看了最后一眼皇宫,说:“这群人把朕逼到如此境地,让朕只能和北狄合作,此番侮辱,有朝一日,朕必定加倍奉还!”

这时已经没有人来人往了,皇帝拉着杨玉贞就往宫门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