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人早该摔打了

石梅摇头:“不对,这叫门第师,也叫名师出高徒!”

石梅这般教导的结果,除了贾珠贾琏在私塾跟伴读达成一片,关系更加亲密。

再有就是贾珠贾琏各自上外祖家拜访的次数多了。

因为石梅的提醒,贾珠贾琏每次回家后,都会把舅舅与外公所言,记在小本本上头,方便下次翻阅。

石梅得知暗暗得意,其实按照封建门阀森严划分,贾珠贾琏跟王子腾张老爷子不算门第师。

顶多算是蹭师偷师。

当然,两位愿意收徒,又另当别论。

贾赦随行人员中的刀笔师爷,是

他岳父推荐的一个张家后辈。

这个后辈的学问,举人功名已经到头了。

跟着张家两位公子做书吏,不如跟着贾赦做智囊有前途。

贾赦得到陛下恩准,准他自带一个郎队的亲兵。

并赐贾赦四名武功高强的暗卫。

贾赦知道,所谓暗卫,都是陛下的亲信。跟着贾赦,当然也会保护贾赦的安全。

只是,这些暗卫都有给陛下上密折的权利。

一百人的亲兵,贾赦预备从他爹留给他的斥候中,挑选一部分。

好钢用在刀刃上。

这回出京是贾赦袭爵后的第一仗,必须全力以赴。

贾代善当初给儿子留下一个郎队的斥候,整值壮年的只有一半。

余下的一半,像金大这种年纪在五十以上的,年纪年迈,多半已经领了田产出府荣养。

金大是为了给儿子金山掌舵,至今还留在府里。

除了三十名斥候,贾赦应石梅要求,准备在族人里挑选一些年轻力壮的族人培养。

按照贾赦的心思,宁愿全部带上家生子儿,不听话能可劲儿收拾。

可是,母亲的训教不敢不听。

石梅的理由很充分,得调动族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得提高族人的主人意识。

得领着族人争上游!

既然把人家带上京都,就要给人找一条生路。

贾赦因此决定,在家族里挑选十到二十名族人。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当了官,总要提拔一下自家人。

从初九开始,贾赦就跟贾敬商议,让贾敬推荐几个可用之人。

看来看去,两人都觉得近枝族人因为舒适的生活,大多数被磨掉上进心。

不说十之,几乎大半人都巴望着嫡枝救济,属于混吃等死。

百不如金陵老家子弟有冲劲。

再有,族人知道贾赦在挑选随从,频频上门请求,都想跟着贾赦做个管事账房什么。

贾赦却不是情面薄的人。

论才学,族人子弟他一个看不上。

这也不怪族人,他连自个进士兄弟贾政也看不上。拢共瞧得上的眼的只有贾敬。

但是,出门需要人帮衬,奴才不能出任公职。

像是贾赦手下的司务,虞侯粮秣官,必须要信任之人方能胜任。

石梅的心意,至少要有个秀才功名,将来提拔族人,也不至于那么难堪。

可惜,当初贾赦贾政都是混吃等死的主儿。

遑论后街族人?

好在贾氏家族不出文盲,书读得如何不知道。

但是,只要从贾代儒手里过一遍,字儿写的很不错。

贾代儒教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

文学的功底差不多。

石梅就道:“你是武官,挑选亲兵,自然挑选体能好的,武力值高点的。”

但是,贾氏私塾不开武功课程,武力值无从谈起!

石梅无奈道:“那就看体能。你亲自带队,所有有意愿参加竞选亲兵的子弟,身负一石大米,从这里跑上翠微山顶,再跑回来,你要几人就从第几个人掐断。”

贾赦一听这话,正中下怀。

族人早该摔打摔打了。

读书不成,学武不会,让做生意却怕耽搁科举。

癞□□打哈欠口气大,考得上吗?

贾赦出去就站在前院花厅门廊上吩咐:“诸位听了,我今儿挑选亲卫,有能者居之。

无论文字辈还是玉字辈,草字辈,只要能够身负一石米粮,跟着我爬上翠微山再返回,择优录取,不能完成者,宁缺勿乱。”

族人闻言张口结舌:“还要负重啊?”

他们在家都是四体不勤,跟着贾赦,是为了找个地方混饭辙,享福做二老爷。

哪个是为了出苦力呢?

贾赦很想骂娘:老子为了考武举,三年的功夫,天天负重登山跑路。

你们什么东西,竟敢嫌累?

却是忍住了,好言说道:“你们以为请客吃饭呢,拿的起筷子就成?

我是武职,行军操练是寻常事,赶上了,真刀真枪干几仗也有可能。

所以,不要求你们武功高强,打不赢,总要腿脚利索,有自保逃命的本事吧?

行军跑路都不会,干脆回家抱孩子吧,别跟这儿丢人现眼!”

贾赦说着把手一挥:“愿意参加选拔的列队跟我去仓库抗粮,不愿参加者,我送你两座山,往后就别再进府了。”

这话一出,哪个敢不去扛粮食?

今后还混不混呢?

哪怕累死了,爬也要爬一趟啊。

所有有意的男丁,勇敢的,怂包的,都没敢离开,乖乖跟着贾赦去仓库抗粮。

金山想要代替贾赦领队:“大爷,您在山脚等待就成,奴婢带人上山。”

贾赦摆手:“不碍事,爷们背六百斤也能健步如飞,这算鸟事!”

这话一说,一众族人心里嗤笑。

大爷那个秧子,不过命好,托生在嫡枝。

就敢这样吹牛?

结果,他们扛着一包稻谷腿杆子打颤。

贾赦一手拧起一袋稻谷往肩上一甩,大踏步走了。

贾赦背着六百斤说实话飞不起来,然而,二百斤不在话下。

贾赦哧溜一下,就跑上山顶了。

然后叉着腰,盯着那些族人。

族人一个个如见鬼魅。

之后,一个个赌气一般开始爬山。

哎哟!

大部分人真是活受罪。

好几个在山脚已经气喘如牛。

最终,能够背着一百斤爬上山顶的只有七人:贾效,贾斋,贾斐、贾斏,都是荣府的侧枝。

贾燮,贾攽,贾敩,是宁府侧枝。

贾赦言出如山,宁缺毋滥,只收了这七人。

余下之人,他预备去金陵族里选拔。

金陵老宅的族人,就有许多小伙子在街面上码头上谋生。

贾赦这回的差事,除了忠心,还需要灵活。

石梅一直在思虑,如何改变后街族人懒散贪婪的陋习。

上次鼓励族人经商,算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再没只想到,贾赦这次选拔,竟然无心插柳,歪打正着了。

因为这次的负重爬山选拔,贾赦在金陵如何练功的事迹,在族人中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