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些时候,丰弗同陈青歌、怀寅同陆湛之也来了,原来是这些人约好今日去看灯。
怀寅戴着的发簪十分特别,分为四层,最上面的一层是三颗翡翠珠子连成,下面再是珍珠一层,再下面则是通透的琉璃珠子,最下面则是枣子大小的白瓷。
丰弗见了,伸手摸了一下那白瓷珠,啧啧称奇。
怀寅笑道:“这是今日方在太和楼购得的,到了晚上可更好看呢。”
原来这白瓷珠是个小灯笼样子,里面能点出火光。瓷器通透,到时便会有特殊的色泽,上面的琉璃珠也会反光纳萃,戴在头上可谓美轮美奂。
“还有其他模样的,不过因着金吾不禁,怕是已经卖的差不多了。”怀寅说道。
金吾不禁,便是说自从惠成二年之后,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大胤所有腹地城门大开,彻夜不闭,夜里也没有宵禁,全都在街上看灯展。
原本大胤之前便有这样的风光,只是十多年前北胡乱胤之后便再也没了。如今只是旧制重提,也是因为政局安定。
但也因着金吾不禁,华京城外的农家也都进来凑热闹,太和楼的生意便愈加好了。
大胤有个奇特的风俗,上元节女子喜在头上戴灯饰,就如怀寅头上这种。不过往常用的是纸,极其容易走火,江茗这才想法子改成了瓷珠,虽造价高了许多,但总比卖纸的让人放心。
不过他人是他人,江茗是怎么都不会戴这种的,只能说大胤女子脚步稳健,不然一头青丝便都要化为乌有了。
这能点灯的头饰还不算是最奇特的,奇特的是一种叫“火杨梅”的东西。
在上元节这晚出去,随从们总是要给主子抖威风的,便会佩戴两种头饰。
一种普通些的,状似莲花或者牡丹的灯碗,顶在头上。另外一种便是“火杨梅”。
“火杨梅”是用枣粉、炭灰搅拌在一起,浇上油蜡做成圆球,一一穿到铁枝儿上,点着了会“噗嗤噗嗤”冒火。到时候插在脑袋上,看上去十分威风。
江茗方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看到这样的行为,被吓得嘴巴都合不上。
几人又说了今岁的花灯,如意居不远处便放了今年最大的棘火盆,上面立着纸糊的百戏人物,画师画技了得,俱都是巧夺天工。现今还没点火,但风一吹已然状若飞仙。
正说着,殷楚便从外面进来了,他手上拿了个竹竿,竹子下方劈成了好多条,两两对结压成了个莲花的模样,正中放了盏烛台,用铁丝固定好,模样十分爽利喜人。
诸人先是同他行礼,殷楚一一答过,这便走到江茗面前,将手里的东西递过去:“看看,这次的行不行?”
怀寅一见那东西就笑道:“怪不得不见又琰哥哥,原来是去给嫂嫂做东西了。”
江茗接过来,竹竿上早已经削的干干净净,半点毛刺都没有,触手温润。
她之前同殷楚随口提了一句手提花灯的事儿,怕提着纸做的走火,殷楚便记在心里,今日想法子做了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