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5章 前功尽弃

大明都督 奔叔 1169 字 2024-05-19

在最终抓了几个朝鲜当地,被阿敏任命为官员的朝鲜人之后,他才询问出来,那500万的朝鲜人,已经被迁移到辽东去,并且终于找到了迁徙的道路,那就是沿着大同江东去,进入长津江入了松嫩平原,成了满清的农民。

接到这个战报的时候,毛文龙一下子掀翻了面前的桌子,而且狠狠的扇了自己几个大大的耳光。

之所以扇自己耳光,是毛文龙深深的自责,自己被历史,确切的说是被自己熟悉的历史给带沟里去了。

历史上的满清,那是兵峰犀利,所向披靡。他们根本不顾及后勤问题,因为他们可以抢朝鲜,但是朝鲜已经归附了满清。可以剥削蒙古,因为蒙古也成为了他的一部分,可以不断的抢掠辽西,因为大明太虚弱了。

三次进入京畿,单单第三次入寇京畿,一直打到了山东,在账面上的收入是,抢掠汉人奴隶五十四万,抢掠银子二百四十万,其他物资珠宝不胜枚举。所以他们根本没必要转而进行农业生产,也没有听说他们转而进行农业生产的计划。

但由于自己的存在,整个大明都因为自己而改变了。最起码,今年是天启九年了,天启皇帝不但没死,在自己的广播体操和慢跑的养生之道下,那小子身体越来越棒,和皇后又生了一个女儿,看那情形,活个七老八十是没问题了。

而同时也因为自己的存在,逼迫的这个皇太极都快上吊了。

那既然如此,满清皇太极还怎么能像历史那样发展呢?还怎么能没有改变呢?

而最让他扇自己嘴巴的,是他对这个时代的气候认知。

其实毛文龙一直认为,朝鲜地形多山,河流纵横,原则上运输是便利的。但正因为大旱,所以朝鲜的江流,都应该枯水而不能行船。

但他却忘记了,在这个年代,即便是天下大旱,凡是能称为江的,水流依旧丰沛。就比如说,在后世风调雨顺的年代,黄河早已经断流,黄河运输只能称为记载在古纸堆里的传说。但这个年代,就在天启六年,黄河就曾经4次决口,可见水流之丰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