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高这时候也因为魏忠贤立了大功,做了好事,也收起了往日对魏忠贤疾言厉色的表情,和蔼微笑:“你个老腌宦你就知道吃。”
这时候被叫做老腌宦,魏忠贤听到的不是厌恶谩骂,是实实在在的亲近,心中的喜悦也更是无以复加,剩下的就是受宠若惊的嘿嘿傻笑了。
叶向高就继续道:“用这种以物易物的办法,商人们可以赚2笔利润,避免了涸泽而渔,而海量的牛羊进来,就会将大明的牛羊价格拉下来,而百姓就可以有能力购买耕牛,如此一来,就能够增加我们大明粮食的产量。”
赵彦想了下也道:“从蒙古贩运回来皮毛胶筋,也可让我们的军工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让我们的将士有足够的武器,铠甲装备,这真是一举多得。”
毛文龙接口道:“其实这都是小事,而最大的利益诸位却没有看到。”
“还有好事?”所有的人都兴奋的看向毛文龙。
“我们向蒙古出口的只有日用品,而这巨大的市场,每年需要多少日用品呢,那将是一个海量的天文数字,而日用品的出口增加,必然带动我们大明国内的日用品生产产量,这样一来,那些作坊主就要不断的扩大生产,扩大生产就需要人手,现在我们大明土地兼并严重,东北又出现旱灾,就有无数百姓成为流民,如果那些作坊主们将他们招到作坊里去做工,就让这些流民们有了一口吃饭的机会,而一个人做工,最少能保证一家糊口,如此一来,将安置多少流民,流民减少了,社会也就自然而然安定了,也就变相的减轻了国朝对流民的赈济付出,这一出一入之间,将是怎么一个大好的前景?”
毛文龙这么说,其实也就是后世经常出现的连锁经济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个道理。
叶向高不由得兴奋的将双手一拍:“毛帅所言极是,看来魏公公的这一个办法举措,真的是解决了大大的问题,魏公公不但体恤老百姓,消除了辽饷,而且还为百姓找到了生计,为国库增加了收入,居功至伟。”
被首辅这么一夸,魏忠贤高兴的简直晕过去了,自从他掌权以来,每天不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被文官诟病谩骂,什么时候得到过首辅大人的首肯?而且还是如此高的评价?最主要的是,他在大明的坏名声,在这一次事件中,将得到极大的扭转,这怎么不让他高兴的犯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