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里正那儿出来,简宁将一两银子塞到管事手里,裣衽行礼,“今日多谢大人秉公直言,若不是大人,小女子今日怕是……”
“那钱氏也忒贪心了,七两银子买三亩水田,呵,亏她想得出来……”
何管事不动声色地将钱收入袖子,摸了摸胡须道:“日后若有难处,尽管来我何家找我。”
“多谢大人维护。”
简宁行了一礼,目送着管事离开,转身回村路过钱氏家时,听着里面的叫骂哭喊声,不由耸肩:害人害己,不给点你厉害瞧瞧,真当天下人都是绵羊任你宰割呢?
无声一笑,心情愉快地朝家走去。从今个儿起,咱也是有田一族了。晚点将田租出去,收个两成租,她还不信没人来种了!
回家做了晚饭,吃完便是早早休息。这些几日她都没写东西,重生以来,巨大的困境压迫着她,如今手里银钱足够,她也该休息休息了。
第二日,钱氏吃瓜落的事就传遍了村里,一时间,烽烟四起,简宁简直成了人人畏惧的存在。
谁能想到?一个眼看着饭都要吃不上的落魄户,转眼间,不但将卖出去的田拿回来了,还让本村第一战斗鸡钱氏吃了个哑巴亏,连里正都拿她没法。
这样的战斗力简直要上天啊!
不愧是读过书的人,张张口就能要人命,瞧见那钱氏都没?都气病了,听说昨个儿夜里嚎叫了一晚上,今个儿就起不来床了。
简三娘是瘟神啊!这样的人哪里敢惹?
当简宁再度带着简二哥出门时,村民眼里明显多了畏惧。简宁将他们的眼神收在眼底,心里明白,自己必须尽早搬走了。畏惧可以使一群人学会尊重,但时间久了,也会使人失控。
在这个村里,已无她跟简二哥的容身之处。她不想来挑战一群无知的人,所以搬走才是最好的选择。
简宁目不斜视地带着简二哥走着,村民纷纷躲避,这时王扁头忽然上前,有些结巴地道:“三,三娘……”
“王大哥。”
简宁停下脚步,“何事?”
“你,你,你把田拿回来了……你,你家有人能种么?”
简宁眼前一亮,道:“王大哥是要租我家田么?”
她抿嘴一笑,道:“我也想租出去,只要两成租就好。”
这话一出口,村民骚动了。恐惧顿时消失,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道:“三娘,此话当真?!王扁头,你们家就两口人哪里种得了三亩地?!三娘,我们家里劳力多,租给我们种吧!”
简宁将钱氏震惊的表情收在眼里,心里冷笑。
这几日在村里唆使人盯梢,骂骂咧咧很舒服是吧?如今就叫你个文盲领略下我等“读书人”的厉害,好让你知道知道,什么叫作言能杀人!
原来,简父当初去世,村人畏惧简三娘,三娘求爹爹告奶奶,却无一人愿收她家的田。而就在这时钱氏跳出来了,用了极为低廉的价格在简三娘手里收去了田。
而大明问鼎之时,国朝律法是有过明确规定,不许土地买卖的,这政策有效执行了一百来年,所谓有效,就是依法治国有效,也就是执行力度。
到了明朝中叶,也就是大概二三十年前,政策执行力度下降。大量的读书人进阶成上层,这些人掌握整个社会的言语权,他们无视法令,下面小民自然有样学样,故而买卖田地之风由此而起。
但律法就是律法,既然还在,那需要时自然还是能拿来用的。简宁无法和士大夫们相抗衡,但拿来对付一个无权无势的村妇应该还是可行的。
她掏出一张纸来,递给粮长派来的管事,道:“当时我父亲去世,王家钱婆好心借我钱,暂拿我家田地抵押,故而这一季田赋不应由我承担。”
“你,你放屁!”
话音才落,钱氏就扑上来了,“好你个小娘皮,居然敢阴我!”
简宁轻轻一个闪身,便是往管事身后躲,“王家钱婆,您这是做什么?当初说好的事,你怎么就变卦了?我如今有钱了,还想找你商量,把田拿回来呢!当初三亩地,作价7两,我今个儿钱都带来了,就是想把田拿回来呢!”
她说着又故作胆怯,“毕竟国朝律法在那儿,不得私下买卖田地,长期典押给您,就显得有些钻空子了……”
她故意把“典押”两字咬得很重,当初那文书也是这般做的,到底法律有效执行了百年,且是平民间交易,哪里能像权贵那般肆无忌惮?钱氏万万没想到,简三娘竟会用这个来反咬一口,其卑鄙程度简直超出她想象了!
里正一脸懵,包括那管事。关于这简家三娘他们自然是不陌生的,特别是里正。
之前他还想过,若是简三娘实在交不出田赋,便让公中出了吧。毕竟,简父免费替他们教了好几年书,这人才走,欺辱人家孤儿寡母的也是不好的。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简三娘不但拿来了钱,还狠狠将钱氏近日的所作所为报复了一下,这般手段……
里正的脸色阴了下来,气量未免太狭小了。这事是明摆着的,大家都知里面猫腻,简三娘这般做事未免不厚道了。
他清了清嗓子,道:“简三娘,当初你父亲去世,也就钱氏借你钱,你这般所为不厚道吧?”
简宁心里冷笑。
江南之地,寸土寸金,莫说是上等的水田,就是普通的旱地,一亩作价都在七两银子以上了。可这钱婆子倒好,七两银子买三亩上好水田,如今我反戈一击,倒还说起我不厚道来了?
果然都一个村,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里正平日看着公道,可正到紧要关头,这心还是偏的!能理解,但不接受,这个地儿,果然没法多待了!
心里这样想着,脸上却又露“惊讶”之色,“里正伯伯这话何意?既然是借,自然是有借有还。我今个儿银子都带了,为了感谢钱婆,我还多加了一钱银。”
钱氏鼻子都气歪了,指着简宁骂道:“多加一钱银?!你知道一斤米作价几何?!我种得可是上好的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