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还有可能去报复,那些人自然有官兵监督着每日必须做够足够的量才能有饭吃,并且工钱减半。
看着燕地,老百姓的生活一步步步上正轨,只等到来年开春,这些粮食结了果子,家家户户有了存粮,年底才算彻底的活了过来。
而且皇上开恩免了燕地,三年赋税,三年徭役燕地,完全可以趁着这三年的时间喘一口气儿。
黄门那边也特意掉了商队每隔半月都会进出烟,第一次这支山对不为赚钱只为让燕地的经济来往再次火起来。
毕竟燕地的老百姓现在又重新织布,重新挖矿,重新做工,那些东西都必须运出燕地,也要有新的东西运进燕地,这样燕地才能够真正的活起来。
不然一个物资匮乏的燕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活过来,现在燕地再没有任何一家权威,有胆子做大,剩下的不过都是小门小户,一些原先倚靠着那些权贵混一口饭吃的商户。
他们原先也没有那个能力,被欺压百姓,只是相比普通老百姓,他们家里面不曾断粮罢了,留这些人留着一些懂得经商的人。
这样燕地老百姓家里面的鸡半个蛋或者是织出的布匹才能有地方去做生意,多多少少都能够给家里面赚些钱,米油盐之类的东西。
货物如果不流通烟地还是无法活过来,所以四海商队重新进入燕地,之前在王将军的帮助之下,四海商队在燕地已经有了专门的地方。
这支商队经营的东西非常多,可以说只要是燕地,老百姓拿来的东西,除非是一块石头,他们都会收,都会给一些铜板或者是米面,或者干脆就是布料。
马上就要过年了,天圣上下都有同样一个习惯,在过年的时候,人们还是尽可能的穿上一件新衣服。
如果不是有亲家,林老先生陪着,估计老头子都要在孙子的院子里面过夜,说不好还要抱着酒葫芦对月流泪。
每每看到这些黄舟挽就觉得万分庆幸,幸好他没有告诉祖父,他私自跑去了燕地,不然祖父一定会非常的担心
不过年底的事情了,他一定要和哥哥取给父母亲上坟,亲自告诉他们,燕地百姓重新活过来了,可以让父亲母亲放心了。
除了从燕地往京城的传信,黄门还会把京城兄长们家里面亲人的消息定时的传到燕地去。
不仅仅是家里面的人担心远行的人,出门在外的人也总是会忍不住惦记家里,不知道家里的父母长辈身体怎么样。
虽然黄舟挽早就留过消息告诉国民老将军他们如果实在是放心不下,可以写几封书信去燕地,他自然会传递,这一路上不会有任何问题。
更何况王老将军已经解决了,哥哥们留在燕地,主要是处理燕地的后续事宜,让燕地百姓来年不至于青黄不接,还要接受朝廷的救济,朝廷的救济毕竟有限。
一直等着救济粮的话,永远都逃不过饿肚子。
现在留在燕地,不会再有什么生命危险,而且为了以防万一,黄舟挽还特意留了不少紫卫守卫在兄长的身旁。
不过也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京城里的长辈虽然担心得不得了,却一直不愿意写信去燕地,最开始,黄舟挽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池寻知道了,笑着提醒道。
“京城的那几位长辈都明白,子孙如果想要成才,必须得在苦难烈火里面走几趟才行,新人们可以辩解,但是亲人的书信送到了,往往会让人更加惦念家里面,忍不住软弱,做事情就没有那么得冷静理智,雷厉风行。”
“所以一般而言军中的士兵都是往家里写信,却从来不会让书信送进军营,即使有也是因为已经打了胜仗,马上就要班师回朝,不然家里人的惦念总是很容易让人忍不住想家。”
这么一说黄舟挽就明白了,无论是孙一鸣还是米飞他们的家族都是武将世家,武将最是明白,家里面的子弟在外面经受磨练,就应该让他毫无后顾之忧,尽情的去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