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专业不是船舶制造,很多东西都是根据大明现有船只进行改造,参考了扣押的佛郎机船的优点。
这时代大明海军的主力舰只是福船,再配合网梭船、鹰船、连环船、子母船、海沧船等协同,这些海船建造复杂,劳民伤财,以前沈溪没有打造海军的想法,所以对海船的改造工作搁置下来,但随着大殖民时代来临,欧洲列强今后会纷至沓来,大明海疆要维持安定极为不易。
实际上在沈溪调离东南后,过去几年倭寇又开始滋生,如果大明海军还仅仅用那些破旧战船,显然已落伍。
沈溪的想法,就是趁着去天津卫,考察一下卫所船只的情况,试着召集一些造船的工匠,先不忙考虑造船,而是完成一些技术储备。对沈溪来说,实践虽然重要,但理论也不可少,最好是把一些浅显易懂的物理知识传授给工匠,为大明培养出一批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实用性人才,这些人虽然不能走上科举之路,但沈溪有的是办法让这些人扬名立万,让工匠也成为社会上人人羡慕的上层人士,从而让民间涌现更多的工匠。
如果不改变工匠地位低下的现状,就无法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到这行当来,船舶制造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也就成为空话。
……
……
沈溪于二月初九从京城出发,正常情况下会在三天后也就是二月十二抵达天津卫。
不过沈溪没急着赶路。
胡琏已早一步派人跟佛郎机人接洽,沈溪不打算让佛郎机使节进入北直隶地方县州城池,这可能会让佛郎机人刺探到很多大明的情报,主要是物价还有民间生活状况……这些对西方人了解大明很有帮助,回头他们可能会研究大明风土人情,之后就会以武力来跟大明谈条件。
沈溪只想让佛郎机人看到大明强大的一面,既然大明海军拿不出手,那就用陆军来撑场面,胡琏率领的是沈溪手下最拿得出手的人马,当然这批官兵无法跟久经战阵的西北边军相比,不过相去不远,在热兵器的使用上,这路人马可能更有优势。
从京师到天津卫城,沿着大运河走水路最近,但沈溪没有乘船,一路都是乘坐马车走官道。
他带的人不多,除了家眷和仆从,就是亲兵,二月十一下午一行顺利抵达武清县,沈溪没有进城,带人在城外驻扎,此时胡琏派来打前站的斥候正好抵达,向沈溪禀明佛郎机使节的情况。
“……大人,胡部堂已带人北上,他没有准允更多红夷上岸,只让他们带十五人前往京师,明日队伍便将抵达武清……”
胡琏派来的斥候,能力跟云柳训练的手下差距明显,汇报问题存在很多不尽不详之处。
沈溪问道:“佛郎机人正使是谁?”
斥候摇摇头,显然不知道那些金发碧眼的西洋人有什么区别,当然更大的可能是记不住一个个稀奇古怪的名字。沈溪点头:“你先下去休息,明日本官会派人去迎接佛郎机使节,到时候再说。”
斥候发现自己汇报的东西不能让沈溪满意,有些羞愧,但实在没办法,对他而言能把胡琏交待的任务完成已很不错了。
等人走后,一直等候在旁的云柳走了过来,道:“听口音,这名斥候是北方人,不是当初在南方跟过大人的亲兵。”
沈溪笑道:“胡巡抚所带人马中,是有人跟过我,但不代表全部都是,这次征调地方人马到京城,名义上是平叛,但其实是想把以前跟过我的老人调拨到麾下,这些人总归跟过我一段时间,一起上过战场,用起来比生手容易许多。”
云柳问道:“大人明日便在此接见佛郎机使节?”
“再往前走走。”
沈溪道,“咱们往杨村去,胡巡抚应该会乘坐船只,沿运河北上,见面地点就选择在运河以西的临时营地。”
张苑出豹房后,没有就此回府的打算。
他心有不甘,觉得沈溪出城这件事其实可以用来做做文章,如此无疾而终简直是暴遣天物。
张苑身边可以利用的人中,排在首位的要数内阁首辅谢迁,他知道谢迁对沈溪有极大的偏见,或许可以藉此挑拨沈溪和谢迁的关系。
张苑先去找臧贤,问清楚谢迁在何处……臧贤带人投靠后,张苑的眼线迅速增加,京城内情况基本能够了解,只是他平日需要在宫中值守,没太多时间出来见臧贤,导致很多情况无法及时获悉。
长安街一栋普通民宅。
张苑见到人时,谢迁已准备睡觉,听闻司礼监掌印拜访,他不得不穿好衣服出门迎接,精神有些萎靡不振。
“……沈之厚出城这件事,谢阁老如何看待?”两人来到花厅坐下,张苑便假作关切地问道。
谢迁心想:“本以为张苑是为上午在户部衙门举行的审计会议而来,却没想到是为沈之厚……”
谢迁思索一下,摇头轻叹:“沈之厚出城所打名号是寻医问药,连陛下都下旨关照,老夫总不能跳出来做恶人,阻止别人去看病吧?他离开也好,朝廷少了不少事,老夫也省了很多麻烦。”
张苑打量谢迁,问道:“难道谢阁老不知沈之厚是在装病?还是说不知他是带着陛下密旨出城办事?”
谢迁继续摇头:“老夫就算是文臣之首,也很难见到陛下,消息闭塞,知道的内情自然不如张公公多……老夫能力有限,只能尽人事而安天命,一切随缘吧!”
张苑没想到谢迁态度转变如此之快,心里满是疑惑:“难道沈之厚离京前见过谢于乔,双方达成了和解?不然为什么谢于乔态度会如此消极?难道他厌倦了跟沈之厚的争斗,准备用致仕来抗议陛下出兵之举?”
张苑之所以会不理解,其实责任全在他身上……之前张苑三番两次在谢迁面前挑拨离间,久了谢迁不自觉提高警惕,不会轻易上当。
当然,这也跟之前礼部尚书白钺主动拜见谢迁,把许多情况说透有关。
张苑皱着眉头道:“咱家来见谢阁老前,专程去豹房面圣,陛下的意思……要防备沈之厚举兵谋反……”
“是吗?”
谢迁诧异地反问了一句,随即断然摇头,道,“虽然老夫对沈之厚蛊惑陛下出兵不支持,但老夫知道,他品性还算纯良,不会做出僭越之事,更不要说起兵谋反了……这点张公公尽可放心。”
张苑生气地道:“谢阁老,咱家为了劝阻陛下出兵,一直都在奔波忙碌,甚至不惜半夜来访,你当咱家是闲得慌没事干吗?咱家这么努力是为什么?谢阁老不会认为,咱家做这些都是为了自身利益吧?”
谢迁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向张苑行了一礼:“张公公为国为民,殚精竭虑,老夫自然能体会,其实老夫心思跟张公公相同,都是为百姓福祉考虑……张公公请放心,老夫会派人盯着沈之厚,绝对不允许他胡来……虽然他是领皇命出城,但只要跟钱粮有牵连,老夫就能制约他,不会让事态失控!”
言语中,谢迁直接拒绝了张苑的调遣,把双方合作关系主动降低一档,对张苑的恭敬也近乎变成一种敷衍。
张苑心中冒起一股无名火,皮笑肉不笑地道:“咱家好心好意提醒,谢阁老却如此敷衍搪塞,看来是觉得咱家无事生非……咱家做事最求公允,谢阁老还是想想怎么提防沈之厚,如果他在城外闹出什么幺蛾子,到时候咱家在陛下那里难办,谢阁老在朝中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虽然张苑大权在握,但不敢开罪谢迁太深,这话带有一定威胁的意味,大概意思咱俩合作两利,如果你不帮我,也休想我支持你。
放出狠话后张苑站了起来,拂袖而去。
等张苑走后,谢迁仍旧表现出一副怅然若失的心态,表情阴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