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迁带着期许,往户部衙门而去。
到了户部,杨一清果然在,毕竟沈溪才刚让陆完过来跟户部打招呼,杨一清感觉这件事可能会引发朝廷纷争,赶紧回衙处置。
得知谢迁到来后,杨一清赶紧请谢迁到户部西院的花厅,宾主分别坐下,谢迁往周围看了下,连个属官都没有。
谢迁道:“应宁,为何老夫进来这一路上,基本没见到人?难道说今日过年,户部这边已提前开始休沐?”
杨一清道:“回谢中堂,在下回京后执领户部,以昔日治军时一些举措要求下属,各司其责,因而看不到闲人在院中走动。”
“哦。”
谢迁听到杨一清的话,心里有些排斥。
杨一清用军事化管理来打理他治下的衙门,本身没问题,但谢迁听了却很不爽,主要是这个时代文贵武贱,谢迁对于武夫本素来就不怎么看得起,至于什么军事化管理,在他看来就是瞎胡闹。
当朝中出了个沈溪后,谢迁对于领军的大臣就有排斥,觉得这些人失去了文臣的本分,近墨者黑,沾染了武夫执拗和傲慢的脾性,目中无人。
谢迁皱眉:“有些事未必需要那么苛刻,到底户部衙门不是军旅,京师内官员基本都是科举出身,哪里能适应军中那一套?哦对了,你之前派人跟老夫说,兵部那边派人来跟你打招呼,是陆侍郎亲自来知会的吗?”
“正是。”
杨一清道,“陆侍郎在户部衙门并未久留,将沈尚书亲笔所书公函奉上后便离去……谢中堂请过目。”
杨一清知道谢迁为何而来,没有丝毫避讳,直接把沈溪所写书函从抽屉里拿出,恭敬地交给谢迁。
谢迁拿在手上,展开来仔细阅读,越看眉头越紧皱,最后放下书函道:“按照沈之厚的意思,户部不肯调拨钱粮到西北,他就要硬来?”
杨一清被谢迁的话吓了一大跳,一来是谢迁声音很大,带着气愤难平,这跟平时他给人沉着冷静老谋深算的印象大相径庭,再者谢迁所问的话明显带有极大的偏见,好像不愿意跟人讲道理。
因此,这个问题让杨一清一时不好回答。
杨一清道:“沈尚书……似乎并无此意,只是说明西北地方困窘,近日见过自三边归来的王军门,详细聊过后深感问题严重。沈尚书说年后军中的确缺粮,如果朝廷不作为,很可能发生饥荒或者饿死人的状况,影响社稷稳定。”
谢迁因为对一些事天生带着偏见,所以不会站在一种公正公正的立场看待问题,觉得杨一清也在帮沈溪说话,当即没好气地道:
“应宁,你入朝为官有些年生了,遇到事情不该如此武断才对……西北的境况你又不是亲眼所见,根本不知具体情况如何,难道旁人怎么说,你就怎么认为?被人欺瞒当如何?”
杨一清没想到谢迁会如此说,心中苦笑不已,“我跟王德华怎么说也是多年老友,再者西北军粮调运京师这是刘瑾下的命令,天下人皆知,西北粮库已空,冬荒时吃什么?不管是从道义,还是从情理,哪里有值得怀疑之处?”
杨一清打量谢迁,以他的政治头脑,自然明白,谢迁现在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有意针对沈溪及其推行的政策。
他无法直接抨击当朝首辅,更不能拿出一种不屑的态度,只得好声好气劝道:“若是谢阁老觉得不合适,就算陛下做出决定,您还是可以提出申诉,在下愿意帮谢阁老上疏……从兵部得到的反馈看,沈尚书已经去面圣,连王军门也一起去了,谢阁老您看……”
谢迁发现自己无能为力。
如今事事皆不顺心,没有人完全顺着他的意思行事。
谢迁板着脸道:“也罢,老夫这年也不打算好好过了,不能放任沈之厚折腾……本来可以平安无事的,现在却非要搞出这么多事情,简直不可理喻……应宁,你可要跟老夫一起去豹房面圣?”
“谢阁老,这……怕是不那么合适吧?”
杨一清可不想趟这趟浑水,道,“陛下未传召,我等贸然前去面圣的话,这可是犯忌讳的事情。”
谢迁摇头道:“总归要有决心和勇气才行……就算陛下不赐见,让陛下知道我等心意也是好的,莫要任由沈之厚进谗言,说老夫故意阻挠阻挠朝廷调拨粮食,刻薄西北将士……我们要让陛下明白,实在是如今朝廷也有困难,难道地方上就不能相忍为国,自行解决?”
杨一清听到谢迁的“歪理邪说”后一头雾水,不明白这位首辅大人为何对西北边事有如此大的偏见?
谢迁好像处处都在为朝廷考虑,其实却是刚愎自用,好像旁人做的事情都是错的,容不得商议,哪怕年后西北饿死人,也不能动用京师因储存不当已经生蠹虫的陈粮。
但没辙,杨一清知道谢迁在自己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性,现在他需要得到这位首辅的庇护,所以也只能任由谢迁差遣,一起去豹房面圣。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谢迁要去见的是何鉴。
何鉴作为部堂之首,谢迁遇到什么事情通常都会去找何鉴商议,因为何鉴拥有话语权。
不过等他到了吏部才知道,原来当天何鉴没到衙门来点卯。
同为朝官,何鉴的应酬很多,吏部的事情到年底前已基本处理完,这会儿何鉴也在府上接待那些前来送礼的人。
等谢迁乘坐轿子马不停蹄赶到何府门前,发现这里门庭若市,不由暗自皱眉……因为来何鉴这里送礼的官员,有很多都没去过他府上,甚至有些比拜访他的官员的官阶更高。
谢迁心道:“年前吏部考核未完成,给了吏部纳贿的机会,如果是换做刘瑾当权时,指不定要收受多少礼物。”
等谢迁靠前后,很多人都不认识,以为也是前来送礼的,直到门客过来迎接,一些官员才知道这是位大人物。
谢迁往内走的时候,留意那些来送礼之人带着的礼物,等他看过后才发现情况不对劲,这些人送的礼物多且贵重,那些绫罗绸缎一筐又一筐完全不避讳,更有甚者直接抬着钱箱前来。
“这算怎么个说法?难道何世光想趁机敛财?”
谢迁心里很恼火,想知道何鉴为何要收受贵重礼物。
吏部考核一向都是朝中众所瞩目的事情,但因为朱厚照在当政之后基本不管朝事,使得吏部尚书的位置被突显出来,以至于在收受贿赂的途径上,何鉴比谢迁机会还要大。
到了何鉴书房,何鉴不在,此时主人正在大厅那边见客。
谢迁心里带着恼火,等了大约一炷香工夫,何鉴姗姗来迟,客气行礼:“于乔,未料你会前来……你我多年老友,何至于如此客气?”
谢迁皱眉:“你当我是来给你送礼的?”
这问题把何鉴问得很尴尬,怔了一会儿才道:“于乔,你不会有什么朝事而来吧?”
“先不跟你说这个,外面怎么回事?”
谢迁指了指房外如若集市的场面,“我进来的时候,看那些个访客送来的礼物都不轻,你应该知道规矩是什么吧?你不会想借着吏部考核,还有你位高权重,做出贪赃枉法的事情来?”
何鉴摇头苦笑:“在于乔你心目中,我便是如此不堪之人?”
谢迁道:“你何世光昔日自然不至如此,但谁知道如今一朝掌权后会是如何模样。”
何鉴为之气结:“真该让你去我的库房看看,老朽已是一把老骨头没多少时日之人,在朝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以为我要趁着临告老还乡前贪赃枉法一把?”
“哼哼……这不年中还是刘贼当权,来京师考核的官员基本都带着重礼而至,到京师后才知原来刘贼已下台,就连以前吏部官员也都悉数更迭,他们为了自己的考核能顺利通过,自然要送礼物来……”
“我让下人详细查验送来的礼物,但凡重礼,一律退回!”
听何鉴这么一说,谢迁自然就理解了。
因为今年刘瑾下台太过突然,朝廷规矩发生变化很难为外官知晓,很多地方官员听说吏部考核非送重礼不能通过,只好变卖家产赶赴京城,结果抵京后遇到大雪封城以及吏部考核拖延,想当然地认为是因为他们没有送礼,所以吏部才给他们出难题。
趁着过年这么好的光景,来给吏部天官家里送礼的人当然就多了,而且分外贵重。
谢迁黑着脸道:“你敢相信下面的人没有贪赃枉法?还有,就算你自恃清廉,莫要忘了朝中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你,若今日的事情传出去,御史言官会不弹劾你?”
何鉴苦笑:“不然若何?把人拒之门外?于乔你自己府上也有人送礼,好像你也不会如此不近人情吧?”
这下谢迁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本来他就知道何鉴没有贪赃枉法的劣迹,二人认识很久,不认为老友会如此人品败坏,这时代的儒者很在意面子,虽然大明赃官不少,但收受贿赂私相授受毕竟是让读书人颜面蒙羞之事,而大明又是对贪官污吏刑罚最重的朝代,自然不会相信何鉴会以身试法。
何鉴道:“于乔你除夕之日也不得消停,莫不是又发生了什么让你头疼的事情?是否跟之厚有关?”
被何鉴一语点破心中所想,谢迁面子有些挂不住,不过还是点头:“刚得到消息,之厚这小子一大清早回兵部衙门,没过多久便找到王德华一起去豹房面圣。”
“呵呵!”
何鉴苦笑一下,道,“之厚可真有本事,想何时面圣都行……朝中谁有他这般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