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七章 各方试探

寒门状元 天子 5569 字 2024-05-18

沈溪心想,我以前让你做什么了?前几回你给我当监军,没在我面前唱反调就已经算不错了。

沈溪道:“杨巡抚那边,恐怕要张公公您走一趟。”

“嘶!”

张永吸了口冷气,发出一声怪响,道,“你让咱家去见杨大人?咱家去能作何?赴宴?还是暗中跟他交代一些话?”

沈溪摇摇头:“都不是,本官想让张公公试探一下杨巡抚的口风,看他在倒刘瑾的问题上态度如何,此人是否愿意跟我们一起行事!”

张永这才释然:“原来只是去试探一下口风,那倒不难办,不过杨大人身边有个魏公公,此人可是刘公公铁杆,如果被他知道的话,事情就不好办了!”

沈溪笑道:“所以本官得做一点手脚……接下来本官准备赴固原总兵官曹雄将军所设宴席,顺带请魏公公一道赴宴……若如此的话,那张公公不就有机会见到杨巡抚,并且试探他的口风?”

“这倒是个机会。”

张永还是显得很犹豫,“沈大人,您到底要让咱家如何试探杨大人,可要提前说好,莫要让咱家自行去问话。还有,您要先定个章程出来,若杨大人愿意配合当如何,若谈不拢又当如何。这刘瑾怎么都得扳倒,否则你我回朝都没好日子过!”

沈溪这次显得很自信:“只要张公公按照本官说的去做,一定不会出现偏差。这次倒刘瑾的事情还要多仰仗杨巡抚,因为刘瑾盯我盯得实在太紧,反倒是对杨巡抚没有多少防备心!”

张永道:“既然沈大人定策,那咱家就走一趟,不过要先确定魏公公会去总兵府赴宴才可。”

沈溪道:“本官这就派人传话给杨巡抚和曹总兵,告知二人,本官准备到曹总兵那里,另外请杨巡抚和魏公公一起过去,以本官料想,杨巡抚定会找借口不来,而魏公公则必会前往,到时候就看张公公你如何跟杨巡抚说明白了!”

等沈溪把跟杨一清沟通的事情大致一说,张永顿时明白过来,先到偏帐等候,而沈溪则派人去总兵府和巡抚衙门沟通。

……

……

上更时分,沈溪让王陵之找来马车,挑选了二十名侍卫,最后带上林恒,陪他一起到总兵府赴宴。

等沈溪到了总兵府外,固原总兵官曹雄带着仇钺、杨英等将领恭敬等候。

曹雄上前见礼:“末将曹雄,见过沈尚书!”

沈溪微笑着点头打量眼前的汉子,因天色昏暗,看得不是那么清楚,大致觉得这是个精壮魁梧的大汉,因是世袭武将,要说能力未必有多强,但自小在军中成长,身上武将气息浓厚,跟文官有很大差别。

沈溪道:“新任宁夏巡抚杨中丞,以及曹总兵同时邀请本官赴宴,本官不知该参加哪边好,就自作主张派人去巡抚衙门说了,让杨中丞一起过来,到曹总兵这里吃顿酒席,曹总兵不会介意吧?”

曹雄笑道:“乐意之至!”

说着,二人往内走,沈溪又问:“却不知杨中丞那边可有人过来?”

“这……”

曹雄看了旁边人一眼,这才回道,“末将派人去请了,但现在还没消息,却不知杨中丞是否会亲临,不如沈大人先入席?”

“好!”

沈溪没有强求,一切尚在计划内。

在他进入宴客厅后,发现偌大的房子里已经摆下十多桌,很多将领都被邀请过来,充分体现了对沈溪的尊重,甚至还为巡抚衙门专门准备了两桌,但沈溪知道那边除了魏彬会来,其余之人根本不会过来。

沈溪坐在主桌上,主陪由曹雄担当,林恒坐在另一侧,至于仇钺等人反而坐在旁边的席桌上。

本来王陵之可以入席,但沈溪却让他站在身后,就好像个魁梧的门神。

灯影绰绰中,又是一炷香时间过去,为巡抚衙门准备的两桌依然空着。沈溪往那边看了一眼,曹雄不由觉得有些尴尬,道:“沈大人,看来杨大人暂时不会过来,不如先开席?”

正说话间,突然有人进来通禀:“曹大人,魏公公的马车到了。”

曹雄怒道:“沈大人在这里,不跟沈大人奏禀,跟我说什么?要分清主次!”

一句话把那传令兵给吓坏了,沈溪笑道:“曹将军太过见外,今日其实本官才是客人,有什么事自然以总兵府优先,本官就在这里当个看客便可!”

曹雄表现出对沈溪的极大尊重,道:“沈大人实在是宽宏大量,难怪朝中对沈大人津津乐道,说大人年岁虽轻,但有大胸襟,九边将士听到沈大人威名,都敬佩之至,谁不想跟着沈大人建功立业?”

“客气了,客气了!”

沈溪脸上露出笑容,看上去像是领受了曹雄的赞扬,随后他便起身跟曹雄一道出门去迎接客人。

三边各大势力的人都在盯着沈溪。

就算那些没有亲身参与平定安化王叛乱的人也在观望,因为沈溪才是朝廷指定的真正平叛主帅。

朝廷虽分两路人马出击,甚至作为副帅的杨一清所率人马比沈溪还要多,但各大势力的人还是把沈溪摆在高位,尤其是杨一清跟地方武将集团发生矛盾的情况下。

七月十七,上午,沈溪领兵入城。

宁夏堡位于河套平原中部,东踞鄂尔多斯西缘,西依贺兰山,黄河从城东穿过。时值盛夏,城池四周郁郁葱葱,林木茂盛,阡陌纵横,丝毫看不出是北方蛮荒之地,倒好像江南水乡一样。

总兵府未有人前来迎接,取而代之的是新任宁夏巡抚杨一清。

沈溪乃是当朝少傅,又兼着左都御史和兵部尚书衔,官职远高于杨一清。

作为下级,杨一清只能以礼相待。

跟随杨一清到城门迎接的,除了他身边的幕僚,就是刘瑾委派的监军太监魏彬,因杨一清仓促上任,还没来得及建立专属于他的官员班底,且宁夏周边将领都被固原总兵曹雄收买,地头蛇们为曹雄马首是瞻,正跟杨一清暗中较劲。

沈溪下马后,杨一清迎接上前。

杨一清五十上下,身材痩削,精神矍铄,长期在地方历练,还多次领兵跟鞑靼人交战,跟谢迁这样清贵的翰林官在气质上截然不同,沈溪从杨一清身上看到的是一种勃勃生气,精明干练之气扑面而来,而谢迁则暮气沉沉,才五十多岁便已老态龙钟。

“见过沈尚书……”

杨一清跟沈溪并非初次见面,沈溪担任三边总督时,杨一清便是陕西巡抚,那时便是上下级的关系。照理说二人就算没太多交情,也不至于如此生分。

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臣,而且功勋卓著,反过头来给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行礼问候,心里有看法可以理解。

沈溪料想杨一清不至于对他有如此大的敌意,毕竟在斗刘瑾这件事上,双方有共同语言,但看到一旁堆着虚伪笑容的魏彬,立即释然了,公开场合杨一清不可能表现出跟他多亲热的样子,毕竟名义杨一清是刘瑾举荐的副帅,专门拿来给沈溪打擂台的。

沈溪拱手道:“杨中丞客气了,进城后咱们找个地方好好叙话!”

因杨一清没向沈溪引荐人,魏彬站在一旁很尴尬。

沈溪对魏彬笑了笑,招呼道:“魏公公?久违了,上次见面,还是在京师酒肆对饮吧……”

魏彬非常尴尬,心想,我几时跟你喝过酒?

周围一圈人的目光都落到魏彬身上,甚至杨一清也惊诧地看着,魏彬更觉尴尬,不过他还是苦笑着应了下来,毕竟跟身为帝师的沈溪攀上关系,并不是丢人的事情。

不过简短的对话,在宁夏这边地方官员和将领中,就有文章可做了,因为谁都知道魏彬是刘瑾派来的眼线。

……

……

沈溪故意跟魏彬亲近,让杨一清多了几分戒备心理。

其实杨一清能想明白一些事,比如说沈溪跟刘瑾的关系……显然,沈溪不可能跟刘瑾一伙,沈溪因何被褫夺兵部尚书之职,乃天下人共知之事。

杨一清陪同沈溪进城,城中没有百姓迎候,因沈溪来得太晚,此时叛乱已平息,怎么算也不该把功劳算到沈溪头上。

“杨中丞公务繁忙,在下先把兵马安顿好,回头有机会再聊。”

沈溪对杨一清的态度不冷不热,显得很客气,如此一来便让人觉得沈溪是因军功之事对杨一清有所介怀。

沈溪抱拳作别,“杨中丞请回吧!在下先去了!”

沈溪带着兵马进城,安营扎寨是题中应有之意。

杨一清虽然满肚子的话对沈溪说,甚至涉及军功赏赐的事情亟需商议,但眼见沈溪摆出油盐不进、拒不配合的姿态,只能行礼告辞。

沈溪目送杨一清和魏彬等人离开,这才整顿兵马。恰好总兵府派人前来,此人沈溪耳熟能详,却是仇钺……

此次平叛作战中仇钺居功甚伟,安化王谋逆时,仇钺正领兵驻扎城外玉泉营,因顾念妻儿老小都在城中,担心遭到波及,便引兵入城,解甲觐见安化王,回家后称病不出,将麾下兵马分散到叛军各营。

安化王谋逆后,以宁夏指挥使何锦为讨贼大将军,千户周昂和丁广为左右副将军,生员孙景文为军师,这些人都对主动放权的仇钺信任有加。仇钺一边制造“病来如山倒”的假象,一边派人出城,通报曹雄叛军的情况。

等曹雄接到朝廷命令,准备渡河进攻,通知仇钺里应外合时,仇钺为奉安化王命令前来探病的周昂献计,说应该派出军队守住黄河各渡口,遏制东岸的大明官兵。结果叛军倾营而出,留下周昂守城。

周昂独自守城心中难安,再次到仇府探病并问计,仇钺卧床呻吟,伏卒捶杀周昂。此时林恒已率骑兵自黄河上游渡河成功,向宁夏堡而来。仇钺率壮士百余人,打开城门后,与林恒一起直奔安化王府,将安化王擒捕,杀孙景文等十余人。

随后,仇钺假传安化王令,召何锦、丁广回城。

叛军部众得知安化王被捕,相继溃散。何锦、丁广二人单骑逃奔贺兰山,被林恒率部捕获,叛乱至此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