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二章 紧急军情

寒门状元 天子 3154 字 2024-05-18

朱祐樘说完看向谢迁,等谢迁评论。

谢迁问道:“陛下,亦思马因部占据了肥沃的河套地区,此番突然犯边,情况似乎不简单啊……我记得头年战事结束后,鞑靼内部纷争四起,到如今亦思马因部跟汗部之间似乎还纠缠不休,难分伯仲?”

朱祐樘点头:“达延汗部本为蒙古正统,听闻鞑靼国师亦思马因将达延汗一名庶子接走,奉为蒙古国王,其后双方互有攻伐,未见胜负,亦思马因在草原上名声暴涨,引得许多小部族投靠。”

“此番亦思马因领兵来犯,却不知是因他与汗部达成和解,没了后顾之忧,还是部族过冬物资不足,要靠劫掠补充一部分才跟我大明交恶?”

听了弘治皇帝的解释,谢迁掌握到非常关键的讯息,暗忖:“陛下似乎对亦思马因部犯边有所不解,好似该部曾与大明暗中缔结有协约……听意思,是想要跟大明联合起来,对抗达延汗?但现在犯边又是何意?”

谢迁对亦思马因部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只能继续试探地问道:“陛下,不知达延汗部兵马有何异动?”

朱祐樘摇头:“朕未曾听闻!”

大明在草原上的情报系统非常落后,以至于关外的情况全靠来往游商提供,很多消息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边关将领不会奏报朝廷,以至于大明对西北之事所知甚少。

谢迁又问:“不知陛下属意谈和,还是派兵征伐?”

朱祐樘看着谢迁:“这正是朕请谢卿家过来商讨之事!”

谢迁心道:“总算明白陛下的意思了……既然摇摆不定,说明亦思马因部的确曾跟朝廷暗中讲和,如此也可解释为何陛下只召我一人觐见,原来是不想让刘少傅和李宾之知道其中内幕……这说明陛下心目中,最信任的阁臣始终是我!”

谢迁既担心又感动。担心的是怕自己能力有限,有时候做出的进言是错误的,带来可怕的后果;感动的是,皇帝谁都不找,就找他议事,这充分说明皇帝对他的信任,这种信任千金不换。

谢迁建言:“陛下,臣以为,如今西北轻易不要开启战端!当以和谈为上!“

以谢迁如今一心求稳的心态,不希望朝廷跟鞑靼人互相征伐,宁愿朝廷跟亦思马因部讲和,如此等于在草原上多了个盟友,可以跟占据草原正统的达延汗部进行周旋。

这也是谢迁通过对皇帝心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他认为跟弘治皇帝在西南主张开战的想法不同,不希望西北战火重燃。

否则的话,朱佑樘不会单请他一人,如果决意要战,大可将朝中主要朝臣和将领请来,而不是单独找他,甚至隐晦承认跟亦思马因部有暗中来往。

推荐大神作品:我是至尊白银霸主a

{}无弹窗彭大珩过来向沈溪奏禀事情,是出自宣化知县彭大成的授意,一来便单膝下跪给沈溪行礼,言辞甚为恭敬。

彭大珩自身也不相信高集的鬼话,坚信沈溪是被栽赃诬陷,因而说话时带着一股义愤填膺,偶尔直呼高集姓名。

“……沈大人,如今府衙中人,还有城里的士绅,准备在天明后来军营闹事,您应该早作防备,防止这些人影响对南蛮用兵大计……宣化城防才是当前重中之重啊!”彭大珩说话时语气急迫,脸上满是浓浓的担忧。

沈溪打量彭大珩,问道:“这件事,你怎么看?”

彭大珩一怔:“大人,卑职有何资格说三道四?但……大人进城后制定的一系列政策,都以有利于城防、有利于百姓为出发点,大人行事兢兢业业,卑职在县衙当差,经常看到大人来往于府衙、城头和军营之间,光这份勤奋就少有人能及……”

沈溪点头:“嗯,很好。宣化城有你这样明事理的人,既是南宁府之幸,也是大明之幸!”

彭大珩低下头,不敢承受沈溪的赞誉。

沈溪道:“你前来奏禀的事情,本官记下了,你回去转告彭知县,这件事本官会妥善处置,让他不必担心。如今大敌当前,本官在此承诺,无论高集如何阴谋陷害,本官暂且都不会跟他计较,希望他能知难而退……”

对于一个身份卑微的县衙捕头,沈溪居然做出如此承诺,彭大珩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彭大珩没有废话,躬身行礼:“大人,卑职这就回去跟彭知县通禀,请您尽管放心,就算有人对大人不利,宣化县衙也会跟您一心……卑职绝不会让旁人构陷大人!”

彭大珩离开后,云柳从屏风后出来,站到沈溪的面前,等候他差遣。沈溪沉默许久才摇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啊!云柳,你出去叫苏敬杨、王禾和风昭原前来相见……”沈溪说话时,语气中带着一些疲倦,“不管怎样,先保证军中安稳再说!”

云柳领命而去,沈溪闭目调息,虽然他懒得理会高集和高宁氏的破事,但现在别人主动上门来找麻烦,他必须要慎重面对,否则阴沟翻船就贻笑大方了。

……

……

京师,紫禁城,文渊阁。

夜色深沉,随着三更鼓敲响,值事房中的谢迁终于批阅完奏本,站起身来舒了个懒腰,准备休息。

当夜谢迁在内阁轮值,眼看手头事情处理完,浑身一阵轻松。

以前内阁的事情谢迁可以做主,但现在情形不同,他批阅的奏本必须要交给首辅刘健过目,才能上呈司礼监,这使得他在内阁中的地位直线下降,甚至连王华这个临时在内阁“打工”的地位都比他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