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儿:“……”
走了一路,江月儿发现,兰家庄这附近的田特别规整。种麦子的,种甘蔗的,南北一边儿,各不相干,就连田里的水渠也是高低一致,宽窄相宜。跟她一路走来看到的东一块西一块种着不同作物的农田相比,这里整齐漂亮多了。
“这兰家庄是个什么地方啊?怎么连田都好看些?”一喝了水,江月儿就想说话了。她自小在江南水城里长大,委实没见过这么大片大片连起来的农田。
严小二这些天跟着杜衍出门,知道他在打听兰家庄,顺便也听了几耳朵,闻言便笑道:“当然了,这附近的地都是兰家的,地怎么种,还不是他们说了算么?”
“这一大片都是他们家的?”江月儿惊讶道:“那得是多少啊!”
严小二一怔:“不知道了。”
“兰家是松江有名的大地主,这一带有五十顷都是兰家的。这只是他们家的一处产业,实际上——”后头那个讨厌的声音又来了。
江月儿哼了一声,不说话了。
严小二转身冲他一晃拳头:再惹月妹妹生气,我真的揍你!
杜衍吸了口气:冷静,冷静……且让那个莽夫得意一会儿!
日头最烈的时候,几个人终于走到了兰家庄。
顺着村人的指点,他们找到了兰夫人隐居的地方。
江月儿看着那两扇红漆大门,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手。
“你真的不再好好想想了吗?现在转身,还来得及。万一真有那一天……你们完全可以说不知情。现在,你踏进来了,就说不清了。”一只修长的手抢先拦在她面前,他无言地哀求着她。
走了这么远,即使是像他这样好洁的人也是一脸泥汗,疲累交加。
江月儿神情坚定到近乎肃穆,她轻声道:“我已经好好想了九年,你知道等死是什么感觉吗?”
这些年来,她做过的梦何其之多。便是应灾之梦,除了火灾那一回,也不是没做过别的。但是,叫她记得最清楚的,仍然是三岁那年做过的第一个梦。
确切地说,是三岁那年,她栽进河水里的那个梦。
就算再过一个九年,就算再过十个九年,她也绝不会忘记梦里她在冰冷的河水里等死的那一刻。
她很怕像那样再死一次,她很怕像在梦里那样,什么事都不知道就懵懵懂懂地丢了性命,死也是个糊涂鬼。
她当然想活,但如果逃不了那一劫,便是死也必须得死明白。她坚定地用眼神向他传递着这个消息。
杜衍身形一震,终于让开了路。
“嘭嘭嘭”。
“谁啊?”
“我们是前头望江村的,昨天兰少爷伤了腿在我家休息,兰二爷在我家等候时不小心把衣服弄脏了,我洗干净了,今天来还兰二爷的衣服。”江月儿把包袱拎在手里,高声答道。
昨天在得知兰二爷的身份之后,江月儿当即明白,这是个好机会。在兰二爷离开前,给他找了身严小二的衣服,劝他脱下换了再走的。
严小二虽然只有十四岁,但他比一般的成年人都生得高大,而且他是漕帮分舵主的儿子,衣服的料子都不差,江月儿又给她找的是没上过身的,兰二爷便答应了。
门打开了,穿青衣小帽的仆人对他们笑得很客气:“哦,是你们啊。二爷回来时还跟我们说过,多谢你们昨天的对我们少爷的。可惜二爷现在不在家,要不你们把衣裳留下,等二爷回来了,我跟他说一声。”
刚来就走还打听个什么消息?而且下次他们想来,还能找什么借口?
江月儿一急,脑袋就空白了一下。
“这位老倌人,我们走了二十多里路才来兰家庄。日头这么毒,让我们歇一歇,喝口水再走吧?”身后,杜衍不疾不徐地开了口。
“这——”看门的老仆犹豫了一下:“那你等一等,我跟夫人禀报一声。”
不一刻,看门的老仆小跑回来,笑得更客气了:“几位客人这边请。我们夫人听说是几位昨天收留了少爷,很感激你们,想见你们一见。”
江月儿心中一喜,习惯性地往旁边看去,视线转到一半,想到自己还在跟他生着气,不由一僵。
杜衍浑若不知地对她笑了笑:“别紧张。”
“我什么时候紧张过了……”她嘀咕一声。
兰家庄的外面看着很朴实,等进到里面后,江月儿望着游廊两边的花园,“哇”了一声:“想不到园子里头这么漂亮。”
此时正值初秋,游廊边上的栏杆每条廊柱旁边便摆放着一盆菊花。园子里更不用说了,除了菊花,还有秋牡丹,木芙蓉,石蒜……五颜六色,鲜妍招展,各有风情,种植在一起,非但一点也不显得杂乱,还另有一种和谐的美感。
领路的丫鬟骄傲道:“那当然。这园子可是我们夫人亲自打理的,连总督夫人来了都说好,还请我们夫人去帮她设计了一回宅邸呢。”
“我不信,夫人不是官夫人吗?怎么还亲自打理园子?”江月儿觉得想象不出来。
在他们杨柳县,那几个仅有的官太太哪个不是一步动八步抬,恨不得吃饭喝水都有人喂,怎么还会有人亲自伺候园子?
这话若是换了别人问,丫鬟心里指不定得多瞧不起。但江月儿生得讨喜,又会说话,走路时虽然也在到处看,但大大方方的,并不探头探脑的显得小家子气,显然是经过良好的教养的。
再看她身上的料子,不是一等一的好料子,也不差了,便知她出身亦是良好。
因此,笑着道:“没法子,我们夫人不爱脂不爱粉的,就好打理个园子,她还时常说自己是莳花农人呢。”
江月儿还不知道人家扫她一眼,已经把她方方面面都评估到了,乐呵呵道:“当农人也不错啊。我在女学的时候,还跟我们夫子下过田呢。”
丫鬟大为惊讶:“看不出来,江姑娘还上过女学呢。”虽然江南女学之风兴盛,但送得起女孩子上学,并愿意出钱送女孩子上学的,终归只是极少数人家。
听说江月儿上过女学,丫鬟对她又高看了一层。
江月儿道:“我不止上过女学,冰丝红绡姐姐你知道吧?”
丫鬟点头:“近两年流行的贡品?我知道。”
江月儿笑道:“那姐姐你肯定不知道,起先冰丝红绡的主意就是我们县女学的一个女孩子出的。”她到兰夫人这里,目的就是让兰夫人在最短的时间里对她有最深刻的印象。但也知道风头不能出得太尽,是以,将冰丝红绡的织染原料是她找到的这件事瞒下不说。
丫鬟果真半张了嘴:“不会吧?江姑娘你别骗我。”
“我骗你做什么?冰丝红绡制成之后,我们县的县尊大人为了感谢女学出的主意,还邀请我们参观过工坊呢。”她指着那株红艳艳的石蒜,笑道:“我们去的时候,就看见女工们在捣石蒜,工头说加石蒜进去可以让红绡的颜色更加鲜丽。”
这时,丫鬟穿过一个月洞门,从石头小路上了廊,抬手打起一条湘妃竹帘子,笑道:“到了,姑娘和两位少爷请进吧。”
江月儿一怔:“到了?一路看着景,我都不知道到地方了。”
丫鬟掩嘴一笑:“这叫藏百景于方寸之地,姑娘看忘是对的。”
“秋玫你们在说什么呢?隔着墙都听见笑声。”一道听上去有些虚弱的女声响了起来。
这位盐务使夫人看来很和善,江月儿进了门在明间稍待,见这个叫秋玫的丫鬟打了暗间的珍珠帘子进去,对夫人笑道:“夫人,我在说这位江姑娘,她读的女学好生了不得,连冰丝红绡的主意都是她们女学的同窗出的。”
“哦?她们女学连染布都教,当真稀奇。你这丫头,怎么还把客人晾在外头?”
秋玫笑一句:“是奴婢怠慢了。”出了暗间:“少爷小姐,请进吧。”
江月儿握了握拳,好像真有些紧张了。
在她犹豫的这一瞬间,杜衍越过她,先走了进去,她和严小二急忙跟上。
“学生杜衍,见过兰夫人。”他双手抱拳,行了个揖手礼。
兰夫人先赞一句:“好齐整的孩子。听你口称‘学生’,可是进学了?学得怎么样?”
杜衍恭敬道:“四书五经粗略学了些,老师让学生明年下场一试。”
兰夫人笑道:“既然你们老师让你下场,必然学业极佳,有一试之力……”
趁兰夫人与杜衍对答时,江月儿在一边默默观察着她。
她年约四十许,脸上果真脂粉未施,唇色有些白,果真透着股大病未愈的不胜之态。但即使如此,也看得出,她年轻时必是个极美的女子。
再听她与杜衍说话,江月儿发觉,这位兰夫人对四书五经也颇为了解,问的问题有时候连她都不懂,幸好,杜衍都有条不紊地答了出来。
兰夫人亦是不吝赞赏:“果真是个聪明颖悟的孩子。”又转向江月儿,道:“这位就是杨柳县女学的江姑娘了吧?”
江月儿惊讶:“夫人,你怎么知道我是杨柳县的?”她刚刚跟秋玫说话时,还没说到她是哪来的呢。
兰夫人笑道:“圣上下了诏书专门表扬你们女学,便是我足不出户,也是听说了你们女学的盛名呢。”
江月儿欢喜道:“夫人是说真的?我们女学名声这么响了?”
兰夫人点头:“自然是真的,邸报已传遍天下。怎么江姑娘这么高兴?”
江月儿笑道:“当然高兴了。我们女学名声响了,还是被圣上表彰的,以前我们县害怕送女儿进去读书怕嫁不到好人家的人就不用犹豫了,连皇帝老爷都夸的还能有错?往后,女孩子们能读书的就更多了。”
兰夫人眼中异彩一闪,笑道:“想不到江姑娘竟还心怀天下。”
江月儿忙摇手,不好意思笑道:“哪里,我只是在女学读书罢了,真正厉害的是我们梅夫子,这些话都是她平日里常跟我们说的。”
“哦?你们梅夫子,她是怎么教你们的?”
江月儿道:“我们梅夫子很少教我们诗书上的东西,说我们不用读书出仕,用不着学些没用的经义。”说到这里,她想起兰夫人似乎对经义很熟,不由一吐舌头,歉然地看着她:“我不是那个意思。”
兰夫人含笑道:“我明白,你继续,江姑娘,我对你们梅夫子的教学很感兴趣。”
江月儿便拣她们平时上课时梅夫子带她们去农田,去工坊,甚至是去野地里采集药草的事都说了一遍。
直到说得口干舌燥,听见外头有人问:“夫人,可要摆饭?”
兰夫人微微一惊:“都申时了?不好意思,让你说了这么久的话。江姑娘,杜公子,留下来用个饭吧。”
江月儿求之不得,只面上还犹豫一下:“会不会太叨扰了?”
兰夫人道:“有什么好叨扰的?我这里长久不来人,正需要姑娘这样的人热闹一下,只望姑娘别嫌我这里饭菜粗疏。”
江月儿看撑她起身,赶紧帮忙去搀她,杜衍也很有眼色地站到了另一边帮忙。
兰夫人更是开怀,看看左边,再看看右边,笑道:“真是好一双金童玉女。”
江月儿:“……”
严家兄弟为杜衍找的这处房子在望江山山脚下的村子最里边,因为是单门独户,隔其他人家有一段距离,又紧邻着山壁,找的位置这么好,连杜衍都挑不出毛病。
江月儿就问严小二:“你哥怎么找的这地方?也太好了吧?”
严小二不服:“怎么就是我哥找的?不能是我找的吗?”
江月儿毫不客气地打击他:“你的心大得像磨盘似的,能想得这么周全?”
严小二蔫巴一下,没一会儿就自己恢复了:“月妹妹,咱们去套兔子玩吧,就在南边的坳子里,几步路就到了。”
几步路……江月儿真有些心动了。杨柳县多水,她从小到大最多到香山寺上香时爬过山,但那山太小了,她小半刻钟就能跑个来回,这么个小山包连片成样子的林子都没有,当然连个野物都打不了。
“她去不了。”杜衍走了出来。
看见他,严小二就跟斗鸡似的:“这是我跟月妹妹的事,杜燕子,你瞎插什么嘴?”
“哦?”杜衍挑挑眉,转向江月儿:“那你能去吗?”
看见他就来气!江月儿怒哼一声,留给他一个后脑勺,转身进了厨房。
她身后,严小二还为她讨公道:“杜燕子,你说实话,你怎么欺负我月妹妹了?”
“我欺负她什么了?你看见了?”杜衍慢条斯理道。
那声音怎么听怎么透着股得意的味道。
“咔吧”,江月儿一个用力,折断了根麦秆。
严小二也不信:“你这人最会耍阴招了,谁知道我看不见的时候,你有没有把月妹妹怎么着?”
“哦?那你去问问她啊,我怎么欺负她了。”
啊啊啊!这不要脸的混蛋,是欺负她不好意思说出来是吧?!!
她喜欢他,做他的春秋大梦去吧!
江月儿气得在厨房里直打转,只恨自己脸皮没他厚!看见一个小缸里放着小半缸黄澄澄的玉米面,眼睛一转,顿时来了主意。
又在厨房躲了一会儿,听见外面没声音了,江月儿悄悄探头一望,果然两个人都不见了。
杜衍虽然在这“养病”,但行动自如,仗着这里没人知道他的底细,他进出村子十分方便,比担惊受怕被认出来,连门都不敢出的江月儿自在多了。
江月儿狡黠一笑,低头看看手里捧的东西,小跑着去了杜衍住的东厢房。结果一推门没推开,一跺脚,只好去了堂屋。
刚把东西放好,栅栏那传来了大声的叩击声。
江月儿透过窗棂看过去,门外站着五个男人。
四个灰衣四方巾,还有一个穿着青黑色蕉布短打,蓄着把小胡子的中年男子,他站在四人后面,看不出身份。
五人均是一脸急色。
见江月儿开门,几人都松了口气。穿短打的那人上前一步,施礼道:“小姑娘,我们是在附近居住的人家。今天我跟小侄上山打猎时,他不慎踩进陷阱跌伤了,现在想借你家放放伤者,等我们家人请来郎中诊断后就走。”
说着话,他示意从人们让开路,露出身后躺在担架上的人。
那人面如金纸,左腿以一种奇怪的角度弯折着,正低声呻|吟。
江月儿是知道摔伤的人不能随意挪动的,赶忙开了栅栏让他们进屋,指挥着那四个人将那个受伤的人放进里屋的床上,自己去厨房烧了锅热水,提进门正要说话,顿时呆住了。
“你你你,你——”她指着坐在正中太师椅上的中年男子一脸惊吓。
中年人莫名其妙,站起来顺着她的目光往身上看了看:“姑娘,可是在下有什么不妥?”
江月儿有苦说不出:“不是……”
“啊,二爷,你的背后!”他身边的那人却叫了一声,示意中年人往后看给他看。
漂亮的蕉布裤子臀部此时淋淋漓漓地流下一大滩的黄色不明物……
江月儿一脸不忍卒睹。
中年男人掀开太师椅上的蒲垫,看见上面的东西后,脸色大变:“你家的椅子上怎么会有,有,有——”
大粪。
江月儿在心里替他补完了没说完的话。
她怎么知道家里突然会来客人,这本来是她拿玉米面捏的一坨,准备用来招待姓杜的那个混蛋的……
看中年男人捂着鼻子脸色发青的样子,江月儿赶忙道歉:“对不住,这不是您想的那个东西,这是玉米面合白面做的,只是看着有点像那啥……人中黄而已。”
人中黄,人类排泄物的中医学名。
中年男人一愣,把手掌放在鼻下嗅了嗅,面上肌肉抖动几下,突然耸动着肩头大笑起来:“哈哈哈,你这小姑娘,当真有趣,哈哈哈!”
江月儿舒了口气,听那从人气愤指责道:“这位姑娘,你怎么能这么整人呢?这是碰到我们二爷好说话,你要是碰到别人,可就没那么容易过关了。”
江月儿低着头喏喏应是,心道,要不是你家二爷倒霉自己要坐最大的椅子,也不会沾上这玩意啊,我还没怪你把我好容易弄出来的宝贝糟蹋了呢。
只是毕竟害人家倒了霉,只好再三道歉:“不妨事的话,您把袍子脱下来给我,我给您洗一洗。”
中年男人摇摇手,真挺好说话:“不必了,姑娘家里有没有干净的布巾,借我擦拭一下便是。”
“怎么门是开着的?家里怎么了?”严二郎的声音在堂屋外响起。
江月儿脸色一变:糟了,那混蛋回来了!他肯定会看笑话的!
还不等她迎出去,两个人已经进了门。
看见中年人和从人,询问地看向江月儿。
江月儿则望着太师椅上的污渍,陷入了呆滞中。
中年人将拜访的目的说了,与杜衍互相试探几句,对彼此的第一印象都挺好。
严小二突然指着中年人身后的太师椅愕然看向江月儿:“这椅子怎么回事?怎么上面的——”
江月儿瞪他:哪壶不开提哪壶!
严小二不明所以,杜衍似笑非笑看她一眼,转向中年人:“对不住,舍妹顽皮,让客人看笑话了。”
舍妹?死混蛋是真要造反哪!
江月儿对他怒目而视,杜衍目不斜视。
中年人看着有趣,笑道:“你们兄妹的感情还真是特别。”
江月儿再也撑不住,红着脸小声说了句:“我去拿湿布。”
听他们在堂屋里哈哈大笑,更不想进去了。
好在没一会儿严小二也跑了出来,一脸不可思议,还十分委屈地问江月儿:“月妹妹,你怎么把那玩意儿弄上凳子了,多恶心哪!”
一屋人,就他一个人没看出来。
她指着案板上剩的那一点黄黄的细长条,怒道:“你以为是什么东西?就是这个!”
严小二凑过去看了看,才一脸恍悟:“原来是玉米面和着白面做的啊!吓死我了,我以为你为了赶走我,故意把椅子上放了大——”
江月儿不由分说推他出屋:“你把这块布给客人送过去!”看他好像委屈得不行的样子,又补充一句:“放心吧,不是对付你的。”
月妹妹说别人是客人,那不就表示自己是主人了?还有啊,她那恶心玩意儿不是对付他的,那肯定是对付杜燕子的啊!他果然没想错,杜燕子就是个人憎狗厌的货!
连月妹妹也讨厌他,这可太好了!
严小二顿时嘿嘿嘿,嘿嘿嘿,笑得露出了后槽牙。他乐颠颠出了门,没一会儿又回来问:“月妹妹,咱们下午吃什么啊?”
“人中黄!”江月儿没好气道。
“啊???”
下午当然不是吃的玉米面。
就算江月儿没关系,还得顾忌客人忌不忌讳啊。
中年人说他们家在二十里外的兰家庄,他是跟侄子在那上的山。上山前因为知道山路难行,也没骑马,在山上待了一天,谁知道会出这样的事。现在他们下山的地方离兰家庄太远,得至少借辆牛车把他侄子运回去。
郎中来看过他侄子,说他没有大碍,替他正了骨,敷了些药膏之后,因为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江月儿便一道做了些。
本来严大走的时候给他们留了两个婆子做粗活,但杜衍出于一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拒绝了他的好意。
因此,现在家里做饭的就只有江月儿一个。
好在她平时在家也会炒些小菜,应付这点事并不在话下。
那几个下人倒挺知机,除了去送郎中和到村里借牛车没回来的,都出来帮江月儿干杂活,饭菜不一会儿就上了桌。
江月儿这时也自在了些,给他盛着饭,见中年人望着她笑,又不好意思地道了次歉。
兰二爷哈哈笑着摆手,道:“江姑娘,你可别再道歉了。你一道歉我想起那事就不自在。”又将目光往严小二和杜衍身上瞄,笑道:“说吧,我是遭了你们谁的无妄之灾?”
严小二得意洋洋指向杜衍:“他!”
杜衍:“……”
兰二爷颇觉趣味,转头问江月儿:“哦?江姑娘,你哥哥怎么得罪了你?”
怎么得罪的?
江月儿想起那天的事,脸又控制不住地红了,这叫她怎么说得出口……见兰二爷一直饶有兴致地盯着她,困窘无比地转移了话题:“对了,兰二爷,我看你不像村里人,怎么住这儿呢?”
兰二爷一笑,知道她不愿意说也不为难,道:“我没有住这,我是路过松江,来探望我哥哥的家眷,给他们送些东西。”
“你哥哥的家眷?他们不和你哥哥一道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