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对炮

经济大清 笔韵随风 2294 字 2024-05-17

这回炮击的落点更远,打在了对岸的一处坡上,溅起了无数积雪和黄土,留下一个散发着青烟的大洞。

百姓们步履不停,拉着牛车孤注一掷的前行,同时冰面也在逐渐的破碎,一道裂纹像是蜿蜒的藤蔓,远远的延伸开去。

牛车的车轮从上面滚过,冰面咔嚓一声碎裂,车身坠入了冰面下,那牛车的主人,使劲的抽打着牛,希望可以把车拉上来,然而随着一阵冰裂声,冰屑喷发,牛脚下的冰面坍塌,裂纹蛛网一般的向周围扩散,三丈以内的百姓统统落水。

一时间,百姓们乱作一团,有人快步驱车前行,有人驻足前往救援,还有人大声呼喊,让人群分散开来。

李朝骑兵见到此景,纷纷在岸边勒马,远远的喝骂。

清军的八旗骑兵,也不敢踏上这随时即将崩塌的冰面,只能远远的抛出绳子。

胤祚策马赶到山坡前,看到此景,朗声道:“绿营军听令,带着绳子匍匐过去救人!”

“是!”李庆大喊,很快,五十多个绿营兵趴在冰面上,快速的朝着冰面破碎的地方爬去,他们肩上扛着一大捆绳子,绳子的一头绑在岸边。

绿营兵爬动迅速,身下裂纹密布的冰面,丝毫无损。

远处的李朝军营又是一声炮响,岸边一处雪堆砰的炸开,漫天飞溅的雪花中,一发炮弹弹射出去,三名八旗骑兵顿时化作血雾,尸块飞出几十步,雪地上一片殷红。

周围八旗将士的战马都不安的嘶鸣起来。

“李庆,把那门炮给我端了!”胤祚沉声命令道。

不一会绿营的士兵推着那门十二磅炮走了出来,因为火器厂的火炮还在研制中,绿营现在只有这一门俄国人“送”的火炮。

“传令八旗将士及李庆所部,即刻开赴珲春城!”

望着吴泽,胤祚神色复杂的道:“吴掌柜,你将百事行的事情拖予别人,即刻随我动身,前往珲春。”

“是!”吴泽起身抱拳,面庞中有紧张也有坚毅。

康熙三十一年十月廿八,图门江边境官军与鲜族百姓发生冲突,鲜族人死伤四百余人,矛盾顿时激化,鲜族百姓揭竿而起,攻占珲春县衙,同时图门江南岸的李朝以保护治下百姓为由出兵,很快占领了珲春全境,图门江以北,大片土地被李朝控制。

作为海兰江最近的两个辖区,齐齐哈尔和宁古塔同时出兵,在海兰江一线和李朝军队隔江对峙。

半个月后,清朝大军已至图门江北岸,胤祚从营帐中走出来,踩着积雪走上一个小山坡,从那里可以依稀眺望到李朝军队的营帐,双方军队直线距离不超过三十里,若是没有中间这条图门江挡着,八旗铁骑半个时辰就能杀过去。

尽管是初冬,但大雪已经飘飘扬扬的下了好几天了,地上积雪已经能没过脚趾。远处的海兰江也封冻住了。

此处的江面并不是很宽,只有两百步的距离,只要多等几天,天气再冷一点,士兵和战马就能从冰上到对岸了。

胤祚回身望着整齐有序的军营,心中颇有安全感,从齐齐哈尔来的士兵有一千三百人,宁古塔副都统的军队有八百人,而江对岸的朝鲜军队只有一千五百人,从人数上己方已经占据了极大优势。

更何况清军中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八旗骑兵,在平原地形上对李朝步兵的杀伤力很大,而且他手中还有装备了十二磅炮和燧发火枪的绿营兵,可以说是稳操胜券。

对岸的李朝军队中有了些动静,胤祚知道那是他们又派人出来耀武扬威了,几个骑手冲出了大营,跑到江边,用蹩脚的汉话大声喝骂。

胤祚笑着摇摇头,这一套都是别人玩烂了的把戏,李朝人也无非是借此壮胆罢了。

转身返回营地,棉甲良好的保温性就体现出来到了,迎着凛冽的寒风中,几乎感觉不到身上的寒冷,棉甲那头盔下的护脖,像是围巾一样的保暖,把寒风都阻挡在外。

胤祚又在军营中巡视了一圈,走到马棚时,胤祚注意到喂马的草料已经变为了齐齐哈尔的青储饲料。

喂马的士兵们交流着马匹与往年的不同,胤祚自己也能看出来,和喂以往的干草相比,吃青储饲料的战马显得更有精神,而且也更健壮,最明显的便是马厩周围的马粪味轻上了许多,使得整个军营的空气都非常的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