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作品评论

忽然,杨过身边的章华出声了,他在名单最底下找到了自己的书名。

这么多书和品评不可能一下子全都显示出来,这张名单上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书,而章华《眼下的世界》赫然就在其中。

其点评语多一个集体评价和三条个人评价。

集体评价写的是:

评委会总评,梁北山述:“本书评论中外文化,言语犀利,描述几近写实,文笔中等。个人特色太浓,以偏概全,不取”

除了总评之外,还有三个人的点评。

韩华:“功底扎实,通过第一人称看世界,看似经历了很多,但很多事件背景不详,取信度不足。作者文笔和眼光老练,大方向明确,是为一本佳作。”

林工:“背景挖掘不透彻,模棱两可,内容不错,仅此而已。”

陈芳:“建议可以深入研究近现代历史,多寻根究底,总体来说不错”

杨过没看过章华的《眼下的世界》,但是仅看点评,似乎还挺公正,大家都说出了同样的问题,就是你写书的背景有缺失,内容探究不详尽。这就没办法了,能得到三票就知足吧!

刘涛脸色略微发白,杨过看见她的额头都冒汗了,她心虚道:“青春文学应该也算是文学吧?我编故事,他们总不该叫我参考这,参考那的吧?”

章华反而轻松了,本来他心中也早有定数,虽然连第一轮都没过,但他并不反驳,显然是认可了上面的评语。

杨过安慰刘涛道:“没事,写书嘛!自己开心就好,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自己觉得写的好,就好。”

其实杨过自己心里也有一些发虚,他看见屏幕上有几个标红的书,但是没有评语,这意味着这几本书都是通过第一轮的,后面显然会给出更为详尽的评语。

其他的书,则全都没入选。点评大致也就三到四条,各种说法都有,有评论乡土文学不尽实的,有评论好高骛远的。不过不管怎么评论,杨过看见所有的书下,在文笔这一列,没有一个是中等以下的,看来中等文笔这是底线啊!

大概过了五分钟,第一页翻了过去,梁北山不时地会插上几句话,并且他很明确地说道:“如果有人对评委评价有异议,可以提出,评委们很乐意给出更详尽的点评。”

呵呵,当然没人有异议。评委们的评价言之凿凿,眼光都很独到,确实让人信服啊。

华夏文学峰会,在每一年都是华夏文坛的大事件。与前世不同的是,这个峰会是现场直播的,目的当然是让每一个华夏人都有机会接触到这样的盛事,教育意义不言而喻。

这一刻。

家里,老爸老妈正盯着电视。

杨过老爸一脸凝重道:“快开始了,这回咱儿子算是在全国人民面前露脸了,希望这小子不要犯浑啊!”

杨过老妈也担忧道:“对对对这一回可和以往不一样,这是文坛峰会啊!我们学校已经找过我好几次了。说是等过儿一回来,一定要安排他来学校做演讲。这回,都是泰山北斗人物在那边,他总能安稳了。”

西凉市。

夏瑶特意把所有事情都放到了一边,手机直接静音,专心地在等峰会开始。

江南市。

陈小婷直接开了豆沙直播,但是直播的内容却直接切换到了华夏文学峰会的直播现场。她还言之灼灼地说道:“作为华夏人,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华夏文坛的动静。”

我是大文豪发来火箭,并鄙视道:“得了吧!还义正言辞的,你就说你想看你的心上人就行了呗,还关注什么华夏文坛的动静……”

诗词王老五:“就是,这年头谁还去看这个啊?只有那些骨子里酸溜溜的家伙才会看。要不是杨过在,你以为我会看吶?”

张心怡,笔名卖女孩的小火柴,此时也正坐在家里,面对着电视。她不仅自己看,还在朋友圈发了一大通,呼吁所有的小伙伴都来一起看华夏文学峰会的直播。

不过这一次,很多小孩子就兴趣缺缺了,实在是看不下去啊!一群中年人、老头子坐在那里,一本正经的,看了就让人犯困啊。

当然,不少已经上了初中的同学都具备了一些独立的意识,竟然有不少人在看。

“呀,心怡,你这是干嘛呢?呦你还看华夏文学峰会啊?”

张心怡的妈咪意外地看着女儿,最近这些日子不对劲啊!自己这个女儿总感觉怪怪的,好像变得好学了,之前还研究科技,现在又研究文学了,这是好事儿啊!

“妈咪,老师说了,作为华夏人,必须要了解华夏文学的发展历程。我觉得这话挺有道理的。”

“对对对,这当然很有道理你们老师真是好老师啊!来来来,妈咪陪你一起看”

而同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