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娘可能怀孕了

家里的白菜都还没卖呢,摆了整整一院子,前院子没有扣大棚的地方也都堆满了。

现在正是秋菜压破街的时候,这些白菜就算卖了也不值几个钱,所以沈若兰打算先囤着,等过几天大棚里囤的土豆都变成粉条卖出去,空出大棚来,就把这些白菜倒腾到大棚里去放着,这样就不会冻了,等到深冬或者过完年的时候再拿出去卖,价格肯定能翻一倍。

要是她想再多赚点儿,把白菜加工成辣白菜出售,价格就不是翻一倍那么多了,三倍五倍都有可能的。

只是,她不想那么辛苦,粉房子和干豆腐坊就够她忙乎的饿了,所以这个赚钱的法子暂时先放一放,等以后再说。

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两大缸酸菜终于腌上了,娘看着满满登登的两大缸酸菜,笑着说,“这下子可好了,再也不用怕没酸菜吃了。”

董奶奶狐疑的看了穆氏一眼,说,“夫人,我看您吃酸的吃得太厉害了,前儿买的那些山楂果,我吃一口就倒牙了,您却吃了那么多,别不会是又有了吧?”

穆氏听了,愣了一下,说,“不能吧,我身子一直不好,怎可能又怀上呢?”

“哎呦,这跟你身子好不好的可没关系。您上个月的月信是几号来的?”董奶奶是过来人了,知道的也多,就开始替穆氏操起心来。

穆氏被她这么一提,自己也有点儿怀疑了,“我月信一向不准,就这两个月才准些,上个月是三号来的,现在是十三号,已经过去十天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月信又紊乱了呢。”

沈若兰听了,惊喜的说,“这有什么难的,找个大夫过来瞧瞧不就知道了吗?”

要是娘又怀孕了,她就又有小弟弟小妹妹了,一想到这儿,沈若兰心里都暖暖的。

穆氏说,“不急,就算有的话,现在日子这么浅大夫也看不出来,不如等等再说,要不然空欢喜一场,没的叫人失望呢。”

一听这话就,知道娘也期待着再次怀孕了。古人都信奉多子多孙多福寿这句话,不管穷人富人,只要养得活,就都不会嫌自己孩子多的。

菊儿和瘦丫招娣等听到娘可能又怀孕了,也都笑嘻嘻的,很高兴,虽然家里边的人已经不少了,但是要再添一个胖乎乎的小娃子,肯定会更热闹的。

晌午吃饭的时候,爹听说了这件事,也高兴的不得了,一叠声的要去找大夫给瞧瞧,被娘好说歹说的给压下去了。

饭后,爹不顾娘都劝阻,骑上家里的枣红马,特意去了镇上一趟,给娘买了她爱吃的山楂果,酸橘子和山楂糕,山楂片儿等酸味儿的零嘴,虽然她嘴上没说,但是由此可见,他对这个孩子的期待一点儿都不逊于娘呢。

沈若兰吃完饭后,就坐在屋里等巧珍嫂子了,巧珍嫂子也没有让她久等,不一会就来了。

于是,沈若兰把自己的打算跟她说了。

巧珍嫂子一听沈若兰要安排她到吉州去看铺子去,激动得眼圈都红了。

“兰儿,真的吗?你真的让嫂子到那边去给你看铺子吗?”

沈若兰看着她那激动的脸红脖子粗的样子,好笑的说,“你看我像在开玩笑吗?”

“不,不像嫂子知道你不会逗嫂子开心的,兰儿,你放心,嫂子到了那边儿指定好好给你看铺子,指定好好帮你卖货,指定会给你多赚钱的……”巧珍嫂子高兴的语无伦次的。

“这个我信。”沈若兰说,“不然也不会把你们一家子调到那儿去了,只是,这事儿对外只能说是我看重你的能力,才把你调过去的,而不能对别人说我是为了帮你们摆脱你婆婆的剥削才让你过去的!”

“我知道,我知道,你好心好意的为我们着想,我怎么能让你难做呢,你放心吧,对别人我一个字都不会说的,就算对我家孩子她爹,我也就说你看中我的能力,才要我去吉州的。”巧珍嫂子急忙保证,差点儿就发毒誓了。

事情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沈若兰让他回去跟牡丹爹商量商量,要是可以的话五日后启程,正好她要去参加玉奴和申由甲的婚礼,可以顺便帮他们安排一下铺子的事儿,还能顺便儿去看看柳寒香和绿芜她们。

至于大伯一家就算了,虽然她对大伯和福存哥金存哥的都挺不错的,但是想想家里还有沈若梅那根搅屎棍子在,她就顿时失去了探望的欲望,还是不要去跟他们相见了,免得见到沈若梅惹闲气。

当天晚上,那些出去卖粉条子的女人们陆续回来了,连去哈拉海镇的也都回来了。

几十个女人都挤到了沈若兰家,七嘴八舌的向她汇报今天的销售情况。

“兰儿啊,嫂子今儿托你的福,把自己带去的一百斤粉条都给卖了了,那老些还没够卖呢!”

“我这笨嘴拙腮的也卖出去六十多斤,瞧,我还给我家成子买了个虎头帽儿呢!”

“我买了十五五斤白面,我家妞妞打多咱就嚷嚷着馋馍馍了,这回给她好好蒸几个,让她拉拉馋……”

“没想到这粉条这么好卖,早知道这么好卖,我多带去点儿好了!”、

挣到了钱的嫂子婶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各个脸上都带着喜气洋洋的神色。

现在,她们也是能赚钱的人了,终于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了,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变得跟从前不一样起来,看着显得更活泼,更自信了。

沈若兰收了粉条钱,又把她们赚的给她们发了下去,大家都拿着钱,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虽然劳累了一天,却一点儿都看不出疲累和厌倦的样子,好像每个人都有使不完的劲儿似的。

晚上,出去卖粉条的女人们陆续的回来了,回屯子后,这些女人们有兴高采烈、斗志昂扬的,有的垂头丧气,一脸栖皇的,不用问,光看她们的表情,就知道她们的销售情况了。

回来后,这些人连家都顾不上回,就赶着来向沈若兰回报自己的销售情况!

“兰儿啊,嫂子今个是头一遭出去卖东西,没经验,就只卖了十几斤,不过没事儿,嫂子现在已经摸着门道了,明儿个再去肯定能多卖的。桂生子媳妇信心十足的说道。”

沈若兰笑着说,“这才是第一天,能卖出去点儿就已经很好了,往后指定一天比一天好。”

“对,指定是一天比一天好,咱们的粉条那么好吃,价钱又公道,指定有的是人买的吃。”

秋萍嫂子接过话来,喜滋滋的说,“我今儿个运气好,卖了50多斤呢,就是时间太赶了,要是有时间再卖一会儿,那一百斤粉条子我都能卖了。”

秋萍嫂子是到县城去卖的,坐的是桃花村栓子的马车,栓子的马车早上走晚上回来,她们只能在县城呆两个时辰,所以,她觉得自己卖货的时间少。

沈若兰说,“你们要是打算长期做这买卖,不如去跟栓子商量商量,让他每天早点走,晚点回来,这样就能多出点儿卖的时间啊。”

“对,我们明儿就去找他商量去,不行的话,我们就把他的车包了,时间我们来定。”

说话的是愿莱媳妇巧珍,巧珍嫂子跟秋萍嫂子,桂生子嫂子都是好姐妹,是个挺干净挺利落的媳妇,就是命不怎么好,嫁到靠山屯八九年了,却连着生了四个闺女,一个带把的都没生出来,婆婆因为她生不出儿子,对她很不待见。

因为在婆家地位低,巧珍嫂子总觉得在人跟前儿像低人一等似的,平时在人堆儿里也不怎么说话,像这样在众人跟前儿抢头说话的时候,还是头一遭呢。

沈若兰看见她表情兴奋,一副激动的样子,晓得她定是卖得挺好,就问道,“巧珍嫂子你卖了多少?”

巧珍抿嘴一笑,带着几分羞涩又激动的神色说,“托了兰儿你的福了,带去的一百斤都卖了。”

“哎呀,这么厉害?”沈若兰惊讶道。

桂生子媳妇笑道,“何止啊,人家巧珍不仅把自己带去那一百斤卖了,还帮她妯娌卖了30多斤呢,想不到吧,这家伙平时不蔫声不拉语的,上真章儿竟这么会说,连我们都给惊到了。”

巧珍听到桂生子媳妇的表扬,抿嘴笑起来,脸上红扑扑的,一副兴奋而又不大好意思的模样。

这么多年,她因为生不出儿子,一直被公公婆婆嫌弃,被妯娌和小姑子排挤,使得她很不自信,都对自己失去信心了,觉得自己啥都不好,就是个没用的女人。不过通过今天卖粉条儿,才让她对自己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她觉得自己不像公公婆婆说的那么一无是处,至少,她卖东西的能力比村里其他老娘们都强,今天,她赚了一百文钱呢,除去车费还剩下九十五文呢!

从打嫁过来,她手里还从来没有过这么多钱呢,家里是婆婆把钱,她男人挣得钱都得交到婆婆手里,她想要花钱,哪怕是一文钱,都得找婆婆要,婆婆是个悭吝的性子,恨不得一文钱掰成两半花的,找婆婆要一分钱,简直比割他一斤肉都难。

她大闺女的棉袄去年就小了,都盖不上肚脐眼儿了,她原想给闺女做一件,但是婆婆说家里没钱,说啥也不给做,就叫她闺女那么对付着,今年孩子又长大了不少,那件棉袄更小的,连扣子都扣不上了,婆婆还是不肯给买,闺女没啥穿,连屋都出不来了。

现在好了,她自己能赚钱了,就不用再央求婆婆了,明天她就带闺女进城去,给姑娘扯块花布,做一件碎花小棉袄,指定好看……

还有几个笨嘴拙腮性子腼腆的媳妇,一斤也没卖出去的,这个原也在沈若兰的预料中,只是不得不叫她们去这一趟,免得被人说她厚此薄彼,有了这一趟,就谁也挑不出她的理了。

除了这些人,还有几个去哈拉海镇的,但是她们今天晚上回不来了,因为哈拉海镇离这远,从家走到那儿就得是傍晚时分了,看来那拨人就得明天晚上才能回来了。

当下沈若兰和几个老娘们算了账,她们交出卖粉条的钱,又拿回了自己赚的那份儿钱,一个个兴高采烈的去了……

沈若兰把钱交给了娘,让她把着。

家里大泡的钱没放在娘那儿,在沈若兰的手里呢,包括卖房子,兑铺子那三万多两银子,不是她不肯交给娘,也不是她存了别的私心,而是她觉得把那些银票放在空间里更把握些,不然万一家里进贼了,或者有什么意外,那老些银子丢了,得多心疼啊,而放在空间里就不用担心这些了,可以说,这世上在没有比空间更保险的地方了。

穆氏接过钱,欢欢喜喜的锁起来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呢,女人们又去粉房子取粉条了,包括昨天一斤都没卖出去的也去取了。

大概是看到别人赚钱把她们给刺激到了,今天竟都是一副斗志昂扬的样子,看起来一定要像她们似的挣到钱才罢休呢。

沈若兰听说了这件事,越发的觉得自己这个销售方式可行了,有利益跟着,她们肯定都会全力以赴的去卖的。

只是,巧珍嫂子今天竟然没去,这倒让沈若兰觉得挺奇怪的,昨天顶数她卖的多,按理说今天应该她第一个去才对,怎么今儿个反倒打了退堂鼓了?

于是,早饭后,她特意去了巧珍嫂子家一趟,去了解情况。

巧珍嫂子嫁的是屯子里老郭家,男人叫郭守昌家,小名愿莱,大伙都叫她愿莱媳妇。

走到老郭家时,家里边儿静悄悄的,沈若兰站在门口喊了两声,巧珍嫂子的二闺女荷花从屋里匆匆的走出来,看到沈若兰,低头道,“兰姑姑,你来了!”

沈若兰道,“荷花,你家大人呢?”

荷花说,“我爷爷和我爹他们去粉房子干活了,我奶奶和我大娘,我老婶儿去县城卖粉条子去了。”

“那你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