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第一百一十七章

“韩非,果然是高才。”李思读完他的文章后,不忍大赞,更期待着见见这位绝世无双的韩国公子。

读了韩非的文章后,李思的心情也变得激动了,一定要找个机会,结识韩非,若能交此挚友知己,此生无憾啊。

李思将借来的书简归还王仲,王仲惊讶于李思将这些文章都誊写了一遍,而且她的小篆竟然写得这么好,他自愧不如。

“通古贤弟,你的字写得真好。”王仲赞道。

“呵呵呵,没事儿在家就喜欢练练字。”李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觉得这也不是什么优点。

打扮得风流倜傥的孟玉凑上来看了看,两眼直冒星光:“真好看,你有空帮我也抄几本书吧,是爹给我布置的任务。”

“这……”李思表示为难,不过是萍水相逢,这孟玉说话也太不客气了吧。

“一本书,二十个铜币如何?”孟玉眉头一挑,英气的脸上露出笑容。

不愧是官宦之家,真是出手大方,李思也缺生活费,就同意了:“好,成交。”

今天,客栈们的学子都个个精神抖擞,前往荀老夫子门下的桃李山庄参加入学考试。也就是写篇命题作文,荀卿看得过眼就能收为徒。

而且学子们能分到这一届的甲乙丙丁哪个班,就靠他们这次命题考试的成绩。

对于考试而言,李思相比绝大多数学子是有优势的,毕竟她已经经历过千百遍的考试,不会显得那么紧张。

“韩非来了,韩非来了!”有人高声叫了起来。

学子们一拥而上,冲着那声跑过去,一睹韩非风采。

停留在原地的李思眼看着孟玉、王仲也大步走去,愣愣发神,一种莫名的魔力牵引着她,随着他们跨步而去。

在人群中,李思第一次见到了这位韩非公子。

一袭华丽紫衣款款而来,丰神俊朗的容颜轮廓尤其分明,一双细长的狐狸眼眸如皎月。

他嘴角洋溢起一抹淡淡的弧线,点头向周围示好的学子们示意礼节,微笑如春风拂柳,和煦动人。

这个人就是韩非?李思的心口猛然抽动了下,他长得如此高大英气,出乎李思的意料。

韩非潇洒飘逸,傲然天姿,是不折不扣的古代美男子啊。

李思细观韩非面容,虽未尤其精致,可由内而发的卓绝气宇,却令人不得不沉沦,这是遗世独立的惊艳感。

没错,不知不觉他身上绝妙的气度和风骨,感染了在场所有人,惊艳了所有人,即便他是个男人。

就是这么第一眼,李思几乎认定了,此人不会是她生命中的过客,他们会成为朋友。

又或许不止是朋友……他是李思来到这个世上后,见到的第一个与众不同的角色。

此刻李思的心情没来由地变得兴奋了,在这儿她不但能向荀老夫子求教,还一定能在韩非身上学到不少见识吧!

“今逸兄,又见面了。”王仲主动上前,拱手与韩非打招呼。

“子轩兄。”韩非见到王仲,拱手回拜,显得谦虚有礼。

订阅比例不足随机显示防盗章,48小时后可看,请支持晋江正版哦就算是李思暂时不愿去侍奉春申君,话上说得中耳点,好歹先拜见春申君,也得留点转回的余地,给自己多铺条后路。

李思不容自己朝秦暮楚,动了别的心思,一口回绝。

然而春申君的人不准许李思离开,后来李思在韩非和宋玉帮助下,才跟着孟玉溜出了兰陵,离开楚国。

“你还千里迢迢带着这么一盆菊花作甚?”孟玉手持折扇,装模作样地扇着,“秦国又不是没有菊花,你喜欢去咸阳再买。”

这是韩非送给李思的一盆菊花,李思带在身边打算好好养起来,她岔开了话题:“孟玉兄,你父亲好说话吗?”

“放心,我父亲最爱惜人才,会喜欢贤弟的。”孟玉道。

李思跟着孟玉到咸阳的时候,已经到了秋天,寒风凌厉,她带来的那盆菊花也开了。

“韩兄,有你的花儿陪伴,我一定在这儿创造个奇迹出来。”李思心里是这么想的,凝视着开得正艳的菊花,笑得甜甜。

咸阳的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百业兴旺,一片欣欣向荣的繁景。这些年来,秦国国富民强,变化很大。

李思还不清楚秦国格局,决定留在廷尉府打探消息,观望清楚再作打算。

比李思年龄还小的秦王嬴政身处宫中,她自然没有机会直接先接触找到嬴政,所以仕途规划要做好。

孟玉的父亲,秦朝廷尉孟朗,是个爱吃的大胖子。

李思见到这二人的时候,感觉父子两人长得一点都不像。

“爹!”孟玉欣喜上前,正欲给父亲一个大大的拥抱。

孟朗顺手就捏住了孟玉的耳朵:“混小子你回来了!你让人送来的抄书竹简,我都看了。”

“是抄得不好吗?”孟玉愣住,不知父亲为何此举。

“哼,就是抄得太好了,那明显不是你的字!”孟朗哼声,这混小子把他当傻瓜敷衍吗?

“哎呀,爹,你先放手!我带了位贤弟回家做客,你这般欺负我,叫我颜面何成?”孟玉哭丧着脸。

李思憋住心里的笑,走上前来恭恭敬敬朝孟朗一拜:“在下李思,见过孟伯父。”

孟朗疑惑的目光看向李思,只听孟玉道:“这位是我的兰陵结识的好兄弟,李思。那些抄书……是李思贤弟帮我抄的。”

眼见骗不过去,孟玉只得认了。孟朗松开了揪住孟玉耳朵的手,冲着李思满脸笑容:“一看就是有才少年,你的字啊,妙极。”

孟朗热情好客,留李思住在了廷尉府,顺道问起李思的打算,李思言明有心事秦。

“吕相国正招纳贤才,你既有所怀,不如投之谋之。”孟朗给出了建议,现在想在秦国混出个什么名堂,都是要投靠吕不韦的。

吕氏门下有三千食客,秦国大大小小的政事,都由吕氏门人决议。

“多谢伯父提点。”李思欠了欠身,她留在廷尉府做客一两个月倒是无妨,总不能赖在这里白吃白喝。

去吕不韦的相国府做门客,先求自保,再得谋划,也是个出路。看来,李思得像史书上写的那样,投靠吕不韦了。

“贤弟要去吕府?”孟玉得知消息后,就匆匆了来到偏房找李思。

“确有此意。”李思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