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典故,说的是曾有一山中老妖,无恶不作,被天道惩罚,躯壳将死,然灵魂却尚未灭亡。
那老妖不甘心就此道消身殒,于是便化作那风流多情的小妇人,专在山间路口,引那过路的阳气十足的男儿郎。
诱到近前,再猛地张开血盆大口,直接将人的脖子咬断,然后拖进深山老林里,啖肉喝血,吞食阳气。
如此长久下来,竟叫那老妖真的保住躯壳不毁。
只是,白日阳气十足时,能活动自如仿若活物,然到夜间,却会变得浑身冰冷,僵硬如尸。
需以一染血法宝镇在附近,方能让那随时会离身而去的魂魄压住。
杨志清一看到这典故,心里立马就像野草一般,生了一种疯狂的念头!
他没想过这法子可能不行,毕竟,他从书里学来的法子,叫他成功夺了小鱼的内丹,并活命到如今!
当下就开始转动心思。
老妖要的是滋阴的阳气。那他身为男儿郎,所需的,就该是补阳的阴气了?
可……他毕竟不是妖怪,不会化形,没有法力,该上哪儿找能让他保命的女子阴气呢?
正这个时候,于怀仁的女儿,于静茹,出现在了他的视线里。
那小女子,早在杨志清住进于家别院的时候,就对他芳心暗许。
屡屡献殷勤,都被他刻意忽视疏远。
他可是将来要一展宏图,有长远抱负的大人物,怎会被此间这种乡野村姑绊住将来的权贵之路?
然而,这个时候,这样一个一心痴念自己的女子,却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于是,杨志清,便在于怀仁去外地的一段很适宜的时机里,恰到好处地病倒了。
这可把于静茹给急坏了。
要给请大夫,杨志清却说欠下于家太多,不让她请。
于静茹无法,便到他病榻前,亲手伺候汤药,贴身照顾!
于家的下人是怎么也阻拦不住。
直到于怀仁回来,那风言风语,早已传遍了整个青眉镇。
十六年前。
从荒林逃出来的杨志清,因为体虚,以及重伤,加上杀命见血后的亢奋激动。
最终体力不支,在青眉镇落水街的一户人家门口,彻底昏倒。
而这户人家,正是青眉镇人人夸赞的大善人,于怀仁于大善人的家。
因着主子良善温厚,所以家中的下人也都是忠厚老实的。
大清早出门采买时,见到这么个人,浑身是血地倒在自家门口,立马去禀告了于怀仁。
于怀仁自然不会置之不理。
连忙叫下人把昏迷的杨志清扶到了家里,又请了大夫,然后差人去报了官。
大夫先到的,一番诊脉查看之后,居然捋着胡子一脸的困惑。
半晌,才说了一句话,“此脉,该是绝脉,可这位公子却……罢,老朽医术不精,还请大善人,再另请高明吧!”
于怀仁被他说得满头雾水,再三请求,那位老大夫才又指出杨志清一腿骨折之伤,替他正骨疗伤后,却再不提他的脉搏之事。
紧接着,官府的人便来了。
于怀仁再无暇顾及杨志清的脉搏有何不妥,便与招呼那官府的衙役。
正在说杨志清昏倒在自家门口的事,不想,昏迷中的杨志清居然醒了。
明白身处状况后,立刻坚持起身,亲自给于怀仁道谢后,又对衙役说,他本是进京赶考的书生,不想,行水路之时,竟不幸遇到水匪。
被那群水匪抢走了盘缠不说,路上,他们还打断他的腿,要将他与船上其他人一起灭口!
他装死混在死人堆里,被那群水匪扔在了青眉镇的荒林那处的河岸边,其他尸体都被水流冲走了,唯有他,浑身是血地挣扎着爬上了岸。
仓皇逃到此处,不想体力不支,竟然昏倒。
说到此处,他又跪在于怀仁面前,诚心实意地给他磕头,谢他的救命之恩!
于怀仁怜这学子遭此大难,当即痛骂那群水匪不仁!
衙役又问杨志清,可知那水匪姓名。
杨志清眼神微变后,将那将他抛在青眉镇的船家姓名说了出来。
并道,这水匪惯会装作一般行船之人,还请衙役抓捕之时,务必小心,不要被他轻易蒙骗。最好是先绑了人,打上一顿,这些为非作歹的人,便自然不敢再逞凶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