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和小茂这段时间乖不乖。”
“小孩子,就那样,你怎么不问小泉。”
“我刚才看到小泉了,他跟他奶奶去菜园了,长高了。”
“比上次称的时候重了一斤多。”听到这话,王月才满意了,当爸的可不能偏心,不论是大的还是小的,都不行。
……
很快,李娇的亲事就定下来了,对方确实是供销社的员工,今年二十,名字叫高昌盛,定下来之后,李峰的媳妇就再也没有过来了,她的月份也大了,不好走动,连带着那一家子都没有再全家一起过来看电视,家里总不能留孕妇一个人在家。
婚期订的也很快,没两个月李娇就穿了一身的新衣服嫁过去了,据说,那衣服还是男方买给她的,另外彩礼一百八十块,还有一块手表和一辆自行车。
女方则是准备了4床被子,一百块现金。
陈芳虽然对女儿比不上儿子,但怎么也是她肚子里掉下来的肉,手表和自行车女儿再带回去,彩礼收了八十块,置办被子和其他衣服什么的,一百块还添了二十给女儿抓着,这么算下来,嫁个女儿,没有收彩礼,反而贴出去不少。
等到李娇真的嫁过去了,陈芳在看电视的时候不停的说着,“我女儿家也有电视,她那是去年买的,也比这个大,14寸的……”
刘婶听得烦躁,“你再说,出去,不要吵到我们看电视,我都没听到他们说什么了。”
“是啊是啊,平时听你说就算了,现在正听着电视说什么呢?”现在看电视呢,没工夫听你呱噪。
陈芳面对众人的愤怒,只好泱泱的闭嘴。
这次回来,王月才得知李石现在已经拿到初中文凭了,原身只念到小学二年级,他在小孩子出生之后,就买了一些教材回来堆在家里,他回来的时候就会翻一翻,他不仅自己看,也会让王乐一起学习,学习的理由就是外面的世界变化太快了,要多学习学习文化程度才跟得上,而且,在外面,学历高一点,别人会更看重你一点。
大家对文化人还是尊敬的。
王月那个时候刚升上初一,家里就出事了,但怎么说本身有底子在,捡起书本也不是很难,王月翻了翻初中的课本之后惊讶的发现,自家男人从前肯定是被埋没了的天才,他就靠自己的自学,很多地方就能够指点她了,不愧是已经拿到初中文凭的人。
周恒也向他说了自己的打算,说等到下半年的时候就去城里生活,让小泉去念幼儿园,在农村里根本就没有幼儿园的概念,年纪大了,有余钱的就送去小学,没钱的,就这样放养。
当听到周恒说,城市里那些职工孩子可以念幼儿园,小小年纪就开始学习,长大课程接受的快,然后那里的中学多少多少几率考上大学的事,王月就无法避免的心动了。
此为防盗章,请支持正版就这么着,他还错过了一场好戏,事实上,对方是觉得他会去的,李青难得想要拉下脸跟这个儿子说几句软话,结果一问才知道他压根就不在家,还在外地上呢。
李青当晚都没睡好觉。
自己弟弟儿子满月都不来,没心没肺,无情无义!
李娇带着她男人过来了,李娇得知李石没去后撇撇嘴,她现在可是城里户口了,他就算在市里给人家干活挣钱那又怎样,比不得她男人是铁饭碗,而且户口还是村里的,有什么用。
第一胎就生了个儿子,罗小桃心下也是松了口气,虽然他大伯没有过来,但也在情理之中,就她听到的别人说的一耳朵过去的事,她就觉得凡是有点气性的,就不会再搭理这一家子,更别说对方现在还比较出息了。
她也知道家里的人是怎么想的,对方是被家里舍弃的,他过得不好,他们心里才好过,对方偏偏过得好,自己比不上,心里就难受了。自己心里难受不算,别人也会嘴碎得不停的在耳朵边提起,什么以前不应该的,越听越烦躁,她有一次说过一句,家里人脸色都不好看,就再也不主动提起那一边。
能够沾光最好,沾不上就自己老老实实干活,现在分田到户了,只要老老实实干活,日子怎么都会好起来的。想到这点,家里人的脾性人品不说,勤劳这一点还是没的说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春收之后,周恒终于在看中的那一片地方打听到有人想要出售房子。
这时候不把地和房子分开算,一卖就是地和房子一起卖的,毕竟也是商品房的概念深入人心之后,才把地和房子分得清清楚楚。
那地方距离火车站不远,步行过去接近半个小时,是一间农家大院,房子下半部分是用石头垒起的,上半部分则是泥砖砌成的墙,屋顶是瓦的,一共有六间,还有三分的菜地用篱笆围了起来。
周恒跟着介绍人一起找了过去,一问,对方确实要卖。
他家的儿子是参军的,转业到了地方,娶妻生子,要在当地定居了,他们两口就一个儿子,所以就打算卖了这边的房子去投奔儿子。
这房子到现在也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时常需要检修,,所以开价也不怎么高,不过因为地方够大,房子的占地面积就有一百五十平方,加上那三分多的地有三百多平方。
对方也没有特意开高价,他们是不会再回来了,他们儿子媳妇都已经在当地买好房子了,所以他们会把房这家具还有地里的青菜全部一起,甚至还有两只正在下蛋的母鸡一起当做搭头,一共八百块。
如果是自己起这种房子的话,光是材料,一间房大概要四十,只是那全都是泥砖房,没有石头基底的,有石头垫底的要贵一点,要六十左右,他们这里算上客厅就有六间,六六三十六,就三百六,算上人工,大概要两百,这里又有一口水井,水质甘甜,还有家具,那菜地还可以做宅基地另外起房子,杂七杂八的算上去,对方就给出了这么一个价格。
周恒直接砍价了:“你们这房子都已经三十多年了,那瓦片有些也已经需要换了,我刚才进了厨房,那里都漏水了,还有这些窗户,也关不紧,需要再换。”
这是事实,这房子确实已经有历史了,如果是建起没多久的话,他们也不舍得卖,他们一搬走,房子没人住又没人打理的话,很快就破败了。
后来讨价还价,价格减到了七百五十,再降他们就不肯了。
周恒就做勉强的样子,同意这个价格,约定好等明天一起带齐证件去过户。
还别说,之后谈的差不多了,周恒进去逛了一圈,这里的家具看上去都挺旧的了,但是保养得挺好,有几样木料还是罕见的樟木和桃木,然后他把目光看在一个小角落堆着的案桌,那个木料他摸了摸,居然是酸枝木的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