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 日冕悲歌

妖春秋 北陵有鱼 2565 字 2024-04-22

伯勉梳洗完毕,将身上衣物换下,又从旧衣中取出气灵珠和那只翡翠玉镯来。回忆昨日所历种种,心中感悟颇深,暗自忧叹。行至书斋之中,于伯阳父画像前跪下,诉道:“父亲,孩儿昨日之历,更胜半身所学。我大周如今忧患重重,命存于旦夕,孩儿实无良方以济。”言至于此,黯然泪下,又起身在书桌上取来笔墨,于墙上写道:

临凄之暮,

暗随阴云沉入夜。

弱冠白鬓,

尽志余晖安奈何。

徐徐悲歌,

携三百年风霜,并十二世英魂,

共泣。

写至于此,一脸惆怅,满心焦虑,又立于伯阳父画前,问道:“孩儿该如何做?”忽一阵寒风卷来,伯勉微感凉意,转身正欲掩门,但见书桌上那盆婀兰欣然绽放,便如赵叔带所绘那副墨兰一模一样,花瓣白若冬雪,亭亭宛立,淡雅清香随着那阵寒风,染遍怎个书斋,伯勉嗅到那阵幽香,立时心情疏朗了许多,便如同这婀兰在安慰自己一般,只是这份慰藉悄无声息,须得自己用心体会。伯勉微微一笑,忽又想到花蚕所言“用心浇灌,此花便会在每年秋季绽放”原来这“用心”二字,便是指的动之以情,此花好像懂得人间情欲一般。想到此处,心中又挂念花蚕,便将花蚕所赠的那副墨兰挂与自己书斋之中,又找来针线,欲将那裘袍缝补。

伯勉拿起那袍子仔细观看了破口之处,两道长长的口子已延至背部,甚是不堪,自己就算能运斤成风,也无法缝补如初,不慎摇头叹息。忽从破口之处见到裘皮背后好似绘有图画,忙拿起仔细观看,果真是绘了一些山水。伯勉心中好奇,便将袍子拆开来看,但见那裘皮背后绘了一条河,河岸边两座并行绝壁,其中一座山底标记了一个小山洞,山洞背后乃是一个山谷,这山谷极为隐蔽,四壁玄峰,好似只有这个山洞一条出口。又见图边提字“医巫绝壁,望海之巅。赵鬼谷底,青霜不现。”伯勉不明其理,暗觉这应当是张地图,这“医巫绝壁,望海之巅”两句,应是指那山峰的名称。而图中所绘的山谷,应当就是第三句里所提到的“赵鬼谷”。这最后一句所指何意,实是不解。伯勉暗想这件袍子乃是赵叔带之物,不知这赵鬼谷与他有何关系。正自思量间,忽听门人进来通报,言都尉大人遣人送来礼品。伯勉微微一笑,这才从书斋中出来。

李勃之听言大喜,他素知伯勉聪明绝顶,乃是出了名的如意智囊,若能得其出谋指点,定能救得一家老小性命,正解了自己心中痛疾,随即起身便拜,连连拱手道:“太史大人若能救得我一家老小十二口性命。我李勃之便是做牛做马,也深感其恩。”此话说的无半点含糊,字字清楚。

只听伯勉道:“兄长严重了,兄长如此拘礼,我伯勉怎受得起。”言语间,忙上前搀扶。两人又相续坐下,伯勉道:“素闻兄长有一妹,如今年方妙龄,云英未嫁,我此计……”顿了顿,微觉得有些为难,皱眉道:“此计恐要牺牲小妹清誉。”

李勃之不解,问道:“此话怎讲,愿闻其详。”

伯勉沉吟片刻,始终有些难以启齿,可一想到事关十二条人命,虽为下策,但现在也别无它法了,随即叹道:“此乃鱼目混珠,偷天换日之计,须得勃之兄嫁妹。”

李勃之听得糊涂,皱眉不解,问道:“嫁妹?嫁予谁?”

“并非真嫁,只是作势而已。”伯勉道。

李勃之看了看伯勉,仍是茫然,问道:“那何人来娶?”

伯勉沉思片刻,心想“不知弧厄此刻身在何处,即便在此,以如今局势,也是万万不能让他去。倘若自己府中门人前去,身份不等,定会招来怀疑,现下只得自己亲去了。”当即言道:“为今之计,只得由在下去娶。”

李勃之听言大喜,拍案哈哈一笑,忙起身笑道:“好!若是贤弟来娶,那便没有假的,我做这个媒,定要将妹妹真许于你。”

伯勉一听一惊,脱口便道:“不可!不可!此事万万不可。在下此举,只盼能救得兄长家小,免受贼人所害,绝无冒犯小妹之意。”

李勃之有些不悦,正色道:“你可是嫌弃我家小妹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