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0章 措手不及

望族权后 刹时红瘦 2398 字 2024-04-22

曹安却在肠子里,把任知故咒骂了千万遍,他是为谋财,才把那话告诉任知故及任瑶光,想着也不曾留下手书为证,纵然闹生事故,他矢口否认便是,且任知故明明答应不会牵连他,最终呢,却连累得他也被鞫审。

他哪管任知故死活,胆敢指证天子?长着九个脑袋也不够砍!

其实陶葆仪也希望能够就此结案,用以讹传讹的解释平息流言,但冯继峥与严慎怎能认同?

二人主张:“虽新法规定,慎用刑讯,可此乃大案,关涉两代帝君,必须用刑。”

其实但凡由三司会审的要案,必要时仍可用刑,新法也只是对刑具有所限制而已,更何况此案的确关涉重大,陶葆仪虽有息事宁人之心,也明白不能草率了事,只好批准用刑。

曹安便首先招供了。

但施延却未改口,咬定曹安乃污陷。

直到三日之后,终于因为受不住酷刑加身,希望能得解脱,方才承认自己的确暗害仁宗帝,且供出那药方,经尚药局两位奉御验证,确实长期服用,能够导致饮用者不举。

这下便成罪证确凿,施延可免酷刑,但他这回可没有把江迂交待出来,只承认自己身世为贺珅察获,受他威胁,不得已提供药方,事后也不知贺珅将药方交予何人,当初饮酒过量,为夸大功劳,才拉扯上江迂。

冯继峥及严慎当然不肯认同这一结果,主张应逮审江迂。

施延又再交待,当初他将药方献给贺珅时,贺珅当面交给一个术士验证,那术士,正是曾经名震京都的莒世南。

于是逮拿莒世南的海捕文书便正式下发。

韦海池必须等到朔日朝会,因为只有当此正式朝会,她的那些党徒们才有资格“列班”,当冯继峥荐举谢、韦二相主审施延案时,任知故等等才能助其一臂之力,保证此谏得以通过。

所以她其实极其注意控制进度,就是防范打草惊蛇。

而传言如此迅速的扩张,以至于连杜渐知、陶葆仪等官员皆有风闻,这当然是十一娘在后煽风点火,完全打乱了太后的节奏。

太后甚至还准备好再一次直闯门禁,哭闹朝堂,这回连跪席待罪都用不上,仁宗帝是她的亲儿子,如今竟闹出很有可能是被贺烨毒害的案情,她这母亲当然要为亡子讨回公道。

这样一来,冯继峥谏言由谢、韦二相担当主审,便顺理成章,且还有这么多朝臣附议,皇后措手不及,也只能妥协退让。

可是十一娘突然召开殿议,太后尚且被瞒在鼓中,哪会想到哭闹朝堂,冯继峥总不可能平白无故便建议由正在待罪的谢、韦二相担当主审,他更不可能与陶葆仪公然竞夺主审之职。

这一回,倒成了十一娘把韦海池一系打了个措手不及。

韦太后甚至是傍晚才得闻消息,而且报知她这一消息者,不是旁人,竟是十一娘这个“主谋”,也就可以想象筹谋许久部署多时,却功亏一篑的太后有多么气急败坏了。

根本不能摁捺怒火,竟抄起一把持壶,就向十一娘身上砸去。

可十一娘今日就是来耀武扬威的,也预料见韦海池必定恼羞成怒,身边带着绾芋、柔洁二婢,都是身手不俗之人,轻而易举便将那持壶接在手中,一滴水都没溅在皇后身上。

“因案件关涉到仁宗,妾身特意前来禀知太后,太后放心,陶侍郎忠耿正直,由其担任主审,必定会使此案水落石出,要若那施延,当真暗害仁宗,国法难容,待圣上回宫,必会给予公正判处。”

把过场走完,十一娘也无意再与韦海池废话,就要礼辞。

“我衍儿在天之灵,必定不会放过你们这对奸夫淫妇!”太后阴森森地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