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百年树人

这个年代读书人很少,不是百姓不想让孩子读书,而是成本实在太大,绝大多数家庭都负担不起,现在听说官府要开设免费学堂,百姓自然欢呼踊跃。

这年头为什么读书难?

一是学费贵,很多农夫家庭甚至付不起先生的束脩;二是家中相当于少了一个劳力,反而多了一个吃白饭的;而最重要的,就是科举的成功率太低了,全国那么多的读书人,可光是一个秀才就能让大部分读书人一辈子都考不中,更别说举人、进士了。

而考不中的结果,就是家里的前期投资都打了水漂,而这些投资几乎能让一个普通人家,全家都勒紧裤腰带,就等着考中后跟着享福。

“大明的未来需要无数识字的人,哪怕他只是一个农夫,只要一代代的学下去,百姓的能力素质肯定会越来越高,到了那时……”

这就是当初林啸决定免费办学的初衷,就算再难,他也要实行类似于后世的义务教育。

想到以后不能再给西方人的奴役的机会,大明必须在他们手中崛起为东方帝国,林啸觉得首先需要拥有无数识字的百姓,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昙花一现。

由于招收来的学童,既有男童又有女童,只得按目前的习俗把男女分开施教,且识字不识字的都有,因此卢华也把他们分成了初级班和中级班两个年级。

其中初级班占了绝大多数,以识字诵诗为主,而有文化基础的中级班则只有不满百人且全是男童,算学和科学课程将在中级班开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最需要时间和耐心的,否则就会拔苗助长,那些年龄还小的人,就让他们慢慢成长吧。

而中级班这些人年龄都不小了,文学基础、甚至伦理哲学基础已经很扎实,要不是战乱,有些人早已参加乡试了。

卢华把他们单独筛选出来,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说不定,大明的第一批科学巨匠,将会在这些人中诞生。

(提问:瞿式耜和郑成功,都曾拜钱谦益为师,但他俩年龄相差很大,请问他俩拜师时间大约相差多少年?)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真美啊,就像画中仙境一般。”

同坐着品茶的何守信深深地吸了口气,感叹道。

“春色美不美,取决于人的心境,等全国都拿下了,没有了杀戮,处处都是安居乐业、悠哉悠哉的人,那才算是人间仙境。”

一旁的段正宏放下茶碗,眸色不定的接话道,他的家乡远在北方,不知啥时候才能光复。

“那一天很快会到来的,你的家乡不是号称塞上小江南吗?很快,你就能杀回去了,到那时,一定也有这么美。”心思细腻的张晨枫安慰道。

“等着吧,等战争远去,我们的工业发展起来,我们所有人,每一天都会生活在童话般的春天里……”

林啸眼望远山,慢悠悠的说道。

今天他的心情相当好,就在昨夜,失去联系很久的“龙升号”终于联系上了。

按卢华所言,能通过这种无线电呼叫上,说明距离已经在一千公里以内了。

果不其然,老陈和李涛都和他说了几句,他们满怀兴奋地告诉林啸,虽说历经波折,他们此行还算圆满地达成了目标。

现在,满载橡胶树苗的货轮,已经确认穿过了宫古海峡回到东海,即将进入台湾海峡,预计以现有的航速,最多两天后就可以抵达澳门。

在澳门短暂停靠,放下临时招聘的葡萄牙雇员和一些货物,补充一些蔬菜和淡水后,再过一天就可以回到防城港了。

谢天谢地,老陈他们终于平安归来,老周和老曹他们盼望已久的橡胶树就可以赶在这个春天种植了,同时带回来的不少生胶,一定会乐得老周合不拢嘴了吧。

按老曹的说法,有了橡胶,别说蒸汽机,就算是小功率的柴油机,他都能给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