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大段自述病情严重的话都是多余的,因病致仕哪里有不放人的道理,但尚书之位总得有人接。秦培先这名字阿娆是知道的,在礼部任职多年,而且是燕王的大舅子。
“禀陛下、公主。”沈遇出列,道,“礼部尚书之职责任重大,应当从长计议。”但凡是支持苏珩的必然认为此事需要计议,但朝臣里还有许多人一直觉得苏珩年幼,应当让位于燕王苏烜。这些人则认为礼部群龙无首,应早些定下人选。
于是,两边的大臣唇枪舌剑了起来。
阿娆深深吸气揉着太阳穴,她真希望当初父皇直接把皇位传给九皇叔。反正燕王才是太宗皇帝的嫡子,当年也是因他年幼,先皇才得以以长子身份继位。
阿娆忆起儿时,九皇叔很疼她,常从宫外带些新鲜玩意给她,还会冒着被父皇责怪的风险偷偷带她出宫。但自从苏珩登基之后燕王无事再不入宫,对阿娆也很疏远。多年下来,叔侄情谊早已淡了,倒成了同朝为官的政敌。
“肃静。”阿娆清甜的声音在庄严肃穆的金銮殿里尤为突兀,群臣噤声,谨听娆公主示下。阿娆清了清嗓子,道:“几位卿家都是为社稷江山着想,依本宫之意,可由秦培先暂时代履尚书之职,维持礼部秩序,正式人选可从长再议。”
阿娆摆明是不肯让秦培先当这个尚书的,但碍于燕王党的势力又不能不做些让步。燕王也识趣,不会逼得阿娆太紧,暂代也算是进了一步了。
散朝之后,阿娆与沈遇在长霓宫密谈。
阿娆撑着头扶了扶金簪,眼神迷离:“礼部的事情,沈太傅怎么打算?”明面上朝廷的事由阿娆作主,但阿娆在深宫里养尊处优十几年,哪里有本事担起整个关河国的社稷。
“公主还记得那天听的话本子吗?”
“不记得。”阿娆记性不好,只记得见过未来沈夫人了。
沈遇耐心帮她回忆了那段智擒细作的故事,阿娆半听半走神,脑子里仍想着沈遇和安家姑娘的事情。沈遇知她又神游太虚,拿扇子轻敲她脑袋,说了重点:“编这个故事的,是礼部一个叫李明安的郎中。”
阿娆回过神,漫不经心道:“那个故事的确编得不错,是个有脑子的。”
“有没有脑子是其次,心向公主才是要紧的。”礼部眼下没有他们用得上的人,短时间里要找个对苏珩忠心耿耿的人顶下秦培先并不容易。李明安既然能编故事夸阿娆,必然是对阿娆的英名深信不疑,提拔他当礼部尚书最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