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自成的记忆中,此时的林丹汗,是有一位成年或是接近成年的儿子,叫额尔孔果洛额哲,在林丹汗去世之后,带着蒙古人的传国玉玺投降了皇太极,正式宣告了蒙元帝国彻底终极,至此以后,蒙古人彻底放弃了称霸、复国的一切理想。
会不会是林丹汗的这位不肖之子?
这个额尔孔果洛额哲,虽然出生于乱世,却是和他老爹一样,既无大志,也无大才,投降女真人之后,甘心做为皇太极的额驸,直至终老。
如果正使是他……
李自成沉思片刻,决定会见蒙古使者,无论正使是不是额尔孔果洛额哲,林丹汗既然急于和议,一定是有原因的,但愿李过探得的讯息是真的。
在何小米的服侍下,李自成洗了冷水脸,让脑子清醒一下,然后才让何小米将蒙古使者带上来。
两名蒙古使者先后入了李自成的大营,前面躬着身的,赫然便是罗布桑,在罗布桑后面,是一位细皮嫩肉的年轻人,身材较为矮小,但气度不凡,抬头挺胸,目中无物,根本不将李自成放在眼里。
罗布桑有了上次的经验,不等李自成立威,忙过去向李自成叩了头,头戴八棱帽的年轻使者轻蹙眉头,傲然挺立,却是不发一言。
李自成心中冷笑,先是让罗布桑起身,又目视那年轻人,“这位是……”
年轻人不应,罗布桑抢着道:“大都督,这是大汗派出的正使,我们的达鲁花赤,达木丁大人,小人是此次的副使,兼翻译!”
李自成不知道达鲁花赤是什么官职,想来应该不低,不过,那是蒙古人的官职,一个没落的林丹汗,高官也不该如此趾高气扬吧?不会是那个额尔孔果洛额哲假扮的吧?
既然名称和职务都不对,权当他不是,作为使者,规矩不能免,他冷冷一笑,“既然不是林丹汗本人,罗布桑,你知道我的规矩吧?”
罗布桑大惊,扫了眼达木丁,又将视线投向李自成,“大都督,要不小人代达木丁大人行叩拜之礼!”
“你……你已经行过大礼了,不必客道,”李自成端起茶水杯,漫不经心地开始品起茶水来,“作为林丹汗的使者,如果连起码的诚意都没有,又如何能会谈出什么结果?”他故意将“诚意”与“规矩”混为一谈,想要探探这个达木丁的底线。
“这……”罗布桑见李自成态度坚决,遂转向达木丁,耳语几句。
达木丁大怒,霎时涨红了半边脸面,他的皮肤原本极为白皙,此刻看起来,倒像是熟透的水蜜桃,挂在枝头能招蜂引蝶,连李自成看了,忍不住也想咬上一口。
这样的人物,不是女人,实在太可惜了!
他已经认定了这个达木丁就是额尔孔果洛额哲,普通的蒙古贵族,即便这个年龄能担任高官,那必是在战场拼出了军功,如果细皮嫩肉的样子,岂能是战场上的豪杰?
李自成知道他的结局,心中不觉偷笑,难怪林丹汗一死,他就急着投降了皇太极,终其一生,连恢复蒙元的勇气都没有。
林丹汗的一世英名,都是毁在他的手中……不对,林丹汗也没什么英名,身前被世仇皇太极撵得鸡飞狗跳,死后不久,儿子归降,连八大福晋都被皇太极与他的重臣们分了,这样的末代大汗,又有什么英名?
李自成见达木丁愠怒,也不点破,而是自顾品茶,只用眼角的余光扫了罗布桑。
李自成送走了罗布桑,立即召见李过:“派出游骑出城,不惜一切代价,探出蒙古人的大营所在,以及蒙古骑兵的大致数量!”
既然要和谈,就得知道蒙古人的底线,而这个底线,与蒙古人的实力有关。
蒙古人没有商业意识,他们不会等价交换,一切都与实力相关,军事实力越强大,要价就会越高,反之,如果明知实力不济,他们绝不敢狮子大开口,甚至会依附在汉人的羽翼下求得发展。
要想掌控着与蒙古人和议的主导权,必须弄清蒙古人的实力。
李自成原本并没有和议的打算,更没想到蒙古人会主动派出使者。
他虽然想要彻底灭掉蒙古人,永远解除华夏北部边境的兵患,但这是一个长期而且极其艰苦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绝不会一蹴而就。
以天命军目前的实力,实在难以达到这个目标。
而且,他已经预感到,洪承畴以后会盯着固关,甚至已经渗透入陇右、西宁等,如果自己的主要力量被牵制在卡当城,势必被洪承畴所利用,一旦天命军东西两线作战,面对的又都是体量极为庞大的大明朝廷、蒙古黄金家族的嫡系后裔,天命军势必处于极为凶险的境地。
林丹汗主动和议,恰好给了天命军一个机会。
如果西线停战,达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和议,则洪承畴绝不会在短时间内再打固关的主意,上次兵败固关,他需要总结,需要积蓄力量,而且陕北盗贼也会拖住他的主要兵力。
李自成并不反对与蒙古人达成和议,问题是达成一个什么样的和议。
单纯从军事上来说,天命军应该算是小胜,至少伤亡的蒙古骑兵,数量远远大于天命军的数量。
在军事实力占优的情形下,即便天命军需要和平,李自成也绝不会达成“丧权辱国”的和议。
后世满清的那位“千古一帝”,明明在军事上取得压倒性胜利,为了安抚外敌,却将外兴安岭、贝加尔湖、西伯利亚等大片土地,以《尼布楚条约》的形式,拱手让给毛子。
这样的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在天命军的身上,哪怕是暂时的都不行!
不过,林丹汗主动着人前来和议,倒是引起李自成的警觉。
蒙古人究竟有几分诚意?昨日还杀得天昏地暗,大有一鼓作气拿下卡当城的架势,为何一转眼就派出使者?林丹汗会不会在麻痹自己?
如果林丹汗假心假意也就罢了,大不了整军再战,天命军耗不起,而伤亡更大的蒙古骑兵,应该更加耗不起。
万一林丹汗是真心议和,自己又能拿出什么条件?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又怎样最大限度地削弱林丹汗的力量?
李自成一上午都窝在大营中,一直在思虑着这个问题,但没有林丹汗的详细情形,这个火候实在难以把握。
午饭之前,李过前来求见。
李自成心中一动:难道双喜派出的游骑,已经得到了林丹汗的一些讯息?便在大营中召见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