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嫡庶争锋(十)

没一会定国侯就取了剑走了,临走前,告知李书凝关好门户,要小心。

定国侯走后,傀儡让人收拾了房子,待丫鬟都下去后,李书凝收了傀儡,自己才走了出去。

“阿依,去找大管事,让关好门户,派出巡逻护卫,一刻都不许松懈。”

“是,夫人。”

当年的贴身侍女小兰,早已被李书凝不声不响的给弄走了,如今她身边的人,陪嫁过来,却也都是忠心不二的。

李书凝去了世子那边,带上了孩子,回到了住处。

这场叛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平息,还是要注意他们会不会狗急跳墙,到时候祸害宣京的勋贵人家。

其实最后会如何,李书凝都不用想。

睿王和福王肯定会失败的。

定国侯这样的人物,剧情里叛乱,最终都落得那样的下场,就更别说睿王和福王了。

虽然睿王有丞相那边支撑着,然而姜家也是不差的。

第二天天刚擦黑,定国侯回来了,李书凝也知道了事情的大概情况。

太子发觉不对,立马派人来找定国侯。

定国侯手里有兵,驻扎在城外,城外有一支新兵,也有一支只有几百人的老兵。

那支老兵就是定国侯带过的旧部,皇帝让定国侯练兵,便让那些老兵带新兵。

此时宫里出事了,定国侯自然去了城外调兵了。

剧情里,只有那些老兵跟着定国侯造反了。

而如今,是为了救驾,自然那些新兵也跟进了城里。

原本睿王和福王也是知道这个情况的。

他们入了宫后,就让人守住了宫门,只要拿下皇帝,那么那支兵就没用了。

然而他们没能如愿,他们同样不知道有一支暗卫在李贵手中,之前的烟花,他们觉得诡异,却不知道是什么,错失了逃跑的时机。

他们最后撞开了内宫的宫门,李贵却已经带人从密道进了皇宫,守着皇帝了。

那些暗卫一点都不怕死,福王的那些人,死了不少,却也知道没有退路了,发狠之下,眼看着要成功了,定国侯却带着人来了。

睿王不甘心,他想了想,表面上答应收拾东西准备启程,实际上,却与福王(二皇子)私下联系了起来。

他们一旦离开宣京,那个位置就别想了。

福王当年曾领兵出征过,回到宣京后,虽然兵权交了出去,但是福王府中,却有一支私兵的,而睿王手中也有一些底牌,他可以带着那些人无声无息的进入皇宫。

而且事成之后,他也有办法拿捏福王。

福王却也觉得,自己手里有私兵,和睿王合作,倒也没什么,事成之后,就把睿王打发的远远的就成了。

两人各怀鬼胎。

时间到了十一月十七日,宜出行,几位王爷便要离开宣京,前往各自封地了。

李书梦至此都有些不敢置信,明明康王会成为太子的,为何他们会前往封地?

康王母妃只是个宫女,也没有宠爱,根本就没有势力,康王分到的封地自然也不是很好,在北方,又冷又荒凉,唯一的优点,应该就是大吧。

李书梦根本就不想去,可是不去又不行。

磨磨蹭蹭整理东西整理了很久,还是康王看不下去了,直接让管事的收拾东西,并且告知李书梦,若是舍不下宣京的繁华,那就留在宣京,回李家去吧。

李书梦这才不敢再说什么。

康王是最先出发的,速度也最快。

若说一开始,康王心里还有这一丝丝的野心的话,在娶了李书梦之后,莫名的有些想开了。

就如当初七公主对他失望一般,他没有自知之明,也没有识人之心,他这般尴尬的身份,乖乖听话,父皇心里还会存有几分父子之情,他可不是睿王。

寿王(四皇子)也听从了母妃的话,干净利落的走了。

安王(六皇子)年纪最小,只有十六岁,才成婚没多久,他虽然也不想离开,动作频频,甚至进宫找太后求情,然而却被皇帝狠狠臭骂了一顿。

如此,安王爷也老实了,离开了宣京。

睿王和福王爷很干脆的离开了,只是其他几个王爷不知道的是,这两位王爷,离开宣京后,却在宣京外的千秋山集合,并且在那潜伏了下来。

夜深人静,宣京里头已经宵禁了,然而,就是这个时候,北门却被悄悄打开了。

一群人悄悄进了城。

就如睿王所说,他有能力让他们的人进入皇宫。

便是宫门,此时也已大开,静待他们进去。

皇宫是分内宫和外宫的,后宫就在内宫之中。内宫和外宫的管理不同,负责的人也是不同的。

此时的皇帝,在皇后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