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大明的人口只需要突破三四亿,整个世界的颜色,就再也不会以白色为尊。
当然,在这个期间,也要斩断欧洲人向外探索的脚步,将他们局限在欧洲那一小块土地上。
这样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地让华夏民族,成为世界的主宰。
光是一个人口数量,就能让白人无法造反。
朱瞻基这才跟他们两个介绍了自己“得到”地球仪的经过,却刻意忽略了“麦哲伦”。
真正的麦哲伦还要几十年才会出生,现在过渡宣扬这个名字,只会让人对这里面的故事更好奇。以后的时候,想要掩盖也掩盖不了。
还不如现在就故意把“事实”搅混,让这件事变成一件历史之谜。
而且这样一来,还能把这件事安在一个华人身上,就说某某是受了朱棣的命令,探索天下的。
当然,这件事现在不能做,要做也要等到几十年以后。
朱瞻基现在拉拢郑和与王景弘,主要就是两个目的,一个是利用他们开始探索世界。
郑和是一个非常全面的人,大局观也很不错,亚洲,非洲,包括欧洲他都很适合继续联络下去。
而王景弘作为他的副手,能力有,经验有,不管是澳洲,还是美洲,都可以放给他去开拓。
而以后的开拓也不能再像现在,只是以宣扬国威为主,更应该进行全面的殖民准备。
在太平洋中心的各岛屿都要安置一直开拓队,这支开拓队用一两年的时间,掌握当地的季风,洋流,土质,然后为后期的移民统治做准备。
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借着朱棣的身体还能撑近十年,朱瞻基也想趁机出去溜达一圈。
这也是他最后的机会了,因为现在的大明皇帝在位,太子也在位,他这个太孙还有一点自由。
但是如果这两个人随便哪个不在了,他也就没有机会再出门了。毕竟,一个帝国的继承,比什么都重要。
郑和跟王景弘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离开两年不到的时间,大明的变化竟然是这么的大。
且不说地球仪和六分仪的出现,光是北征胜利,获得了一座用之不竭的铜山,就足以让人震撼的了。
而在应天府,竟然还出现了一个工业区!而这位太孙殿下,更是作为上天的第一人,飞上了天。
而朱瞻基跟他们讲的那些将士兵留在海岛上,测试天气,风向,洋流,更是让他们看到了一种系统化的征服海洋的可能。
是的,他们现在还惧怕深海,但是如果摸熟了海洋的规律,那个时候,还会惧怕吗?
(下一章,加快节奏了,绝不会让大家失望。)
夕阳西下,皇宫谨身殿中,朱棣打了一个呵欠,止住了郑和和王景弘他们两人的工作汇报。
“你们的奏章我已经看过了,此番能新结交西洲十一部落以我大明为主,此乃大功……不可不赏……”
朱瞻基和朱棣并没有按照后世的地理概念为地球上的大陆命名,美洲被朱棣更名为东南洲,东北洲。
澳洲被朱棣更名为南洲,非洲为西洲。至于欧洲,虽然朱棣已经知道了那边也有不少的悠久国家,但是并不认为那边就是一个单独的大陆,称作了西域。
原本的西域是指西北和中亚一大片区域,如今被朱棣更名为了西北。哪里的西北?当然是中洲的西北。
如今的亚洲,这一大片土地都被更名为中洲,大明是国号,但是在外交场合,已经人鸿胪寺命名为中国。
此乃是取中心之国之意。
在他的理想里,大明应该要成为世界的中心之国。
虽然朱棣说赏,但是也必须经过朝廷商议,出使之人,人人有赏。这一套程序已经三次经验,所以所有人并不意外。
看到打着呵欠的朱棣,看着他略显疲乏的表情,脸上下垂的赘肉,以及发福的身躯。
再想到幼年时看到的那个雄伟的身影,教他们学文习武时候的意气风发,郑和也不得不感叹,皇上老了!
“今日就到这里吧,明日朝会上,你们再为诸位大臣讲古。”
郑和低头长揖:“陛下,内臣闻听如今朝廷得一奇物,被称作地球仪。上面刻画了如今天下所有大陆和海洋,望陛下允许,容我二人观摩。”
朱棣笑了笑,指着朱瞻基说道:“就知道你们会对此物有兴趣,太孙也是日盼夜盼你们归来。你就跟太孙去吧,我这个老头子不奉陪了。”
即使郑和不问,朱瞻基也会带郑和看地球仪,还会将那大地球仪送他一个。
对于一位纵横四海的勇士来说,能够知道这个世界未知的一部分,可能会是他们毕生的愿望。
这个世界上那些没有被现代文明社会发现的区域,也才是他们这些人最想了解的地方。
这些秘密让他们知道,比其他任何人知道,可以发挥的作用都更大。
朱瞻基站起身来,向朱棣施了一礼,才回头笑道:“郑太监,王太监,随孤来吧。”
兴庆宫前殿西院,郑和和王景弘看着满屋子的地球仪,还有那通过剖圆法将地球仪上各地绘成的大型地图,登时被震惊的目瞪口呆。
他们站在那足有五平方米,已经与后世相差不大的世界地图面前,久久不能言语。
他们原以为自己已经走遍了世界的大部分区域,可是现在才发现,他们不过是在南洋的洗澡盆里打转。
后世的印度洋被更名为南洋,所谓的郑和下西洋,实际上应该改名叫郑和下南洋了。
而原本的太平洋被命名为东洋,大西洋被命名为西洋,北冰洋被命名为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