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跟前世的他很像,都是那种只愿意一个人统管全局的人,其他人该知道的自然会让你知道,不该你知道的绝不会让你知道。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是大权在握的满足感里面最重要的一环。
所以,还是不要破坏他的心情了,反正即使他不说,自己也能猜到一点。
回到宫中,朱瞻基就吩咐李亮。“你去让杨章德查一下孔诚的身份。”
而朱棣随后也接到了宗正府的报告,得知张辅企求两妃归省,朱棣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来这个小子也有沉不住气的时候,宣他明日武英殿觐见吧……”
他想了想又说道:“着人通知一下太孙,让他午时来武英殿。”
而第二天快到中午的时候,张辅在内侍的带领下刚到武英门,就遇到了等在门口的朱瞻基。
“由我亲自引英国公进去吧,你们退下。”
一众太监齐声应是,根本没有一个人反对。
张辅看着朱瞻基那年轻的脸,心中讶异朱瞻基的宫中的权势,这五年来,自己对这个皇宫的了解还是少了啊。
不过这个时候,他老老实实地拜见了朱瞻基,跟着朱瞻基谦让了一番,并排向着武英殿走去。
时间有限,张辅也不再绕圈子,直接问道:“殿下前些时日的提议可否还有效?”
“当然,在英国公你的名号改变之前,一直有效。”
张辅心中一动,口中谢道:“多亏了殿下相助。”
明代的封爵都是有地号的,如果张辅真的受命永镇交趾,那么他的封号肯定会改,这也是朱瞻基给他吃定心丸了。
朱瞻基却摇了摇头说道:“我这不仅仅是帮你,也是为了整个大明。交趾地势复杂,民族混杂,若英国公能将此地稳定下来,也是大功于大明。”
张辅虽然知道不该问,但是仍然忍不住问道:“殿下就不怕枝强干弱?”
“以大明一国对交趾一地,若还怕了,又怎能图谋天下?”
“狡兔死,走狗烹……”
朱瞻基笑道:“英国公不必试探于我,也无需忧虑。天下如此之大,若交趾稳定,这天下仍然还会有其他地区可图。也总有大明力量不能及的地区。例如那南洲,西洲,往返一次就需半年以上,那些地区,仅仅依靠朝廷,是管不过来的。”
这就等于明白地告诉张辅,哪怕交趾在他的治理下稳定了,朝廷想要把交趾纳入朝廷管理,也会给张家留一条后路,进行迁封。
所以听到这个承诺,张辅也就诚挚地说道:“辅愿为殿下执缰。”
这句话也是明白无误地投靠了。此时已经跨入了武英殿的大门,朱瞻基只是笑了笑微微点了点头,率先走进了大殿。
张辅自小随父跟随燕王,对朱棣的性格非常了解。这是一个胸怀广阔的一代帝王,但是同时,也是权力欲望极为强烈的独裁者。
虽然在他的麾下,不管是文臣武将都能获得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前提就是绝不能越权。
姚广孝为什么躲在和尚庙当一个僧侣司左善世,为什么跟儒家现在斗的头破血流,都不敢借用自己的身份,还不就是怕朱棣怀疑他心机。
太子因为跟不属于詹士府的解缙接触,还是因为公务,却把解缙投入大牢,而太子也被圈禁半月。
朱棣将权力看的如此重要,为什么到了太孙这里就变了?
现在不仅把大明的水师全部交到太孙的手里,竟然把锦衣卫也交给了他。
这个时候,张辅已经知道了,这绝对是有个诱惑在吸引着朱棣,有一个大计划在酝酿。
而朱瞻基就是完成这个计划的人。
他闭上了眼睛,仔细回想起了跟朱棣接触多年的点点滴滴。因为安南之战,他已经有五年的时间远离朝堂了,虽然各方面的信息依旧流通,但是与他亲自接触是完全不同的。
张伯和张軏都不敢打断他的思维,静静地等待着。
张辅虽然闭着眼睛,但是仍然习惯性地捋着自己的胡须,然后他突然又想通了一点。
自己比皇上还小了十几岁,自己都已经四十一岁了,而皇上,已经五十五岁了。
皇上也知道自己老了,所以在培养太孙这个继承人。
但是,能让皇上如此放权,必定不止如此。
消失在大明的锦衣卫,纪纲是反常,囤积的商品,地球仪,水师改为海军,太孙亲领海军。
张辅已经完全想明白了,在已经征服了草原之后,皇上将视线已经投向海外了。
那个在谨身殿看到的硕大的地球仪,想着那些广袤的世界,张辅的心里突然间也是豪情万丈。
一时之间,交趾似乎也不重要了,天下如此之大,又何必一直恋栈那个小小的交趾呢!
但是很快他又清醒了过来,天下之大是大明之大,是皇上之大,不是他张氏之大,不是他张辅之大。
张氏能期待的,他能期待的,只有交趾。
一时之间,他似乎有些明白了过来,太孙为什么能舍得让张家永镇交趾了。
因为太孙的眼里,已经远远地超越了交趾,超越了南洋,变成了整个天下。
睁开了眼睛,他开口说道:“派石榴去宫中递帖子,就说请昭懿贵妃和敬妃归省,看宗正府如何安排。”
张伯问道:“如此大张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