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夏收满钵金

农园似锦 姽婳晴雨 3180 字 2024-04-21

“刘管事,我们家也是头一年种头一年收获,手中的种子不是很多,只能给你们匀出五百亩祭田的种子。”一亩地需要十五到二十斤种子不等,周家光祭田就需要近万斤的种子。余家庄子总共收获了七万斤的种子,再让刘管事说下去,光周家一家就要把良种分去三分之一。心中略一计算,余海赶忙打断了周家这位管事的话,开口道。

刘管事一听,只有五百亩祭田的种子?那老太爷给的任务,他只算完成了一半?还要再争取多一些种子时,余海却咬定了只能给一万斤,其他的免谈!

余小草在一旁微笑不语,如果周家大房对周小三好一些,或许她就帮周家说情,多卖些小麦种子给他们了。可周家大房一屋子奇葩,没少欺负周小三孤儿寡母的。周家大老爷,还时不时地摆出当爹的谱,想要拿捏周家二房。他们的庄子粮食颗粒无收才好,她管他们去死!至于周家二房名下的田地,只要周小三开口,她爹还能不给他面子?

那边,良种的价格已经谈好了。既然良种的产量比起普通小麦能够增产一倍,那么价格上至少要番上好几番。例如,普通小麦种子十十文一斤,一亩播种二十斤,那就是二百文。一亩良田能收获三百斤小麦,小麦市价一斤五文钱,那就是一亩地能收获一千五百文,是投入的七八倍。

她家用普通的小麦种子,就能产出六百斤的高产,如果是明年换成良种的话,产量肯定只高不低。就按亩产六百斤算吧,一亩地就有三两银子的收入,那她一斤种子收五十文,应该不过分吧?

刘总管心中的算盘噼里啪啦一打,脸上挂着笑,道:“余老爷,这价格是不是高了些?你看,你家良种只不过比普通种子增产一倍,而价格却高出五倍。你这也太漫天要价了吧?”

余海也觉得自家闺女定价高了些,他只是笑了笑,没接话,把目光投向了自家小女儿。

余小草给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笑眯眯地对刘管事道:“刘管事,我给你算笔账,你看看这买卖划不划算。普通小麦种子,一亩地只能有一两多银子的产出,而我们家的良种小麦,一亩地却有三两银子的收入。普通小麦,需要二十斤种子,我们家的良种只需要十五斤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你投入七百五十文,能换会三两银子一亩的收入,净收入是两千二百五十文。五百亩祭田的话,就是一千一百二十五两的收入……如果只用普通小麦种子的话,你们顶多能收入六百多两,这可是多出将近一倍的银子啊!”

刘管事从身后伙计那儿拿了算盘,噼里啪啦一算,果然如此,相同的田地,产出的银子却多出将近一倍,这买卖不做的是傻瓜!

朝廷的军队,是在倭寇退走的第二日到的。领军的是曾跟着阳郡王一块儿出海的方大统领,被任命为镇海大将军,带领精兵一万,镇守津卫府沿海一带。

不但如此,还在沿海一带,每隔十几公里就设置一个百户所,有上百名士兵守卫,要求每隔百户所设置一个瞭望塔,有两人轮流瞭望海面。东山村附近就设置了这么一个百户所,瞭望塔设置在小草她们经常去赶海的一处海边山崖上。

那队士兵从东山村外经过的时候,东山村的村民们只敢远远地看着,怕惹祸上身。村长担忧的是,百户所离东山村那么近,怕这些士兵时不时道村里耀武扬威,索要财物!如果小草能看穿他的心思的话,一定会告诉他:村长爷爷,您多虑了。咱们村有阳郡王这尊大神杵着,再借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在老虎嘴上拔毛!

百户所设置在隔壁村遗址上,村子里已经撒了放瘟疫的药材和石灰等物。士兵们把村子里幸存的房屋收拾出来,当做是营地。每天往返于山崖和营地之间,辛勤地建造着瞭望塔。瞭望塔不但起瞭望的作用,当发现海面有情况的时候,此时就会燃起烽火,将讯息传达出去。

余小草偶尔去海边潜水的时候,远远地望向山崖,那里的瞭望塔进度迅速,一天一个样。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她总觉得山崖上有道目光追着她。难道,百户所的士兵,把她当作了监视对象?打那以后,小草不太敢在山崖附近潜水赶海了。怕被那些时刻盯着海面的士兵发现自己的秘密,她总会在下水后,让小海豚把她驮到深海处,才敢露出海面。

今年,周家进贡的海珍分量增加了,小草不得不趁着空挡多下海几次。每次她都收获满满,有时候还会带回大龙虾和一些深海鱼类给家人加餐。

住进赵宅之后,距离别院更近了。更方便朱俊阳过来蹭饭了,每年夏天,他就有口福了,好吃的海鲜层出不穷。像什么“海胆龙虾卷”“碳烤三文鱼”“金枪鱼生菜饭卷”“香煎黄花鱼”“蚝汁烤银鳕鱼”……这些他见都没见过的菜式,吃得他连连感叹:如果离了小草丫头,他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于是乎,为了他将来的口腹之欲,阳郡王缠余小草缠得更紧了。

东山村的房子才刚刚打好地基,庄子上的冬小麦已经成熟了。余海把监督造房的任务,全权交给三舅哥监管,他带着大儿子小女儿,再加上阳郡王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赴收割第一线。

当然,收割麦子不需要他这个做东家的亲自出手。庄头站在他的身后,满脸带着喜气跟东家汇报麦子的长势。今年田里的麦子长得尤其好,麦穗比隔壁的庄子大了一杯不说,还粒粒饱满。根据他多年的经验,麦子的产量估计能突破五百斤!

要知道,现在可不是动辄千斤产量的前世,小麦的产量一般在二百到三百斤不等。超过三百斤已经是高产了。五百斤的话,只怕是前所未有的神话了!余海这个田地的主人表示很满意,口头对庄头一阵夸奖。

在收割之前,余小草要求佃户们,把麦田里麦穗比较长,而且特别饱满的穗子,割下来单独放在一起。来年种麦子的时候,把这些作为种子,单独开辟一块地种植,看看产量能不能再创新高。亩产五百还达不到小草心中的目标,如果亩产能够像前世那样达到上千斤甚至更多,那么大明的百姓何愁不丰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