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柱媳妇闻言,犹豫了片刻,才道:“既然当家的你也这么说,那这些钱咱们收下?”
刘栓柱跟余海一样,是个疼宠孩子的:“咱家慧芳、小英和铁蛋儿都是能干的,一人奖励他们十钱当零花!再买几斤白面儿,去大海哥家割两斤韭菜,晚咱们吃菜盒子!!”
三个小的一听,马蹦起来欢呼。栓柱媳妇笑瞪了男人一眼:“你呀,有你这样惯孩子的吗?做菜盒子算了,还给什么零花钱!小孩子手松,转眼能败活了!!”
刘慧芳把十个铜板放进自己绣的小荷包里,闻言有些不服气地道:“娘,您这话我不同意!!小草妹子我还小呢!她家的钱都是她在掌着,也没听说她乱花一个子儿。还有小沙(余航小名)和小莲,自己挣的钱都是自己存着的,连小石头也有自己的小金库。他们哪个乱花钱了?”
英子也点头附和道:“是啊,是啊!小草好厉害的!!她说:钱是挣回来的,不是省出来的。能花钱才能挣钱!!你看小草家花钱,从来不手软,灾年谁家白米白面的吃着,顿顿都有肉……”
栓柱媳妇在闺女脸捏了一把,道:“咱谁能跟小草那丫头?那丫头是个金脑袋,随便转一转能想出个生钱的法子。英子,你要是能得她的一半,咱家让你掌钱!”
英子想了想,有些气馁地道:“我脑子不如小草好使,想不出赚钱的法子来……”
刘慧芳迟疑了片刻,把自己琢磨了好久的念头,说出来让大人们掌掌眼:“爹,娘!我想抓些小鸡崽子回来养着!我听小草说了,她们养猪是为了在府城开个卤菜店。我寻思着,卤菜店不能光买卤猪肉啊,卤鸡卤鸭什么的,也应该做些搭配着卖吧?咱们村里没多少养鸡的,咱要是把鸡养起来的话,不愁卖不掉……”
刘栓柱停下手的活计,仔细地思考着,缓缓地点头道:“闺女说的有道理!!”
“有道理啥?孩子异想天开,你这个当爹的也跟着瞎搀和!养鸡,谁不想养?养大了是不卖掉,也能下蛋生钱。可关键是,谁家有余粮能养得起那一张张嘴!!”栓柱媳妇觉得男人和闺女,都是不靠谱的。
刘栓柱想了想,道:“不行的话,我借大海哥的马车,到远点儿的地方买车麦麸回来。再搭配着野菜啥的,以咱家的条件,养百八十只鸡,应该还是可以的。”
去年跟着余海猎了几次鲨的刘栓柱,手里有钱后,把自家的房子翻盖了,圈了个大大的院子。现在院子的一边种了蔬菜啥的,另一边用石头垒个矮墙,再搭几个草棚子,是一个大大的鸡圈了。
本书来自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的生命力最是顽强,此时正是春暖时节,村前村后,山山下,最不缺的便是各类野草野菜。村里半大的孩子,到山下不一会儿也能割一筐。
余家人手不够,但村里闲着的孩子多啊!如果按一钱两筐猪草的价格,应该有不少孩子原因赚个买零嘴儿的钱吧!
余小草这么一分析,余家下也觉得养个一百来头猪,好像并没有多大问题。三位舅舅依然帮着到外地下乡收猪崽子。没多久,养猪场盖好了,高大整齐的院墙,一排排崭新宽敞的猪棚,从山用竹筒引下来的山泉,汇聚在用石头砌成的池子里……一切都准备停当。
小猪们被安置进了自己的新家,每个猪棚里放进去五只肥嘟嘟的小猪,二十个猪棚还空着一半呢!
小莲和大舅妈母女,从码头撤了下来。去年的蝗灾,对码头的生意冲击很大。首先,卤菜的生意做不下去了,因为开春后屠户们收不到生猪,猪头猪下水偶尔才能碰一次。
虽说她家不缺粮食,可家家恨不得把一个铜板掰成两半花,哪里舍得家里孩子婆娘都饿着呢,自己买一碗面坐下来享受?
本来大舅妈和表姐柳飞燕已经回了西山村,听自家男人说,余家要办个养猪场,想让她来帮忙,心里早惦记着呢。这不,养猪场刚建成,她便收拾包袱带着小闺女,住进了养猪场的房子里。
目前,猪崽子还小,食量不大,数量也不算太多。大舅妈母女、小草姐妹,还有越来越精神的老余头,拿了镰刀,背着筐子,在养猪场四周随便转悠一两圈,能打够每天的猪草。更何况,还有刘家的三个表兄妹不时来帮忙,人手足够用的。
为了保证猪长得快,光喂猪草肯定是不够的。余家储备了一冬的粗粮,根本没怎么动。有白米白面,谁还想吃粗粮啊!去年抢收的红薯,都晒成了红薯干。
玉米去掉种子还剩千把斤,都磨成了粗玉米碴子,留了一部分熬粥喝,其他的都拿来喂猪了。要是被户部尚书那个老顽固知道,余小草拿玉米喂猪,肯定气得死过去又气活过来!
还有不少豆面、黍面等粗粮,堆在仓房里。老余头心疼粮食,怕粮食过夏生虫子,每天看到这些都唉声叹气的。
余小莲和大舅妈母女,负责煮猪食。养猪场的一个角落里,一排竹棚里五个灶眼五口大锅一起工作,三个人都是做惯了厨房活计的,煮五六十头小猪吃的猪食,难不倒她们。
余小草每天都来帮忙,最主要的任务,是给水池加入灵石水。用浓度极淡的灵石水煮猪食,猪爱吃,而且不生病,长得也快!
京的朱俊阳,知道了她办养猪场的事,让人送来了几十头小猪,和几车米糠、麦麸和黍面这样的粗粮。养猪场的小猪,此时已经增加到一百二十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