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到了春种的时节。站在山坡,随处可以看到大家忙碌的身影。东山村的村民们,大多种的是番薯。余家的十几亩地里,却时不时招来好的目光。
原因很简单,县令大人亲自接见了东山村的村长,并且郑重告诉他,余家是替阳郡王试验种植西洋作物的,一定要积极配合,协助看管,坚决杜绝偷盗现象。
村长回到家,郑重其事地召开了全村大会,把保护“试验田”的工作作为全村第一要务,一定要落到实处。村长怕不保险,还恐吓道:“若是余家地里的作物出现任何闪失,耽误了郡王爷的事,咱们全村的命都不够赔的!”
得!关乎全村人性命的大事,难怪村民们都关心不已。但是,怕影响余家的种植,他们只敢远远地看着。为了防止作物被破坏,村里还城里的夜间巡逻小组,晚的时候把余家的十几亩地守得连只蚊子都飞不进去。这样一来,倒省了余家很多事。
余家今年的瓜田,扩大了一倍。除了作为“试验田”的十一亩,其他都种了西瓜。种西瓜较简单,把瓜种埋进土里行了。为了提高出苗率,小草先用灵石水浸种后,才拿出来播种。六亩地西瓜,余家人加一个免费劳动力——王二狗,忙活了两天,终于完成种植。
种植玉米,也采用浸种的方法。玉米的种植,要注意植株的距离,种太密,不透风又得不到阳光,玉米长不好。种太稀,产量会降低。好在小草前世有种玉米的经验。
田地已经翻好,而且施了粪肥。小草拿着小锄头在松软的泥土刨个浅浅的坑,柳氏跟在后面,往坑里放一粒种子,然后用脚把土推到坑里埋种子,余海拎着一桶水,往坑里浇水……一家三口配合的很是默契。
十亩地,全指着一家三口的话,要忙好几天才能种完。第一次尝试种玉米,一家人都亲力亲为。刨坑的活儿看着简单,其实不轻省,腰总要弯着,手里的锄头也要攥紧。一天下来,小草累得直不起腰来,手心里也磨出几个血泡,挑破的时候疼得嗷嗷直叫。
柳氏用烤过的针,小心地挑破小女儿手的血泡,余海在一旁心疼得直吸气。房子镇拿了最好的伤药,给干闺女涂了厚厚一层,还用纱布把小草的手裹得跟猪蹄似的。晚吃饭的时候,像个重伤员似的,被珍珠喂进口。
柳氏看着娇弱的小闺女,不忍地道:“刨坑的距离,娘已经记住了。草儿,你明天别下地了,在家歇着吧!”
余小草连连摇头,道:“不行!指着爹和你两个人,啥时候能把玉米给种下去啊!我的手是没干过重活不习惯,过几天磨出来好了!”
房子镇不同意,道:“你手的血泡刚挑破,明天再磨的话,非脱一层皮不可。干脆,我请两天假,去地里帮忙吧!”
{}无弹窗
平时夕阳刚刚没入西山的时候,余小草姐妹俩已经到家了,今日天色已经黑透了,还没见俩人的影子。余海坐不住了,从马棚里把马牵出来,套鞍,骑着出了村。
走在半路,遇见了从码头回来的爷仨。房子镇骑着高头大马,举着火把在前面引路,后面是坐在驴车的小草姐妹。
余海见姐妹俩平安无事,松了口气,关心地问道:“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小莲略带兴奋地抢在前面,叽叽喳喳地道:“爹!远渡西洋的阳郡王回来了,带来好多咱们大明朝没有的东西。他还送了些种子给小妹,让小妹帮他种呢!”
余家跟房家走的近,晚饭一般都在一起吃的。房夫人跟靖王妃走得近,自然也知道靖王妃多么盼望小儿子平安归来。余海听了,点点头道:“平安回来好!免得王妃娘娘老惦记!小郡王回来,跟你们迟归有什么关系?还有……小郡王给草儿种子让她帮着种,啥种子?咱能种好不?”
小莲远远地看了一眼阳郡王,还沉浸在能够看到活的王公贵族的兴奋,闻言道:“阳郡王从西洋南洋带回的货物太多了,码头工人们一直卸到很晚才卸完。工人们为了节省时间,是轮换着吃晚饭的。不吃饭,哪有力气干活?我们等最后一批工人吃完饭才收的摊。”
歇了口气,小莲又继续道:“阳郡王给小妹的,是咱们大明朝从来没见过的种子。一种金灿灿,跟金豆子似的,叫‘玉米’,一种圆不溜秋,跟番薯有点像的,叫‘土豆’!小妹都能提前两个月种出蔬菜,还有啥种不出来的?”
大明朝没有的新鲜物种,那可是连皇都非常重视的,要是自家闺女种坏了,可不是件小事情。余海有些担忧地道:“草儿,你觉得呢?能种出来吗?”
余小草满不在乎地道:“别担心,我一看到这些种子的时候,脑子里有它们的种植方法,跟以前经常种似的!肯定没问题的!不过,爹!小郡王给了我十来亩地的种子,咱家哪有那么多地啊!”
“地不够?那买啊!我听说村里有几户人家要卖地呢……只不过,咱们村附近的地,都是不太肥的沙土地,也不知道适不适合种这些金贵的种子!要是在镇买的话,又离得太远,不好照顾……”说着说着,余海有些为难的皱起了眉头。
小草想了想,道:“先把村里的买下来再说,最好是能连成片的,否则不好看管。镇那边,也找人看看,如果有合适的地,也买下来。自己不种,还可以租给别人种!这两种作物,都是高产的,而且不太挑地。等秋后收获了,明年咱们可以大面积种植!”
余海见小女儿语气肯定,便不再犹疑。做生意、种地,似乎没有能难得倒小女儿的,西瓜以前他们家没种过,不是长得挺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