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莲拿着自己的私房钱,赶着驴车去集市采购碗勺筷子之类的用品。余海在紧张地搭建草棚。目前只需要能遮阴的凉棚,所以搭建起来简单多了,只要把死角的竹竿固定好,在弄个棚顶,差不多能使用了。房子镇在港口那边巡视了一番,回来帮忙搭棚子了。
而余小草征用了干爹的爱马,骑着往调料作坊方向而去。周三少最近去了京城,忙乎珍馐楼第二家分店的开业和调料铺的事情。掌管作坊事宜的是周大管事。
周管事是知道小草跟自家少爷关系的,听她说要借些硝石,自然二话没说,取了足够她用一个多月的量给她。小草客气的几句,并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又飞快地一路疾驰回了码头。
在房子镇和他两个收下的帮助下,凉棚已经搭得差不多了。凉棚设在老刘头面摊隔壁。今天是老刘头最后一次来码头,他准备无论面摊能不能转让出去,都必须结束码头的生意。
码头面摊的生意一进夏天,进入淡季,儿子那边又催得紧,所以余海一根他提要接手面摊的生意,老刘头只要了碗筷钱和剩下食材的本钱,低价转让给余家了。
余小草回到码头后,见隔壁的面摊已经转让完毕。便把桌凳摆放好,凉粉和调料也都搬到合适的位置。面摊旁有一口巨大的缸,里面是老刘头前两天用剩下的水。
小草把硝石按照一定的例,放进了那口大缸,不一会儿一层细细的薄冰便渐渐形成。小草忙把自家装着凉粉的铁皮水桶,放入了大缸之。铁皮传导速度较快,很快凉粉冰镇完成了。
搭好棚子的房子镇和余海哥儿俩,抹了一把脸的汗珠,接过闺女手凉冰冰的凉粉,吃到肚子里那真是透心凉啊!怎一个爽字了得!!
余小草见带的凉粉不多,便让余海用面摊炉子升了火,又熬了一锅海毛菜。她见码头工人们顶着烈日劳作,听不容易的,便在水里加了一两滴灵石水。别看只有一两滴,却能起到解暑消渴、强身健体的作用。而加了灵石水熬煮海毛菜,却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来用单纯的水煮海毛菜,要两个多时辰,相当于四个多小时。而加了灵石水后,海毛菜更容易煮化,不要一个时辰能做出一锅凉粉来。
余小草见时间还早,便让干爹用面摊里剩下的面粉,和了一大盆面。擀面条是余海的拿手绝活,劳做惯了的男人,手劲本来大,揉起面来更加劲道。小草的俩爹,在宝贝闺女的指挥下,被使唤得团团转。而他们却甘之如饴,即使汗流满面也乐此不疲。
很快,一锅面条煮好了!小草从水缸里取了一盆冰水,把煮熟的面条倒进去,冰镇着待用。
这时候,小莲赶着小驴车,把采购的碗筷用品买了回来。又一阵兵荒马乱地清洗,一刻没闲着的余家人,很快迎来了一批客人。
打头的是已经升为工头的老郝,他在凉棚下找了一个位子坐下来,一边用褂襟擦着汗,一边笑着对小草道:“小莲,今天有什么好吃的?卤猪头算了,太油腻,没胃口吃!”
小草冲他甜甜一笑,道:“郝大叔,您又认错人了!我不是小莲……郝大叔,今天没有卤菜,天太热肉菜不能搁。不过,今天有消暑开胃的凉粉和凉面,要不要尝一碗?”
老郝是小草最早的客人之一,对小草的手艺深信不疑。他点头笑道:“是小草啊!你看我,总是分不清你们姐妹俩!!你说什么?有消暑开胃的吃食?给郝叔来一碗……这天,真他娘想热死人啊!”
刷好碗筷的小莲,忙到大缸那儿,踩着板凳从里面取出一块凉粉,麻利地用小刀切成小方块,放入碗,面又放了些黄瓜丝,淋小草调配好的调料。然后把这碗凉粉端到老郝面前,笑盈盈地道:“郝大叔,尝尝味道怎么样?如果您口味重的话,桌有醋和辣椒油,自己搁。”
老郝惊地发现面前的凉粉,散发出阵阵凉气,让热得头晕的他骤然间精神起来。他顾不拿勺子,顺着碗沿“呼噜”喝了一大口。一股沁凉的感觉,从口直达心底。
老郝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三两口把碗里的凉粉喝了个干净。他缓缓地呼出一口气,感觉自己的毛孔张开了,透出一股凉爽的感觉来。那滋味,实在是太爽了!!
“小莲,给郝叔再来一碗!”凉棚里的人见老郝吃得欢实,也纷纷问了价钱,一人要了一碗。老郝冲着忙碌的小莲,喊了一嗓子。
小莲答应一声,手脚麻利地装碗,放调料,然后递给自家老爹。余海和房子镇沦落成跑堂的了。没办法,谁叫生意越来越好呢!俩当爹的,一边忙活一边美滋滋地想着:自家闺女是厉害,无论做什么都一路畅销!
小草那边的凉面,也开了张。相较于爽口的凉粉,凉面是优势是挡饱。味道,有小草在自然不会差的!冰镇过的面条,加脆脆的黄瓜丝,再用葱、蒜、香醋和辣椒油一拌,吃了绝对开胃!不过,相较于凉粉这种新鲜吃食,凉面的销量显得差了许多。
不过,第一批凉粉很快销售一空,而第二锅还没有熬制完成的时候。凉面成了码头工人们的宠儿,哪怕是因暑热而坏了胃口的人,吃了一碗清凉可口的凉面,都瞬间变得精神起来。
火爆的生意,使得余家人忙得像个陀螺。余海不停地和面擀面,小草站在炉灶旁汗流浃背地下面、捞面、冰镇面,小莲则招呼着络绎不绝的客人们。
幸好码头工人们吃饭不再同一时间,否则爷几个是有三头六臂也未必能忙过来。码头工人们都是趁着忙完一条船的空档,过来匆匆吃顿饭的。他们口耳相传,很快整个码头都知道余家小姐妹,又弄出显现吃食了。这种吃食不但美味而且特解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