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赏赐

农园似锦 姽婳晴雨 3347 字 2024-04-21

“我越来越看不清你了!有时候,你给我的感觉,就像个邻家小妹妹,有一手好的厨艺;有时候吧,又让人捉摸不定,好像没什么是你搞不定的!你跟我说实话,你不会是你家捡来的吧?其实,你是某个世家失散民间的千金吧?”周子旭脑洞大开,不由自主地问了出来。

余小草瞪圆了明澈的双眼,狠狠剜了他一眼,没好气地道:“你才是捡来的呢!我是货真价实的余家千金,不信,我爹在这儿呢,你问他!”

余海也瞪着跟闺女相似的眼睛,瓮声瓮气地道:“我家草儿,是我和她娘嫡亲的骨肉!!怎么可能是捡来的?周公子真会说笑!!”

周子旭也觉得自己有些失礼,陪着笑道:“是我失言了!不过,余叔,你们余家祖上不会是没落世家贵族什么的吧?或者,是前朝御厨?”

余海摇摇头,肯定地道:“我们余家八辈贫农,世代以捕鱼为生,跟世家什么的,根本沾不上边儿!至于我家草儿的厨艺,只能说她很有天分,很多方子都是她自己想出来的!!”

周子旭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不到九岁的渔家小女娃,能吃饱就算不错了,怎么可能琢磨出用复杂香料做配方的卤菜呢?

余小草见周三少再次看过来,细细地打量着自己,目光中写满了不信。她耸耸肩,道:“如果我说,这些方子都是我梦中受人点化,你信还是不信?”

周子旭却点点头,果断地道:“信,为什么不信?”

余小草一愣之下,展颜一笑道:“那不就得了?或许是天上的食神或者厨神什么的,见我余小草天赋过人,起了爱才之心,所以才在梦中指点于我呢!”

周子旭挑挑眉。余小草在他心中更显神秘了。

好吧,言归正传:“小草,那个卤猪头肉的方子,我们珍馐楼也买下吧!以后你们除了自家做,别再告诉别人了!呶,这是三百两银票,你一并收好!”

“方子我已经卖过一次了,一方哪能卖两家?好在刚刚那贵人只不过买去自己吃用,也不限制别人以此来做买卖!你要觉得有用,就拿去呗!”

余小草并不是见钱眼开的,对她来说,再多的银子,都不如一个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的至交好友。而周三少,目前来看,值得一交!

周三少对余小草更加佩服了。在他看来,余家目前最缺的,就是金钱了。码头上的生意是不错,可毕竟是小打小闹,一天不过百十文钱。

三百两银子,她们在码头卖上好几年卤菜,也未必能赚得到。而小草却说拒绝就拒绝了,仿佛那不是三百两,而是三文钱而已。这样仗义疏财的朋友,到哪找去?

————————————

又快到周末了,兴奋!今天还有一章哦!

{}无弹窗

余海生怕自己胆儿比天还大的女儿,提出什么非分的要求,忙替她应道:“小女手艺粗鄙,能得大人们赏识是她的福气,当不起大人们的赏赐!”

太上皇此时龙心正悦,抚着自己花白的胡须,看向余小草的眼神,仿佛一只窥伺猎物的老狐狸:“爷说话向来一言九鼎,说赏必须赏!小丫头,想要什么尽管说,没有爷搞不定的!!”

余小草见对方老顽童的性子又上来了,当即好了伤疤忘了疼,胆子又肥起来了,瘪了瘪嘴巴,道:“五爷您牛皮吹得有点大了!”

太上皇一个眼神阻止了想要发飙的侍卫统领,依然一副笑呵呵的表情:“丫头,你说说,五爷吹什么牛了?”

余小草见五爷并没有发怒的迹象,给自家老爹一个安抚的眼神,笑得一派天真地道:“五爷,您刚刚说我要什么您都能赏我。上打昏君下打朝臣,可以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您有吗?能够免除三次死罪的免死金牌,您有吗?如皇上亲临的玉佩、令牌啥的,您有吗?”

“小草!!不可胡言!!”余海听了闺女的话,快要晕过去了。

太上皇却不以为意地摆摆手,道:“童言无忌!小丫头,你是听说书听迷了吧?咱们大明朝有尚方宝剑、免死金牌吗?有的话,五爷肯定能给你弄来!!”

余小草见老爹吓得嘴唇都白了,便不再挑战老爹的小心脏了,她挂上腼腆的笑,道:“是呀!那些说书先生都是这么说的呀?原来书文中都是骗人的呀!”

“也不一定都是骗人的,野史中曾写过佘老太君的龙头杖,就可以上打昏君下打权臣!嗯,嗯!的确是可以鞭策上位者……”太上皇陷入沉思:要不要给家里那个臭小子弄个紧箍咒戴戴呢?

吴县令似乎瞧出了什么,便谨慎地道:“五爷!野史毕竟是野史,未必就符合史实。再说了,赐予臣子‘上打昏君下打臣’的权利,不过是因为当时宋朝皇帝很清楚自己子孙的性格,需要臣子的督促和鞭策。当今圣上英明神武,何须多此一举?”

这马屁拍的!太上皇龙心大悦啊,家里那个臭小子,虽然继位的时候心不甘情不愿的,作为皇帝他比自己强。民间说自己是马上皇帝,只适合打江山,他家那臭小子别看臭毛病一大堆,守江山可比他在行多了!

“好了,不扯这些有的没的了!小丫头,这赏赐,你到底是要不要了?”太上皇回味着卤猪头的味道,眼珠子转啊转的。

余小草在吴县令和侍卫统领警告的目光中,不敢造次,老老实实地道:“五爷,您看着随便赏点呗!我不挑的!!”

“哈哈!好一个不挑!!”太上皇哈哈大笑,道,“你小丫头挺对爷的脾气的,要不……我认你当干孙女吧……”

“使不得呀!”

“五爷,望你三思啊……”

吴县令、大总管和侍卫统领,不约而同地出言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