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赶海儿

农园似锦 姽婳晴雨 2212 字 2024-04-21

六月时节,阴云笼罩的东山村,空气闷热而潮湿。只穿着一件单衣的余小草,拎着小竹篮,努力跟上老爹的脚步。

余海又高又壮,目测怎么着也得一米八朝上。八岁的余小草,因长期病弱,跟比她只早一刻钟出来的余小莲相比,还矮半个头。小短腿已经尽力往前赶了,还是很快被落下一大截。

不时关注着孩子们的余海,发现了小女儿的窘况。哈哈一笑,单手把她抱起来,搁在肩膀上扛着。

余小草初时有些紧张,又略显窘迫。她心理年龄都快赶上余海了,还被当孩童似的对待,就连五岁的小石头都没这待遇。小草忍不住脸红了。

身为大哥的余航,也在默默地观察着体弱的小妹。见她脸红红的,便把竹篾编的小草帽递到她手中,关心地道:“小妹,虽说今儿是阴天,你长年不见太阳,还是很容易晒伤的。看,脸都红了。”

古时候都是农历计时的,六月天也算盛夏了,海边即使是阴天,紫外线强度也不低。不过,余小草的脸色可不是晒出来的。

大潮汐对于靠海吃海的东山渔村人来说,是难得的增加创收的机会。有经验的老渔民,早就摸清了退潮的时间。今天最低潮在午时左右,滩涂上已经布满了赶海的男女老少。

余海一家来的晚了,好的位置都被其他人占去了。小石头有些失望地嘟哝着:“要不是大伯娘做饭迟了,那些好位子肯定是我们的。”

余海摸摸他的小脑袋,笑着道:“别泄气!爹知道一个好地方,那儿保证没有人!”

余海说的好地方,是一片临崖的海礁石。这片礁石地势较险,平日里被海水覆盖,涨潮时海浪滔天。只有大潮汐的时候,才会显露出来。而且,此地距离村子比较远,一般人想不到往这边来。

这片海礁石看着险恶,其实就从崖边进来的那一点地势不好经过而已。但对于余海来说,却如履平地。他帮着孩子们一一通过难走地带,绕过一段山崖,眼前豁然开朗。

{}无弹窗

“怎么就晕倒了?大夫咋说的?”二媳妇衣不解带地照顾小孙女,老余头是看在眼里的。

“奶奶没让请大夫,说我娘只要睡一觉就行了!”余小草瞅准时机上眼药。

“胡闹!一会吃过饭,把尤大夫请来给老二媳妇看看,别小病拖成大病。”老余头皱着眉头,硬把豆羹喝完,抹了抹嘴道。

张氏不情愿地嘟哝着:“请大夫不得花钱啊!老三马上要参加县考了,要到县里、府城考试呢!钱都花老二他们家,凑不齐盘缠,老三能不怨你……”

老余头眉头皱得死紧,把筷子拍在桌上,道:“咱家哪有你说的那么困难?每年光老二打猎赚来的钱,也得有十几两。更别说每天打渔的收入了!老三考了这么多年,连个童生试都过不了。我看还是别读了,省下钱买几亩地,下来种田得了。”

以老余家的条件,如果不是十几年如一日地供着老三读书,即使每天精米白面敞开着吃,都绰绰有余。先生的束脩,镇上的房租和吃用,足以拖垮一个中等农家。

“什么?老头子!算命先生可说了,咱家有出官老爷的命啊!我还指着老三给我挣诰命呢!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把他供出来!!”张氏虽说有些怕老头子,为了儿子的前程、自己的荣耀,决定抗争到底!

老余头瞪了老伴儿一眼,倒也没再继续说下去,把手里的碗一扔,瓮声瓮气地道:“我去收拾那三亩旱地去!对了,小莲,给你娘下碗白面条,埋两个荷包蛋。这几天她也累得够呛!”

“哎!谢谢爷爷!”余小草响亮地抢着答应,笑眯了眼睛。

“小莲——小莲你个死丫头,在屋里磨叽啥呢?没看到变天了啊?赶紧把晾的衣服收了!!”每天,余小草都是在奶奶尖利的叫骂声中醒来。

被婆婆奴役惯了的柳氏,习惯性就要起身。被余海阻止了:“你歇会儿!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