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从地面上两尺高处起阁楼,阁楼下部墙脚向内收,跟地面形成一个斜斜的角度,墙面抹得光滑,防止耗子蛇虫顺墙爬进仓库里。
两尺多厚的夯土墙,顶上茅草遮盖得密密实实,白灰抹墙,干燥通风,下雨也不会受到影响,正好用来存放粮食。
阁楼个地下的地窖中间用木板隔开,地面上抹好几层白灰,免得返潮影响到阁楼。
仓库的门窗都窗上毛竹片编成小格子,能通风,耗子钻不进。双层木门,内外都悬挂厚实的干草帘,挡风保温,以免走了气,到冬天冻坏里头的瓜菜粮食。
既是有了规划,照着计划修造就是,宋好年和几个来帮忙的兄弟在屋子附近选好一处空地,还请了个阴阳先生来看日子,就近挑个宜动土的日子动工。
百合在家日日要准备这些人的喝水吃饭,李彩凤带着杏儿来给她帮忙,说起天气太热,他们做活的人怕是又吃不下饭,便想做些菜豆腐吃。
一听这几个字,百合嘴里先分泌出口水,仿佛已经吃到酸酸凉凉的菜豆腐,小表情看得李彩凤哈哈大笑:“你也有嘴馋的时候!”
杏儿在旁边拍巴掌:“百合婶婶嘴馋!”
她娘最爱说她嘴馋,如今百合婶婶跟她一样,叫她觉得很有趣。
百合家里没有豆子,李彩凤便回家取了几斤黄豆来,叫百合不要客气:“你这里修东西,论理就是办席收礼都不为过,这几斤豆子算啥?”
给修房子的亲朋好友送粮食送肉,也是乡下走礼的一部分。
黄豆倒进竹匾里,挑去沙子和干瘪豆粒,用水搓洗干净,再拿清水泡上,浮到水面上的豆子内里也是瘪的,吃不了,要挑出来。
泡上一天多,豆粒吸水涨得有原先两三个大,颜色变浅,一颗颗饱满动人,就可以用来磨豆浆。
到邻居家借来两扇石磨,磨扇不大,上面那一扇镶着个木柄,正好能手推。下面那一扇略大,带个凹槽,正好能把磨出来的豆浆导进盆里。
石磨在桌子边缘安稳当,桌子下头摆个盆,泡好的黄豆也放到桌上,一勺水一勺豆,手上用力均匀推磨,很快就磨出白花花的豆浆。
百合和李彩凤两个人轮流推磨,不推磨的那一个就去舀黄豆,杏儿看得眼馋,也很想来试试,李彩凤叫她不要捣乱,把个小丫头委屈得不行。
百合看杏儿要哭不哭的,忙逗她:“我们杏儿这是咋了?这小嘴儿翘的,婶婶家里正好却个挂油的挂钩哩,杏儿留下来给婶婶挂油吧!”
杏儿咧嘴一乐,又赶紧板住脸,表达她对她娘的不满。李彩凤叹口气:“小磨人精!来吧,就给你玩玩。”杏儿上手推了会儿,她人小力气也推出来的豆浆根本不均匀,还带着疙里疙瘩的碎块儿,亏得两个大人都疼她,没嫌弃她捣乱。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寻常乡下婆娘,能想到两个月后家里要做的农活,提前做准备,就是了不得的远见。大部分人只晓得明日吃啥,只看得到眼睛跟前那点事情,跟妯娌邻里纷争不休,“远虑”这个词,她们是听都没听说
过。李百合上辈子是个读过书的人,虽不像柳老爷那般考过举人,认真论起来也是能为人师表的高材生。农闲的日子里别的人恨不得成日高卧玩耍,勤快写的依照经验做些该做的事情,她却在考虑自家的
情形。
和别人家不一样,别人家有地种粮食,他们家只种着几分地的瓜菜,再有就是租给柳老爷的那十亩地还能有些出产,除此以外,就只能拿钱买粮食。
若是遇到大旱大涝的年份,他们这样的人家,有钱都没处买粮食去,也就是如今风调雨顺,家家户户有余粮,她才买得到粮食。
这些日子,趁着新麦刚下来入仓,百合便盘算着要买几石新麦。若是等到家家户户都吃余粮的日子,粮价定然要比现在高出许多,那时候再买粮食可就来不及了。
买粮是大事,百合不能一个人做主,她同宋好年说时,宋好年还没反应过来,道:“随吃随买罢,咱们家又没个粮仓,买来粮食也容易霉坏。”
百合把少粮季节粮价要上涨的事情说给他听,宋好年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不由笑道:“还是我媳妇聪明!”
“你且说,要不要买?”百合把丈夫的夸赞照单全收,推着他要个说法。
宋好年道:“还是那句话,买来粮食可往哪里放?”
百合道:“咱们挖个地窖罢,弄得大些,不光能存粮食,等霜降过后最后一茬瓜菜下来也好存放,免得在外头遇雪冻坏。”
瓜菜可是也会冻坏的,外表看着好好的,里头结成冰疙瘩,一煮稀烂,味道也不好吃,那样的瓜菜只能用来喂猪哩。
百合还有另外一重打算:租给柳老爷的那十亩田种的全都是红薯,别人不晓得红薯的产量,她却知道很可观,等过些日子红薯送来,家里没处存放更是麻烦,不如早些修好地窖,日后方便。
好些乡下汉子,自己见识不见得有多少,却好说个“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正经事绝不同婆娘商量,娶个媳妇在家里,和养头猪喂头牛差不多,只管叫她干活生娃娃,不顺心时还要打她一顿消遣。
宋好年不是这样的人,百合说话有道理他便听,他觉得百合有做的不到的地方也会背着人悄悄跟她说,正经拿她当个人看。
既是百合说的有道理,小夫妻两个便商量好要建地窖,宋好年次日就同田庄管事柳升说好,先回家做几天活,等收稻子的时候再去庄子上。
他拿的是长工的工钱,实际上升大叔升大娘都清楚他干不长,当初升大叔还同自家婆娘说:“我是看了你的面子才叫他去庄上做活,做不好不要紧,只不捣乱就行。”
宋好年能干这些日子,升大叔已是刮目相看。他在庄上又是个壮劳力,柳升也很欢喜他能干,听他说要给家里建个地窖,手一挥便准了此事。又问:“你可会修地窖不会?”
青柳镇上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地窖,宋好年从前跟着他爹修整过一两回,大致明白些样子,说到具体要咋修就有些模糊。
柳升一问,宋好年连忙喜道:“我正愁这个事情哩,求升大叔指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