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可能不知道,稍有经验的投资者都会明白,并购这种事,绝非说买就买这么简单,保持盈利的健康企业往往更希望独自发展,不会把自己卖出去,反之,有被收购意向的,往往都是经营不善,负债累累,或管理层矛盾僵化,资金周转出现较严重问题的企业。
这样一来,麻烦就抛给了收购方,使得收购这件事更像是在二手古玩市场淘换当前评估价值低于实际价值的商品,买家不仅仅要考虑买哪一个,买回家摆在家里符不符合家里的装修风格,还要考虑多少钱买,买了之后怎么让它赚钱。
买哪个,买回来是否符合万大家的装修风格?
在选择买哪个的这件事上,大老王的思路是很清晰的,他的目标显然是迪士尼、维亚康姆级别的全球性娱乐集团,万大也将彻底从房地产公司转型为服务业超级巨头,在泛娱乐领域做到领先地位。
收购全美第二院线amc,澳洲第二大院线hoyts,欧洲第一院线odeon&uci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成为世界范围的院线运营商。
说白了,下游院线市场老子要当老大,这样一来,具有全球同步发行电影能力的万大,将不再受制于美国几大全球院线运营商,可以独立全球发布电影,为将来实现万大影视输出全球打下基础。
顺理成章,将打造《蝙蝠侠》系列、《盗梦空间》、《侏罗纪世界》、《环太平洋》、《魔兽世界》等好莱坞大片的传奇影业纳入麾下,使得万大在具备全球发行能力之后,能够有能力制作具有适合各大市场的,好莱坞级别的大片。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去年《魔兽》在北美发行后票房惨淡,而z国票房一路高歌,最终超过总票房一半,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得益于目前国内电影行业的好时机以及魔兽世界在国内培养的广大玩家支持,这样一部大片不单单是具有好莱坞水平的魔幻电影,更多是符合z国玩家情怀的怀旧片,当然,口碑不好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但《魔兽》这部电影的战略性意义已经产生,这样的积极影响是大老王希望看到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最近这几年大老王在海外挥金如土,无论是收购amc,还是最近收购odeon&uci,万大的收购之路都可谓一波三折。
收购amc,从开始15亿美元要价,到最后7亿美元成交,万达花费几百万美元聘请团队,经历了长达数年完成收购。
而收购欧洲第一大院线odeon&uci,则也是因为价格问题迟迟谈不拢,之后拜英国退欧风波所赐,欧洲经济看衰的前提下才成功,整个过程持续三年之久,中间经过多轮艰苦谈判,因为价格原因一直未达成一致,而英国“脱欧”风波就此带来新的机遇,双方才终于达成协议。
但最重要的问题来了,万大的布局意图很明显,可他们收购的目标企业无一不是之前亏损严重,所以公司不是买来就可以了,还得想办法扭亏为盈。
对院线来说,在行业低谷期买入,砍去不赚钱的其他业务板块,然后在行业回暖的大趋势下企业往往能扭转亏损。